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禹貢九州圖

關燈
我們全都大吃一驚,傅瑾風顯然對這個觀點極其肯定,他對我們說,因為朱七的原因,他即便知道九鼎的下落,也不能公之于衆,畢竟這關系到朱七先祖的秘密。

     竹書紀年上記載了周穆王鑄鼎的事,可很巧合,這個巨大的鼎鑄造完成之後,就再沒有關于九鼎的記載,但作為祭祀的重器,大鼎完全取代了九鼎的意義。

     “我認為周穆王鑄鼎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後世天子,指鹿為馬混淆視聽,從而李代桃僵,讓天下人以為大鼎便是九州鼎。

    ”傅瑾風聲音沉穩。

    “同時為了掩飾這個秘密,在周穆王之後,除非天子否則不能進入太廟,這樣一來,久而久之世人隻知道九鼎在太廟,随着時間的推移,根本沒有人還記得九鼎真正的樣子,這才有了後來楚莊王問鼎輕重。

    ” “那真正的九州鼎呢?”薛心柔問。

     “從秦穆公搬運所動用的人力,足見那個鼎的巨大,要想鑄造完成如此大的青銅鼎,必定要收集金銅,但文史裡周穆王并沒有下令征集青銅的記載。

    ”傅瑾風說。

     “如果周穆王想要用大鼎偷梁換柱,就更不能讓其他人發現絲毫端倪,他不可能下令征集青銅。

    ”葉九卿搖搖頭說。

     “要完成這麼大的鼎,總得要材料啊,周穆王不下令,鑄鼎的青銅哪兒來?”田雞一臉茫然。

     “周穆王從來就不缺青銅,太廟裡不是還放着九個青銅鼎……”傅瑾風來回看看我們說。

     “他,他熔了九州鼎?!”我頓時目瞪口呆站起身。

     傅瑾風停頓了片刻,最終很肯定的緩慢點頭,他對我們說,按照我們在周穆王棺椁上發現的金文記載,周穆王得知九州鼎上的秘密後,真正的關鍵在鼎器的銘文和圖案上。

     他不希望這些秘密洩露出去,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毀掉九鼎。

     “九州鼎是立國重器,周穆王若是熔毀九州鼎的話,他就不擔心被諸侯王發現?”葉知秋問。

     “當然擔心,所以才會熔化九鼎之後重新鑄造大鼎,這事極其機密的事,知道的人鳳毛麟角,相信事後也會被滅口。

    ”傅瑾風不慌不忙解釋。

    “周室八百年江山,真正見過九州鼎的屈指可數,周穆王想要瞞天過海并不是什麼難事。

    ” “搞了半天,後世一直試圖探尋下落的九鼎是假的……”葉知秋多少有些失望,還有很疑惑的樣子問。

    “既然周室太廟中的九鼎是假的,為什麼周室對九鼎還要一直嚴防死守呢。

    ” “九鼎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我在旁邊若有所思說。

     九鼎對于周穆王來說,藏匿着永生和神人的秘密,而對于一般人來說,九鼎是天下王權的象征,但是對于周朝後世天子,這九鼎就是他們能在亂世安身立命的關鍵。

     周朝從周穆王開始走向衰敗,特别是西周結束之後,禮崩樂壞,諸侯王紛紛強盛崛起,所謂的天子在這些諸侯王眼中隻不過是擺設,但即便如此,周朝在亂世中還是風雨飄渺的延續了幾百年。

     諸侯王之間可以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甚至能僭越禮制相繼稱王,但自始至終都保持這和周天子之間的君臣底線。

     不管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群雄,都不約而同遵守着這條最後的底線,原因就是一直被供奉在周朝都城太廟中的九鼎。

     那是天下王權的象征,即便這些諸侯王都有問鼎天下的野心,但是沒有人敢走出第一步,誰得到九鼎,勢必會成為衆矢之的,九鼎隻有放在太廟由周天子掌管才能平衡各個諸侯王之間的虎視眈眈。

     “說簡單點,九鼎象征王權天授,隻有得到九鼎才能名正言順稱王,不過在當時群雄并起,誰也不敢當出頭鳥,九州鼎需要一個看管的人,而且還是讓所有諸侯王都滿意的看管人。

    ”我看向葉知秋聲音平緩。

    “周天子就是暫時給他們保管九鼎的合适人選,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天下再亂,也沒有諸侯王會去打周天子的主意,” “對,的确是這樣,最後秦統一六國,當然不再需要人保管九鼎,秦穆公率軍破洛邑,殺周赧王,東周滅亡,并把九鼎帶回都城鹹陽。

    ”傅瑾風點點頭說。

     “那怎麼辦,線索就在九州鼎的圖案上,周穆王熔掉九鼎,豈不是說青銅宮和大禹所鑄的九鼎就再也找不到了。

    ”田雞一臉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