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黃腸題湊
關燈
小
中
大
見到放羊老頭是在他家的窯洞裡,這裡的民居不如南方那樣木結構還雕刻的那麼細,蓋房子的時候能湊齊房檩的木料就不錯了。
村裡大多都是窖院,村民在院裡坡前栽種樹木,窯院掩映在樹木林蔭之中,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見,人聲嘈雜而影蹤全無别具風情。
田婉清說在過去這裡的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食,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
老人的窯洞有些陳舊,不過被老伴操持的井井有條,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幹爽亮堂,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是中午,老人挺好客,讓老伴張羅了一鍋燴面。
老人盤着腿和朱七抽着旱煙,閑聊了一上午,葉知秋才說到正事:“大爺,您可還記得之前拾到過一把金戟?” “金戟?”老人眉頭一皺,臉上的皺紋更加深刻。
“什麼東西?” 田雞把金戟拿出來擺在老人面前:“大爺,就是這個,您老可還有印象?” “哦,這塊破銅爛鐵啊,記得,就這玩意我還賣了兩百塊呢。
” “大爺,這東西你還記得在什麼地方撿到的嗎?”田婉清問。
老人點點頭,說是在黃土嶺上,最開始沒有注意到,被露在外面金戟絆倒,挖出來一看也不知道這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幹嘛用,就插在放羊手杖上,後來被人看見居然出錢給買去。
我們讓老人帶我們去看看,老人點頭答應,說難道有客人來,吃完燴面再去,從廚房出來的老伴随意說,讓老人出去之前把窯洞頂找木樁支撐一下,最近雨多擔心會滲水。
看得出這家人條件不是很好,窯洞已經年久失修,裡面豎立了很多木樁來支撐窯洞,吃飯完田婉清拿出些錢,讓老兩口重新修葺窯洞,否則時間長了真擔心會坍塌。
兩個老人感激不盡,老伴坐在炕上和田婉清她們拉家常,我和田雞跟着老人幫忙先修補窯洞,被老人帶到羊圈裡面,他吃力的從堆砌的木料中搬運一根樹樁。
“大爺,您到一邊歇着,這事我來就成。
”田雞讓老人站到一邊,扛起一根木頭時樣子有些詫異,轉頭對我說。
“沒看出來,這木頭不大但這麼沉。
” 這裡就是因為木材稀少,所以當地居民才會因地制宜修建窯洞,可我卻在羊圈裡看見幾十根黃色的木頭,再仔細一看,整個羊圈居然都是用木頭搭建,對于這裡的居民來說,這樣的羊圈似乎太過奢華。
就這些木材也足夠重新搭建一間磚木新房,我好奇的問:“大爺,這麼多木材,您堆在羊圈裡太浪費了,幹嘛不修間新的房子啊。
” “我都這歲數了折騰不起,一輩子住管了窯洞,聞不到黃土的味睡不踏實,再說,這木頭硬實跟鐵柱一樣,斧頭都砍不動。
” “别愣着過來幫忙。
”田雞居然一個人還扛不起一根木頭。
我走到他身後擡起木頭,晃眼看了一眼,木色淡黃質地緻密,隐約還能聞到淡淡的木香,大約有我手臂粗大,我忽然在心裡暗暗一驚,回頭看向羊圈中堆放的那幾十根木頭:“大爺,這些木頭是您砍回來的?” “怎麼可能,這方圓之内就沒這種木頭,我是在黃土嶺放羊的時候發現的,說來也奇怪,一根根就插在河道上,我是小孩的時候就有了,一直也沒有人拔出來過。
” 老人取下嘴角的旱煙說,大約是他年輕那會,這裡接連下了半個多月的大雨,河道裡都積了水,估計是地面給泡軟,等到雨停了之後,他發現這些木樁都松動,便給拖了出來,也不知道是什麼木頭,一晃也有幾十年,也不見腐爛所以搬回來屯着撐窯洞用。
我連忙放下肩頭的木頭,拍拍田雞肩膀:“叫其他人都出來。
” 等到大家被叫出來,我指着地上的木頭問老人:“大爺,這些木頭你可還記得是從什麼地方帶回來的?” “記得,當然記得,村裡誰都知道。
” “都知道?” “我們這個地方卻木材,這樣硬實的木頭更是少之又少,在古河道的坳谷裡多着呢,像梅花樁一樣就長在河道上面,村裡人誰家缺木頭就去坳裡挖,現在是沒有了,全給村民扛回家修房子。
” “那這玩意修房子,還挺貴氣啊……”我不由自主苦笑一聲。
