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不期而遇

關燈
我們都很好奇的看向朱七,九州鼎遺失後再無音訊,可我瞧着朱七的樣子似乎有幾分把握的神色。

    。

     “七叔,難不成有人知道九州鼎的下落?”應悔元大吃一驚問。

     “怎麼可能,但凡九州鼎有丁點消息,多少人會趨之若鹜,行當裡找月宮九龍舫的人,都比找九州鼎的要多,就是因為月宮九龍舫還有傳聞,可從來沒有關于九州鼎的消息。

    ”朱七搖頭。

     “那您不是說,有人可能知道線索嗎?”我連忙追問。

     “我有一位朋友,并非是圈裡的同行,此人身份特殊,我答應過他不透露其身份,不過此人的祖輩咱們可都認識。

    ” “誰?” “不準。

    ” “盜魏襄王的那個不準?!”葉九卿大為震驚。

     朱七點點頭,直言不諱告訴我們:“我打算從竹書紀年上着手,這本史書上記載了太多不為人知的史料,我之所以知道九龍程瑞尊,就是因為竹書紀年,我那位朋友從中發現了線索轉告給我,不然的話,我拿着一塊貝殼,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 “七叔,這事您幹嘛去找外人啊,您去四方當鋪找封承,他手上有竹書紀年的抄本,而且還是完整的,以封承的學問,您朋友能琢磨出來的事,他一樣能有所發現。

    ”葉九卿說。

     “封承學富五車,我早有耳聞,不過這事封承還真幹不了。

    ” “為什麼?” “因為他手中不可能有完整的竹書紀年。

    ” …… 我們一愣茫然的相互對視,葉知秋疑惑不解說:“七爺,上次我聽封叔說起過,現在流傳于世的竹書紀年都是殘本,隻有他手中的抄本是最完整的。

    ” 朱七把煙杆放到嘴角,應悔元連忙幫其點燃,朱七吸了一口煙後才對我們娓娓道來,竹書紀年是記載于竹簡上而故名,竹簡長度為古尺二尺四寸,每簡四十字,凡十三篇,起于黃帝,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

     不準在盜魏襄王墓的時候,發現這批竹簡,開始并沒有在意,随手查看幾塊後,就意識到這東西非同小可,不準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在墓室之中把竹簡上的内容倒背如流。

     不準看的越多越發現上面記載的東西匪夷所思,竹簡上記載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史料,但是和正統的史記卻出入很大,史記都是曆代君王在書寫,到的有多少真假就不得而知,而竹簡上記載的卻是沒有經過任何修飾的史料。

     不準在牢記竹簡内容之後,便放火焚燒竹簡,因為走得倉促,竹簡并沒有被完全燒毀,就是流傳後世的竹書紀年殘本。

     不準回去之後将竹簡的内容謄寫下來,上面記載了很多君王下葬的情況,不準根據這些記載找到不少大墓,并且把完整的竹書紀年抄本交由後人傳承。

     “而這期間,不準的後人也有過抄本流傳出去,但僅僅隻在咱們盜墓這個行當中流傳,不過上面所記載的大多是無足輕重的内容,想必就是封承收藏的抄本,但真正完整的竹書紀年還在不準後人的手中。

    ”朱七吐了一口煙霧說。

     “那您老怎麼就斷定竹書紀年裡就一定有關于九州鼎的下落呢?”田婉清問。

     “你是搞考古的,不準在魏襄王墓裡沒有燒毀的竹簡中,保存最完整的就是穆天子傳,我問你,在我們看見周穆王的陵墓之前,你認為穆天子傳說的是什麼?”朱七反問。

     “穆天子傳是記載周穆王巡遊事,以日月為序,雖名為傳,實屬編年,但神話色彩強烈,考古學家一直認為穆天子傳是西周的曆史神話典籍。

    ”田婉清回答。

     薛心柔在旁邊很冷靜說:“在考古史上,對于穆天子傳還有另一個說法,認為這是一本僞書,上面記載的内容荒誕無稽,毫無史料價值。

    ” “結果呢,事實是不是完全颠覆了你們的想象?”朱七語氣很平靜,他輕描淡寫對我們說,在竹書紀年上記載的九龍程瑞尊如今就擺放在我們眼前,而關于周穆王的生平,這個東征西伐最後駕乘八龍之駿的天子到達昆侖,并且見到傳說中的西王母。

     這無疑讓竹書紀年平添了神話色彩,可事實上這一切我們在黃河河道下的古墓中全都一一證實。

     “可見竹書紀年上所記載的都是真實存在的事,為什麼會穆天子會單獨成書,可見這份關于周穆王的編年史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分量,殘本中記載的内容如今已經證實,可在完整的竹書紀年中,關于周穆王的生平還有很多沒有公之于衆,之前我并沒有在意,如今看起來,這些記載或許對于找到失傳的九州鼎有很重要的關聯。

    ”朱七說。

     “七叔,您這位朋友到底是什麼身份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