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子遺诏
關燈
小
中
大
虢國國君膽敢走漏消息或者是把這個秘密據為己有,長生不死是一種神的恩賜,但并不見得就一定是好事。
虢國不過是諸侯國,一旦國君有長生不死的能力,這個秘密是不可能被隐瞞住的,勢必會引起當朝天子的注意,天子都得不到的能力,憑什麼讓一個諸侯國君得到,而且有一個永生的諸侯國君,對于江山社稷本身就是極大的隐患。
不用周穆王去操心,後世天子也會鏟除這個隐患,就是說,如若虢國國君膽敢中飽私囊把長生的秘密據為己有,後果不言而喻一定會被剿滅。
但是,虢國國君忠心耿耿為周穆王完成遺願,并且最終喚醒周穆王,西周重禮制,後世天子見先祖重生本來就是神迹,必定會重新讓天子位于周穆王,這樣一來,周穆王得到了永生,而虢國曆代國君将會享受無上的恩賜和寵幸。
虢國國君應該會權衡輕重,幫助周穆王重生是最明智的選擇。
已經快到百年,行将朽木的周穆王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隻能開始從長計議規劃自己恐怕無法完成的宏遠。
而在周穆王垂垂老矣的時候,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姬祥早已 “原來周穆王把陵墓修建在虢國的封地之内是這個原因。
”宮爵恍然大悟的點頭。
葉知秋繼續往下翻譯,姬羊祖在為周穆王秘密修建陵墓的同時,周穆王也沒有放棄找尋玉豬龍線索最後的機會,帶七萃之士到處征戰,就是這個原因最後導緻了周室國力開始衰敗,但是依舊沒有任何收獲。
等到黃河河道下面的陵墓修建完成時,周穆王也已經行将朽木,在最後的日子裡,周穆王把自己一生的經曆口述出來,由一位卿士執筆記載,這或許是一種壯志未酬的遺憾,當然在口述中周穆王并沒有說出真相,而是在真實的事情中加入了杜撰的成分。
這也就是後世流傳的穆天子東征西伐最終到達昆侖遇到神人等等,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在周穆王的口述中透漏出對神女的向往,希望還能見到神女,并且讓卿士把玉豬龍的樣子繪制下來。
而負責執筆的卿士誤以為周穆王對神女的美貌念念不忘,在撰寫中描繪成穆天子對神女的眷戀和愛慕,而這位神女就是後來自始至終的西王母,至于那枚玉豬龍,卿士以為是神女贈送給周穆王的信物,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傳聞中,周穆王在昆侖遇到西王母,兩人互贈禮物的由來。
殊不知周穆王真正的意思是想要重新再見到神女,并且期盼神女還能再延長他的壽命,好讓他繼續去完成神谕,而最終得到永生的承諾。
在完成自己的生平回憶後,周穆王的時間也走到最後,在臨終前他下達最後的兩個天子命,第一個是留給繼位的天子,要求後世所有周天子必須對虢國國君禮遇有加,并且奉為上卿不得怠慢,天下國事必須有虢國國君參與。
或許就是因為周穆王最後的這道王命,讓虢國一直在周室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和權勢,一朝天子一朝臣,可周室江山不管如何更替,虢國國君卻一直相安無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周穆王下達這道王命,應該是為了确保虢國國君的權力,隻有這樣,才能讓虢國曆代國君為其完成永生的遺願。
而第二道天子命是留給姬羊祖,命其後代竭盡所能不遺餘力去找尋青銅宮的下落,還有玉豬龍的線索,倘若找到之後就供奉于周穆王的陵墓之中,等待神女前來喚醒他,為了掩人耳目,周穆王命姬羊祖,虢國曆代國君,死後葬在他陵墓兩側守陵。
這樣虢國國君進出周穆王的陵墓也不會引起他人覺察,而且能葬在天子的陵墓旁,本身就是對虢國國君的一種恩賜。
“周穆王親自書寫的内容後來被銘刻在玉棺上,最後的金文是說,這個秘密藏在周穆王心裡太長時間,他找不到人分享和述說,隻能留在自己的棺椁之上。
”葉知秋翻譯完玉棺上一面的金文後,擡頭對我們說。
“沒有了?”我問。
“周穆王留下的記載就這麼多。
”葉知秋點點頭。
“可玉棺的這一面還有金文啊。
”站在玉棺對面的薛心柔說。
“那不是周穆王留下的文字。
”葉知秋說。
“那是誰留下的?”朱七連忙追問。
“先别說金文了。
”葉知秋指着她已經翻譯完的金文。
