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中極之地

關燈
我連忙把書放在桌上,所有人全都仔細查看地圖上每一處地方,好在揚州山川圖并不大,隻描繪了古州的大概山川和河流分布,我把重點放在地圖上的動植物上,房間裡所有人全都專心緻志,看了大半天,擡頭時發現每一個人臉上都是茫然。

     在地圖的中心,就是現在的揚州,在大禹鑄九鼎的時候,此地還是荒原,但其間動植物繁多,葉知秋從包裡拿出放大鏡,細細辨認周圍的圖案。

     “你看看現在揚州城的四周,這些動植物上的線條似乎不連貫。

    ”葉知秋把放大鏡遞給我。

     我連忙重新埋身下去,果真如同葉知秋所言,地圖中心部分的動植物所描繪的線條斷斷續續,而且很多地方看似粗糙,比如有些植物的樹枝明明該朝上,但卻離奇的向下,或者向左右彎曲,動物身上的毛發也是,不但稀疏而且不規整。

     “禹貢成書的時間在幾千年前,這些書籍都是後來印制,會不會是在印刷的過程中出現的偏差。

    ”我若有所思說。

     “用現在的眼光看,禹貢更像是一本地圖冊,裡面的地圖都是曆代拓印而成,我畢竟過其他版本的禹貢,裡面的這十幅地圖都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說,不管後世如何翻印,裡面的地圖依舊是大禹銘刻在九州鼎上的原圖。

    ”傅瑾風極其肯定回答。

     我再用放大鏡看其他地方的動植物以及山川脈絡,很奇怪的是,除了揚州的中心外,其他地圖并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葉九卿讓我把書遞給他,看了半天轉頭問傅瑾風:“這書可金貴?” “禹貢又不是孤本,随處都能買到,隻是版本不同而已,但裡面内容并無偏差,何來金貴一說。

    ”傅瑾風搖搖手回答。

     葉九卿聽完順勢把揚州地圖撕下來,走到窗邊舉國頭頂,陽光照射在地圖上,那些斷斷續續的紋路更加清晰。

     “我一輩子探墓摸寶,見過藏寶貝線索的方法多不勝數,其中有一種叫疊影法,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兩層重疊在一起才能看見原貌。

    ”葉九卿望着舉高的地圖說。

    “我瞧着這些斷斷續續的紋路不像是瑕疵,應該是故意這樣留下,應該還有另外一部分與之重疊。

    ” 線索既然留在地圖上,另一部分應該也和地圖有關,我連忙讓其他人把剩下的地圖全都撕下了,對着陽光找同樣紋路出現斷連的地方。

     “是這一張!”沒過多久,我聽見田雞興奮不已的聲音。

     我們走過去,他手中拿着的是九州全貌圖,同樣也在揚州附近出現斷斷續續不規則紋路,葉九卿把兩張地圖以揚州中心為基點重合起來,那些斷鍊的紋路竟然神奇的組合在一起。

     在陽光的投射下,傅瑾風顫巍巍擡起手,指着其中一處地方:“這些交錯的紋路像是文字,好像是,是甲骨文!” “是的,是甲骨文!”薛心柔激動不已。

     我把桌上的兩塊貝殼拼湊在一起,然後小心翼翼舉起,當和重疊的地圖部分放在一起時,竟然嚴絲合縫的重合。

     那一刻,一座氣勢恢宏完整的青銅宮殿呈現在我們面前,九座青銅鼎一字排開被安放于宮殿正中,這就是藏匿真正九州鼎的青銅宮,而旁邊的甲骨文因為太過久遠,葉知秋一時半會都很難翻譯。

     傅瑾風從葉九卿手中接過地圖,埋首在桌案前,一絲不苟把上面的甲骨文全都抄下來,他畢竟是史學權威,加之旁邊又有葉知秋協助,兩人齊心合力一邊翻閱資料一邊翻譯。

     甲骨文的内容并沒讓我們吃驚,和周穆王記載于棺椁上的内容相同,史前洪荒禍劫,大禹為平息洪災,前往昆侖黃帝宮求助神人,得神人相助,帶九州圖幫其疏通河道治理洪患,大功告成之際,神人命大禹鑄造九鼎,并将九州地貌銘刻于九鼎之上。

     并且讓大禹秘而不宣修建青銅宮一座,将九鼎藏存其中,大禹不敢怠慢,按照神人吩咐完成,然後神人要求大禹再鑄九鼎,用于傳承後世。

     “沒有說青銅宮在什麼地方嗎?”田雞心急如焚。

     “上面甲骨文内容隻有這些,後面還有一些文字,我從來沒有見過,可這些文字遠比甲骨文要系統和完善,我翻譯不出其中的含義。

    ”傅瑾風指着地圖聲音很遺憾。

     “這些文字你應該認識……”葉知秋把地圖又遞給我。

     我看向她手指的方向,嘴慢慢長大,那是神域中的文字,朱家先祖雖然把九鼎秘密傳承下來,可青銅宮的确切位置他隻會留給歸墟族人。

     “朱家先祖也長眠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