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王陵迷蹤

關燈
朱七說他先後探查過太子和大夫墓,結果在大夫墓打通盜洞的時候封石斷裂,壓住了古墓中最重要的金井,他進去後第一眼就看見了九龍程瑞尊,本來大喜過望可當他看見裡面銘文時就知道是赝品,原封未動退到金井的地方。

     可惜人單力薄擡不起封石,隻看見半卷竹簡留在外面,朱七隻好隔斷繩索帶走,在當時的行當裡,朱七就是風向标,他到什麼地方就預示着一定有大墓。

     為了找尋虢國國君墓的下落,朱七在上村嶺一帶停留了太長時間,圈裡的同行也聞風而動,朱七心裡清楚這裡的古墓群用不了多久就會被發現,為了能掌握這些墓葬中出土文物的情況,絕對不能讓盜墓同行沾指,這才順水推舟讓應悔元把消息透露給田婉清。

     “竹簡的另一半内容,悔元已經早就告訴您了吧。

    ”田婉清苦笑。

     “和竹書紀年上記載的一樣,九龍程瑞尊應該真的隐藏着長生不死的秘密,可惜虢國國君不得其解,自以為是妄想食玉成仙。

    ” 朱七指了指桌上的竹簡,告之上面記載的很清楚,我們連忙圍上去,竹簡上的文字詳細描述了九龍程瑞尊的來曆,以及至今考古學家都無法知曉的虢國秘密。

     虢公征伐戎狄并且得到九龍程瑞尊,同時也得知了關于這尊器物的傳說,上面的玉豬龍具有通神的能力,若是知得其法便可長生不老,虢公将九龍程瑞尊帶回,為了揭開永生的秘密,終日荒廢朝政迷信鬼神成風。

     非但虢公一人如此,食玉之舉舉國上下效仿,為了盡早破解九龍程瑞尊中的玄機,虢公召集群臣集思廣益,長生不死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美事,大夫偷偷仿制一尊,最後當陪葬品一同下葬。

     “這些事情我們已經知道,看起來這半卷竹簡并沒有我們想要的線索。

    ”薛心柔看完有些失望說。

     “剛好相反,這半卷竹簡上應該透露了真正九龍程瑞尊的下落。

    ”朱七抽了一口煙不慌不忙說。

     “有嗎?”葉知秋從我手裡拿過竹簡,認真重新看了一遍,表情依舊很迷惑。

    “沒有啊,這些記載頂多說明了九龍程瑞尊的來曆而已,并沒有提及這尊器物的下落。

    ” “我說過,九龍程瑞尊下落唯一的可能,應該在虢國國君的陵墓中,我找尋這個地方大半輩子,原本都打算放棄的。

    ”朱七漫不經心回答。

     “七叔,難不成您老找到了國君陵墓?”田婉清大吃一驚。

     “真找到我還用得着跑這兒來和你們磨叽。

    ”朱七搖搖頭回答。

    “西周葬制中,諸侯國多采用群葬,雖然有貴族和平民之分,但是墓葬群的位置都在一起,可唯獨虢國古墓群與衆不同,我始終找不到國君的陵墓,由此可見虢公下葬的時候刻意不想陵墓位置被人發現。

    ” “七爺,您剛才不是說,虢國國君陵墓的下落就在竹簡之中嗎?”田雞問。

     朱七的手指移到竹簡上,我們目光望過去,那行文字很簡短。

     虢公崩,葬河水,尊器陪葬無蹤,複而鑄之…… “這句話說的很清楚,尊器指的就是九龍程瑞尊,最為陪葬品下落不明,大夫才根據原來的器物重鑄九龍程瑞尊,也就是後來在古墓中發現的那個。

    ”朱七手指往前移,在文字上點了點。

    “關鍵就在最前面這兩句話,虢公崩,是說國君駕崩,葬于河水。

    ” “河水?難道是水葬?”田雞大吃一驚。

    “那這事就可以到此為止了,這都幾千年前的事,水葬上哪兒去找?” “可是西周葬制中,諸侯國都沒有水葬的風俗,特别是在中原地區,這種下葬的方式聞所未聞,要知道曆來都講究入土為安,何況還是一國君王,怎麼可能如此草率用水葬呢?”葉知秋眉頭一皺。

     “這個問題糾結了我大半生,至于水葬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首先不符合規矩,從未聽說過有國君會采用水葬的方式,再者水葬太過張揚。

    ”朱七把手收回去平穩說。

     “河水不就指的是江河嘛,難道還有其他的解釋?”薛心柔也一籌莫展。

     “我推測了很久,河水應該是一處地名才對。

    ”朱七說。

     田婉清沉默了片刻,連忙讓應悔元找來地圖,這是一張春秋戰國時候的各個諸侯國疆域圖,她在地圖上用紅筆畫出一個圈,是虢國曾經的版圖。

     “如果河水是一處地名的話,這個地方無論如何都應該在這個紅圈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