“知道嗎,我在周穆王最後的金文中發現一處很特别的地方,可以把之前一件我沒想通的事解釋清楚。
”
虢國不過是諸侯國,一旦國君有長生不死的能力,這個秘密是不可能被隐瞞住的,勢必會引起當朝天子的注意,天子都得不到的能力,憑什麼讓一個諸侯國君得到,而且有一個永生的諸侯國君,對于江山社稷本身就是極大的隐患。
不用周穆王去操心,後世天子也會鏟除這個隐患,就是說,如若虢國國君膽敢中飽私囊把長生的秘密據為己有,後果不言而喻一定會被剿滅。
但是,虢國國君忠心耿耿為周穆王完成遺願,并且最終喚醒周穆王,西周重禮制,後世天子見先祖重生本來就是神迹,必定會重新讓天子位于周穆王,這樣一來,周穆王得到了永生,而虢國曆代國君将會享受無上的恩賜和寵幸。
虢國國君應該會權衡輕重,幫助周穆王重生是最明智的選擇。
已經快到百年,行将朽木的周穆王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隻能開始從長計議規劃自己恐怕無法完成的宏遠。
而在周穆王垂垂老矣的時候,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姬祥早已 “原來周穆王把陵墓修建在虢國的封地之内是這個原因。
”宮爵恍然大悟的點頭。
葉知秋繼續往下翻譯,姬羊祖在為周穆王秘密修建陵墓的同時,周穆王也沒有放棄找尋玉豬龍線索最後的機會,帶七萃之士到處征戰,就是這個原因最後導緻了周室國力開始衰敗,但是依舊沒有任何收獲。
等到黃河河道下面的陵墓修建完成時,周穆王也已經行将朽木,在最後的日子裡,周穆王把自己一生的經曆口述出來,由一位卿士執筆記載,這或許是一種壯志未酬的遺憾,當然在口述中周穆王并沒有說出真相,而是在真實的事情中加入了杜撰的成分。
這也就是後世流傳的穆天子東征西伐最終到達昆侖遇到神人等等,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在周穆王的口述中透漏出對神女的向往,希望還能見到神女,并且讓卿士把玉豬龍的樣子繪制下來。
而負責執筆的卿士誤以為周穆王對神女的美貌念念不忘,在撰寫中描繪成穆天子對神女的眷戀和愛慕,而這位神女就是後來自始至終的西王母,至于那枚玉豬龍,卿士以為是神女贈送給周穆王的信物,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傳聞中,周穆王在昆侖遇到西王母,兩人互贈禮物的由來。
殊不知周穆王真正的意思是想要重新再見到神女,并且期盼神女還能再延長他的壽命,好讓他繼續去完成神谕,而最終得到永生的承諾。
在完成自己的生平回憶後,周穆王的時間也走到最後,在臨終前他下達最後的兩個天子命,第一個是留給繼位的天子,要求後世所有周天子必須對虢國國君禮遇有加,并且奉為上卿不得怠慢,天下國事必須有虢國國君參與。
或許就是因為周穆王最後的這道王命,讓虢國一直在周室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和權勢,一朝天子一朝臣,可周室江山不管如何更替,虢國國君卻一直相安無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周穆王下達這道王命,應該是為了确保虢國國君的權力,隻有這樣,才能讓虢國曆代國君為其完成永生的遺願。
而第二道天子命是留給姬羊祖,命其後代竭盡所能不遺餘力去找尋青銅宮的下落,還有玉豬龍的線索,倘若找到之後就供奉于周穆王的陵墓之中,等待神女前來喚醒他,為了掩人耳目,周穆王命姬羊祖,虢國曆代國君,死後葬在他陵墓兩側守陵。
這樣虢國國君進出周穆王的陵墓也不會引起他人覺察,而且能葬在天子的陵墓旁,本身就是對虢國國君的一種恩賜。
“周穆王親自書寫的内容後來被銘刻在玉棺上,最後的金文是說,這個秘密藏在周穆王心裡太長時間,他找不到人分享和述說,隻能留在自己的棺椁之上。
”葉知秋翻譯完玉棺上一面的金文後,擡頭對我們說。
“沒有了?”我問。
“周穆王留下的記載就這麼多。
”葉知秋點點頭。
“可玉棺的這一面還有金文啊。
”站在玉棺對面的薛心柔說。
“那不是周穆王留下的文字。
”葉知秋說。
“那是誰留下的?”朱七連忙追問。
“先别說金文了。
”葉知秋指着她已經翻譯完的金文。
“知道嗎,我在周穆王最後的金文中發現一處很特别的地方,可以把之前一件我沒想通的事解釋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