第七百零三章 南國佳人

關燈


    ” “九鼎?!”沈流煙如此沉靜的人,聽到這兩字也大吃一驚。

     “葉叔,您說的可是失落兩千多年的九州鼎?”沈不悔在旁邊表情更驚詫。

     “我們說的不是同一樣東西。

    ”葉知秋接過話解釋。

    “後世一直傳聞的九州鼎其實早已經被周穆王熔毀,被秦穆公帶回鹹陽的其實是周穆王重鑄的一個巨鼎而已。

    ” 沈流煙母女聽完震驚無比,好半天才回過神,沈不悔連忙問:“既然九州鼎被周穆王熔毀,那為什麼又和揚州的文昌閣有關?” “大禹所鑄的九鼎并沒有流傳後世,在鑄造完成後就被秘密藏匿起來,而位置就在古揚州的中心,也就是現在的揚州文昌閣附近。

    ”葉九卿一邊說一邊把關于九鼎大緻情況一五一十說出來,這麼重要的事他竟然沒有隐瞞沈流煙,可見此人在他心裡有多信任。

    “我去文昌閣勘查過,那裡如今被兩條主幹道所覆蓋,我來打擾你,就是想問問,你是搞考古的,揚州這邊情況你最熟悉,文昌閣附近在取樣的時候可有什麼異常的地方?” “貫穿文昌閣的兩條主幹道前前後後返修過很多次,因為那裡是揚州府學遺址所在,我曾經參與過對附近地區的勘查,取樣的土層雖然是活土,但大多都是返修時候留下的,并沒有什麼發現。

    ”沈流煙回答。

     “那就奇怪了,按理說九鼎就藏匿在文昌閣下面才對,既然那個地方多次返修,為什麼就沒有被發現呢?”我眉頭一皺喃喃自語。

     “葉叔,為什麼如此肯定九鼎藏匿于文昌閣的下面?”沈不悔在旁邊認真問。

     “沒打算讓她學考古,可這孩子卻偏偏對這苦差事情有獨鐘,或許注定她和這行當有不解之緣吧。

    ”沈流煙慈愛的看着沈不悔說。

    “考古方面的事我早就不過問了,但不悔倒是能幫到你們。

    ” “真正的九鼎被藏匿于古揚州的中心,我們破解了找到的線索,星宿坐标線索,位置就在文昌閣。

    ”宮爵說。

     “現在揚州的中心的确是文昌閣,但是這個所謂的中心不過是揚州城規劃的中心,真正的文昌閣并沒有在現在的位置,你們怕是找錯了地方。

    ”沈不悔說。

     “那揚州真正的中心在什麼地方?”薛心柔連忙追問。

     “是文津橋。

    ”沈不悔脫口而出。

     葉知秋連忙拿出揚州地圖,但始終沒有找到文津橋的位置:“地圖上沒有文津橋啊?” “說到文津橋就得提及汶河,不過如今的揚州已經見不到汶河了。

    ”沈不悔解釋。

     “為什麼?”宮爵問。

     “你們看見貫穿文昌閣的那兩條主幹道,就是現揚州的汶河北路和汶河南路所在,即是汶河的河道。

    ” “汶河被埋在地底了?!”我大吃一驚。

     沈不悔點點頭說,唐代時這條河穿城橫貫而過,連接南北兩個水關,是城區漕運的主通道,坊間稱官河,江潮之水能夠經城内官河進入揚州城内。

     南宋時,這條十裡官河逐漸狹窄起來,最終演變為城内的一條小河,到明朝,官河恢複了生機,河兩岸建有揚州府學、甘泉縣學和江都縣學,故被定名為汶河,取文之諧音而寓意儒學昌明。

     “如今的揚州城格局是在明代以後才形成,自南而北的汶河上,建有星橋、太平橋、通泗橋、文津橋和開明橋等,周邊還有四柏亭、太守府和巡鹽禦史衙門等等。

    ”沈不悔指着地圖上一處地方說。

    “而文津橋就是揚州真正的中心。

    ” “如此重要的汶河怎麼會被埋藏在地底呢?”葉九卿一臉認真。

     沈流煙在旁邊告之我們,關于汶河的事太久遠,沈不悔恐怕都知道的不多,她年輕的時候倒是在揚州地志中查閱到過。

     由于拆除新舊城間的城牆,大量磚塊泥土進入汶河,河道逐漸淤塞,到五十年代,揚州清理整頓舊城區,全線填平汶河,建起了汶河北路和汶河南路,汶河自此消失,汶河路成為揚州市的一條南北走向的重要街道,而文津橋被埋于地下,文昌閣則立于地面。

     “那文津橋的位置在什麼地方?”我問。

     沈不悔埋頭在地圖上仔細看了片刻,手指落在距離文昌閣靠北的一處地方。

     “這下麻煩大了,文津橋在主幹道的下面,就是知道九鼎的位置,也不可能明目張膽挖掘主幹道啊。

    ”田雞憂心忡忡。

     “你們要去找文津橋不用挖掘,我能帶你們去。

    ”沈不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