老伴在屋裡叫老人進去生火煮面,等老人走了之後,朱七蹲在地上,仔
村裡大多都是窖院,村民在院裡坡前栽種樹木,窯院掩映在樹木林蔭之中,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見,人聲嘈雜而影蹤全無别具風情。
田婉清說在過去這裡的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食,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
老人的窯洞有些陳舊,不過被老伴操持的井井有條,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幹爽亮堂,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是中午,老人挺好客,讓老伴張羅了一鍋燴面。
老人盤着腿和朱七抽着旱煙,閑聊了一上午,葉知秋才說到正事:“大爺,您可還記得之前拾到過一把金戟?” “金戟?”老人眉頭一皺,臉上的皺紋更加深刻。
“什麼東西?” 田雞把金戟拿出來擺在老人面前:“大爺,就是這個,您老可還有印象?” “哦,這塊破銅爛鐵啊,記得,就這玩意我還賣了兩百塊呢。
” “大爺,這東西你還記得在什麼地方撿到的嗎?”田婉清問。
老人點點頭,說是在黃土嶺上,最開始沒有注意到,被露在外面金戟絆倒,挖出來一看也不知道這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幹嘛用,就插在放羊手杖上,後來被人看見居然出錢給買去。
我們讓老人帶我們去看看,老人點頭答應,說難道有客人來,吃完燴面再去,從廚房出來的老伴随意說,讓老人出去之前把窯洞頂找木樁支撐一下,最近雨多擔心會滲水。
看得出這家人條件不是很好,窯洞已經年久失修,裡面豎立了很多木樁來支撐窯洞,吃飯完田婉清拿出些錢,讓老兩口重新修葺窯洞,否則時間長了真擔心會坍塌。
兩個老人感激不盡,老伴坐在炕上和田婉清她們拉家常,我和田雞跟着老人幫忙先修補窯洞,被老人帶到羊圈裡面,他吃力的從堆砌的木料中搬運一根樹樁。
“大爺,您到一邊歇着,這事我來就成。
”田雞讓老人站到一邊,扛起一根木頭時樣子有些詫異,轉頭對我說。
“沒看出來,這木頭不大但這麼沉。
” 這裡就是因為木材稀少,所以當地居民才會因地制宜修建窯洞,可我卻在羊圈裡看見幾十根黃色的木頭,再仔細一看,整個羊圈居然都是用木頭搭建,對于這裡的居民來說,這樣的羊圈似乎太過奢華。
就這些木材也足夠重新搭建一間磚木新房,我好奇的問:“大爺,這麼多木材,您堆在羊圈裡太浪費了,幹嘛不修間新的房子啊。
” “我都這歲數了折騰不起,一輩子住管了窯洞,聞不到黃土的味睡不踏實,再說,這木頭硬實跟鐵柱一樣,斧頭都砍不動。
” “别愣着過來幫忙。
”田雞居然一個人還扛不起一根木頭。
我走到他身後擡起木頭,晃眼看了一眼,木色淡黃質地緻密,隐約還能聞到淡淡的木香,大約有我手臂粗大,我忽然在心裡暗暗一驚,回頭看向羊圈中堆放的那幾十根木頭:“大爺,這些木頭是您砍回來的?” “怎麼可能,這方圓之内就沒這種木頭,我是在黃土嶺放羊的時候發現的,說來也奇怪,一根根就插在河道上,我是小孩的時候就有了,一直也沒有人拔出來過。
” 老人取下嘴角的旱煙說,大約是他年輕那會,這裡接連下了半個多月的大雨,河道裡都積了水,估計是地面給泡軟,等到雨停了之後,他發現這些木樁都松動,便給拖了出來,也不知道是什麼木頭,一晃也有幾十年,也不見腐爛所以搬回來屯着撐窯洞用。
我連忙放下肩頭的木頭,拍拍田雞肩膀:“叫其他人都出來。
” 等到大家被叫出來,我指着地上的木頭問老人:“大爺,這些木頭你可還記得是從什麼地方帶回來的?” “記得,當然記得,村裡誰都知道。
” “都知道?” “我們這個地方卻木材,這樣硬實的木頭更是少之又少,在古河道的坳谷裡多着呢,像梅花樁一樣就長在河道上面,村裡人誰家缺木頭就去坳裡挖,現在是沒有了,全給村民扛回家修房子。
” “那這玩意修房子,還挺貴氣啊……”我不由自主苦笑一聲。
老伴在屋裡叫老人進去生火煮面,等老人走了之後,朱七蹲在地上,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