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犀牛望月

關燈
麻爺說:“學了算命的人,先給自己算命,學了風水的人先給自己看風水,就連祖師爺也不能免俗,雖然他也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數的道理,但是還是想試一試,黃巢攻破京城的時候,他就預測到黃巢之亂不出四年就會自己滅亡,但是天下亂局已定,大唐數百年江山氣勢已盡,黃巢隻不過是在幹柴堆裡點了一把火而已,後面将會出現一個甲子六十年的亂局,群雄并起,也就是五代十國的大亂之局,正是時勢造英雄的最佳時機,大亂之後天下落到誰的手裡尚難預蔔,楊公也動了心思,于是就打算把自己父親的骨骸葬進龍穴。

    ” 大家聽麻爺說到這裡,就聽得格外專注,麻爺說,楊益從京城出來之後,就改名楊筠松,開始雲遊天下,暗暗為自己已故多年的父親尋找風水寶地,一日,來到一個叫汶潭的地方,他見潭水清澈如鏡,潭邊有兩座碧綠的大山,形成青龍白虎環抱之勢,就覺得這地方不同一般,于是就逆水而上,追溯到一龍潭前,龍潭碧綠如鏡,深不可測。

     深潭映出楊公的影子,楊公仔細一看,水中的人影卻是另外一人,根本不是自己的影像。

    楊公大感奇怪,難道是别人的影子映射到水中了,可是擡頭一看,岸上并無他人,他動了一下身子,水裡的人影也動了一下身子,水裡明明是自己的影子,為何是另外一幅形象...... 楊公正百思不解,碰巧遇到一位打柴路過的老翁,就詢問這叫什麼地名,老翁笑着說,這兩座山叫“龍吟山”。

    這潭水叫“潋水”,能照出人的三生三世。

    我每次從這裡路過,水裡都會出現一個雲環霞帔的美女,大概我前生是個女人,前幾年有個趕考的書生從這裡路過,水裡居然照出一隻猛虎來! 楊公一聽,暗吃一驚,不禁脫口而出:“還有這等奇事?” 老翁說,還有更奇的事呢,這潭裡有時候會開蓮花,但是瓣瓣皆為青色。

    更奇者,每至中秋之夜月華正圓之夜,潭底現出一金色犀牛擡頭望月,哞哞連叫三聲! 楊公聽了老翁的叙述,心裡暗暗稱奇,頓覺這裡大有名堂,心想必定是風水寶地,于是圍着汶潭前前後後,左左右右轉悠了三天三夜,最後才确定這是一處犀牛望月的天子地,有神獸守護,于是記下了穴位,等中秋之夜再來一探究竟。

     楊公回到老家,和母親兄長商量,說是發現犀牛望月的風水寶地,打算把父親的骨骸遷葬到那裡。

    母親和兄長們都很支持,楊公取出父親的骨骸背在身上,帶着兩位徒弟,趕在中秋之夜,悄悄來到汶潭旁邊的山上潛伏下來,皓月當空,潭水平滑如鏡,到了夜半陰陽交泰之時,潭水忽然向兩邊翻起,中間分開一條水路,出現了一條金色的犀牛,對着月亮吐納,吸收月陰之華,吸了三次之後,犀牛沉入龍潭,水面恢複原狀。

     楊公看了之後,心中就有了數,要想把父親骨骸送入龍穴,還需要找一個熟悉水性的人才行,結果一打聽,山下住着一個姓趙的人,能潛入水底一天一夜,于是兩人商定了銀兩,由他帶着楊公父親的骨骸,隻要犀牛出現張口吸納之時,就把骨骸送入它的嘴中請收藏、推薦。

     到了第二年月圓之夜,楊公和這位姓趙的漢子約好,一起來到了汶潭,沒想這姓趙的漢子看起來憨厚,但是也有私心,心想這必然是風水寶地,他本是流于黃巢之亂的難民,母親餓死在路上,于是就想着何不乘機把母親的骨骸也放進犀牛嘴裡,跟着沾點榮華富貴,于是将他母親的骨骸燒成灰,包成灰包藏在頭發裡,準備一并送入犀牛的嘴裡。

     晚上,楊公師徒在龍潭邊上靜候其變,姓趙的帶着用棕衣包好的骨骸,注視着深潭,等候楊公的示意。

    到了夜半陰陽交泰之時,忽見潭中銀波翻騰,水分兩旁,出現一頭金色犀牛神獸,對着月華張嘴吐納,楊公揮手示意,姓趙的漢子一躍跳下龍潭,将頭發裡藏着的母親骨灰包扔進了犀牛的嘴裡,不料犀牛一口就吞了下去,姓趙的漢子正準備把楊家先人的骨骸也扔進去,不料犀牛的嘴已經閉上了,這下姓趙的漢子急了,心想東家先人的骨骸還沒送進去呢,如何是好?于是急忙用一截木柴塞進犀牛的嘴裡,企圖把犀牛的嘴撬開,再把楊家先人的骨骸扔進去,結果他用力一敲,那跟木柴斷了,犀牛的嘴還是沒張開,眼看潭水湧入,犀牛就要沉入水底了,姓趙的漢子沒有辦法,隻好把楊家先人的骨骸挂在了犀牛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