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人面蛇身圖騰

關燈
忘記了嗎?” 我仔細回想,果真有些印象。

    那邊2毀又說道:“你那幅畫是從哪裡拍的,看來有曆史了,顔色都掉光了,我手賤,給你潤色了一下看看。

    ” 2毀說着發過來一張照片,她竟然把那張壁畫給PS了一下。

    這樣一來,整幅畫更加傳神,跟雜志中的插畫一般漂亮。

    而畫中的山水也變得更加清晰起來。

    過了片刻,又有一張照片傳過來,我點開一看,竟然是那張青銅面具。

    面具經過潤色,看起來跟老郭賣出去的那一面簡直一模一樣。

    我心中一怔,隻感覺這幅面具詭異莫名。

    面具的額頭上,赫然是一個人面蛇身的圖騰。

     我感覺這個圖騰似乎在哪裡見過,但是又想不起來,正自苦想的時候,麻雀湊過來,隻瞅了一眼,就驚叫起來。

     “诶?這幅面具上的小蛇人我見過。

    ” “在哪裡見過?” “就是在秦嶺裡啊,那個鐵面人,他臉上戴的鐵面具額頭上就有這個圖騰。

    我記得十分清楚,因為我想看看那人到底長什麼樣,就想摘下他的面具看看。

    誰知不是他的對手,到最後連邊也沒摸到。

    ” 我聽麻雀這麼一說,心裡咯噔一聲。

    鐵面人!他到底是誰,跟這個圖騰又有什麼關系呢?一時間,壓在心裡的疑惑又全都湧進腦海裡,擾的我不得安甯。

    我必須要找出他來,弄清楚他的身份。

     我連忙問2毀,面具額頭上那個圖騰是什麼意思。

    2毀回答道:“那是燭九陰啊,也叫燭龍,這個你都不知道,難道你沒看過《山海經》嗎?” 原來如此,我說怎麼這麼熟悉,原來就是一條大蛇嘛。

    燭龍是神話傳說中的神,人面蛇身,渾身通紅,他的眼睛睜開就是白天,閉上就是黑夜,一呼吸就變成風。

    他的額頭還有第三隻眼,那隻眼睛直通幽冥。

     我和2毀聊了幾句,她知道的也就這麼多。

    當我就要結束聊天的時候,2毀就說:“哎,我過兩天過生日,好多同學都來,你要不要來玩玩啊?” 我想也沒想,立刻回複道:“好啊,這兩天就去。

    ” 等我收了線,這才猛然醒悟,天呐!我都答應人家什麼了!但是麻雀卻對這件事十分感興趣,嚷嚷着一定要去。

     “我跟你說啊,林羽,這幅面具既然是來自你同學的老家,說明她那裡一定還有好東西。

    咱們去了那裡,運氣好的話,還能順幾件回來。

    當然了,那個戴鐵面具的家夥說不定也是那裡人,咱們去了,正好可以打聽打聽。

    ” 我心想,你丫心裡想什麼我還不知道,打聽消息是假,摸冥器倒是真的吧。

    但是麻雀說的也很有道理,與其在這裡渾渾噩噩,不如主動出擊,把這幫人挖個底朝天。

     說走就走,第二天,我們退了房間,立刻買了兩張去蘭州的火車票。

    一路晃悠到蘭州,因為提前跟2毀打過電話,所以一一下車就見2毀在車站接我們。

     2毀同學一直都沒變,照常是齊耳碎發,顯得十分利落。

    麻雀見了,雙眼頓時放光。

    他捅了捅我說:“哥們,原來是個小美女,你怎麼不早說,不然老子就好好打扮一番了。

    ” 我白了他一眼,叫他少打人家的主意,人家早就名花有主了。

     2毀沒有想到我會帶着一個人來,先是愣了一下,繼而說道:“林羽同學,好久不見,你總算來了。

    這位是你同學嗎?” 我剛想開口介紹一下,麻雀搶先一步,上前拉住2毀的手自我介紹起來:“陳帥,将帥的帥,人家都說我有大将之才,所以我老爹就給我起了這麼個名字。

    ” 我很不滿,沒好氣的說:“他叫麻雀,叫他麻雀就行,别客氣。

    ” 2毀抿一樂,“喲,沒看出來,走吧,先回家再說。

    ” 我們被安排在一家旅館裡,放下行李,2毀就帶我們去黃河邊上玩。

    在蘭州,有黃河蓋子這麼一種說法。

    人們在吵架的時候,如果急眼了,就會冒出一句:“黃河又沒有蓋子,有種你去跳啊。

    ”久而久之,這句話就成了蘭州的一句俚語。

    而每年跳黃河蓋子的人少說也有五六十個。

     我們站在高處俯視黃河,滔滔黃河水就如一條帶子一般蜿蜒而去。

    2毀說,現在看起來河水平穩溫順,一旦發起怒來,濁浪滔天,席卷兩岸的一切。

    我越看越傳神,就問2毀那副壁畫上所說的地方在哪裡。

     2毀神情一變,就說:“你們怎麼對那個地方感興趣,那裡是最危險的一段,人稱黃河鬼峽,就在大褲衩子灣那裡。

    ” 麻雀連忙說道:“2毀妹子你不知道,我其實是個業餘作家,我從小就愛聽故事,小時候每天不聽故事就睡不着覺,到現在也是這樣。

    據說黃河邊上故事老了去了,這次來就是收集一些素材,回家寫本小說,說不定還能出名呢。

    ” 2毀立刻一臉崇拜的樣子。

    “原來是這樣啊,太好了,我也好久沒出去玩過了,等過幾天我帶你們去那裡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