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生意

關燈
黃老四廢話完了,就輪到師爺登場。

    師爺裝模作樣的清了清嗓子,就說:“咳咳,事情是這樣的,線索來自我當初臨摹的一幅壁畫,這件事林羽也知道,也就是在那裡麻雀裝神弄鬼的吓唬我們。

    ” 我一聽他說起這一段,心裡立刻明白過來。

    當初在秦嶺的時候,确實發現一副壁畫。

    當時師爺感覺這幅壁畫十分奇特,便臨摹下來。

    但是我一直以為是這老家夥犯神經,沒想到還真是一條線索。

     師爺繼續說道:“後來老夫把這幅壁畫發給我一個老夥計,讓他找人鑒定一下。

    也就在前幾天,結果出來了。

    壁畫上的人呈給皇帝看的就是一枚銅鏡,而那個皇帝不是别人,正是秦始皇。

    ” 我心裡哦了一聲,當初我還以為那人是劉邦來着,看來是我看錯了。

    如果壁畫上的人是秦始皇,那麼這枚銅鏡豈不是在秦皇陵裡了。

    我把自己的疑問說給師爺聽,師爺笑着搖搖頭。

     “關于銅鏡的去處已經沒有必要追究了,我那老夥計給我講了一段曆史資料,直接指明了線索的地點。

    ” “哦?哪一段?” 師爺說道:“這段曆史比較隐晦,雖然也是正史,但是記述的卻顯得很混亂。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一書中,對九鼎的記叙,就有出入,前後不一。

    如:在周、秦二‘本紀’中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人秦。

    但在《封禅書》中說,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也就是說這鼎消失不見了,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司馬遷之後,東漢的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中,對九鼎之下落,采取兼收并蓄之法,收錄了司馬遷的上述兩說,同時,又補充了一條史料,說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也就是今江蘇徐州的泗水之下。

    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派了幾千人在泗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無從覓處,隻得徒勞而返。

     “我那個老夥計認為,這幅壁畫正好驗證了這條史料,壁畫的後面可能應該還有一副,就是秦始皇南巡下泗水打撈時的情景。

    老夫當初臨摹的時候,見後面破壞嚴重,但卻隐約有顔料的痕迹,應該是後來被人刻意刮去的,但是沒有處理幹淨。

    老夫當時沒多想,而且時間也不允許我畫完所有的畫。

    現在回頭想想,後面果真應該還有未完待續的部分。

    ” 我感覺不可思議,這樣年代久遠的故事,到現在還有用嗎?我說道:“那依你的意思是,九鼎很有可能還在泗水之下,而我們這次要去的地方,也是那裡了?” “正是!” “我感覺不妥。

    ” 衆人感覺奇怪,一起看向我,問我感覺哪裡不妥。

    于是我就分析道:“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古泗水原是黃河改道時所走的舊河道,黃河每次向南改道,都是侵占泗水河。

    經過千百年的沖刷,九鼎還會老老實實的待在原地嗎?而且,當年秦始皇動用這麼多人下水打撈都沒有結果,那我們去哪裡找去?” 這時,八爺接口道:“林羽小兄弟所擔心的,我們也曾經考慮過。

    我們之所以敢這麼肯定,是因為我們經過了多方面的調查,基本上已經确定了九鼎沉沒的位置,就是現在的楊窪水庫。

    而且我們走訪了一些當地民居,那裡所發生的一些事件也說明那一塊确實有很多疑點,我們這才感覺應該走一趟。

    ” 我正想說話,就聽黃老四把話頭也接了過去。

    “林羽小兄弟不要擔心,我們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其實這次調查,我們得到了很多外界的幫助。

    有一家實力強大的财團,對這件事情十分感興趣,知道我們也在調查泗水之後,便打算雇傭我們為他效力,不管這件事進行到何種程度,都不會少了我們的好處。

    這種旱澇保收的差事,上哪裡找去?” 我一聽後面還有一個大财團出資,心裡就更加迷惑了。

    哥哥說對這項工程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牽扯進來的人也越來越多,難道這個财團也是其中之一?那他們到底是什麼身份,有多大的實力,敢跟國家競争? 我感覺這件事越來越複雜,就問黃老四,“四爺,那你們有沒有調查過這個财團的背景,以及他們的目的?要知道,官方團隊對這項工程研究多年,怎麼會有人跟官方競争” 黃老四笑道:“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這家财團沒有問題,你們找到的那面青銅面具,就是他們收購的,實力絕對雄厚。

    這家公司也是合法注冊的,其中有一項業務,就是水利工程。

    而我們這次的行動,将是以水庫擴建為幌子進行的,神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