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則 玉面貓
關燈
小
中
大
官驗之,果然隻有真仁宗有此紋。
國母傳旨,将假的監于通天牢中根勘去了。
那假的驚慌,便呵起難香,鼠一、鼠二聞知煩惱,商量道:“鼠五好沒分曉,生出這等大獄,事幹朝廷,怎得脫逃?”鼠二道:“隻得前去救他們回來。
”鼠二作起神通,變成假母升殿,要取牢中一幹人放了。
忽宮中國母傳旨,命監禁者不得走透妖怪。
比及文武知兩國母之命,一要放脫;一要監禁。
正不知哪是真國母。
仁宗因是不快,憂思數日,寝食俱廢。
衆臣奏道:“陛下可差使命往邊庭宣包公回朝,方得明白。
”天子允奏,親書诏旨,差使臣往邊庭宣讀。
包公接旨回朗,拜見聖上。
退朝入開封府衙,喚過二十四名無情漢,取出三十六般法物,擺到堂下,于獄中取出一幹罪犯來問,端的有二位王丞相,兩個施秀才,一國母,一仁宗。
包公笑道 :“内中丞相、施俊未審哪個是真假,國母與聖上是假必矣。
”且今監起,明日牒知城隍,然後判問。
四鼠精被監一獄,面面相觑,暗相約道 :“包公說牒知城隍,必證出我等本相。
雖是動作我們不得,争奈上幹天怒,豈能久遁?可請鼠一來議。
”衆妖遂呵起難香,是時鼠一正來開封打探消息,聞得包丞相勘問,笑道 :“待我作個包丞相,看你如何判理。
”即顯神通變作假包公,坐于府堂上判事。
恰遇真包公出牒告城隍轉衙,忽報堂上有一包公在座,包公道 :“這孽畜如此欺诳。
”徑入堂,着令公牌拿下,那妖怪走下堂來,混在一處,衆公牌正不知是哪個為真的,如何敢動手?堂下包公怒從心上起,抽身自忖,吩咐公牌:“你衆人謹守衙門,不得走漏消息,待我出堂方來聽候。
”公牌領諾。
包公退入後堂,假的還在堂上理事,隻是公牌疑惑,不依呼召。
且說包公入見李氏夫人道 :“怪異難明,我當訴之上帝,除此惡怪。
你将我屍用被緊蓋床上,休得舉動,多則二晝夜便轉。
”遂取領邊所塗孔雀血漫嚼幾口,卧赴陰床上,直到天門。
天使引見玉帝奏知其事。
玉帝聞奏,命檢察司曹查究何孽為禍。
司曹奏道 :“是西方雷音寺五鼠精走落中界作鬧。
”玉帝聞奏,欲召天兵收之。
司曹奏道 :“天兵不能收,若趕得緊急,此怪必走入海,為害尤猛。
除非雷音寺尊殿前寶蓋籠中一個玉面貓能伏之,若求得來,可滅此怪,勝如十萬天兵。
”玉帝即差天使往雷音寺求取玉面貓。
天使領玉牒到得西方雷音寺,參見了世尊,奉上玉牒。
世尊開讀,與衆佛徒議之。
有廣大師進言:“世尊殿上離此貓不得,經卷甚多,恐易鼠耗,若借此貓去,恐誤其事。
”世尊道:“玉帝旨意焉敢不從?”大師道:“可将金睛獅子借之。
玉帝若究,可說要留貓護經,玉帝亦不見罪。
”世尊依其言,将金睛獅子付予天使,前去回奏玉帝。
司曹見之奏道 :“文曲星為東京大難來,此獸不是玉面貓,枉費其勁,望聖上憐之,取真的與他去。
”玉帝複差天使同包公來雷音寺走一遭,見世尊參拜懇求。
世尊不允,有大乘羅漢進道 :“文曲星亦為生民之計,千辛萬苦到此,世尊以救生為重,當借之去。
”世尊依言,令童子将寶蓋籠中取出靈貓,誦偈一遍,那貓遂伏身短小,付包公藏于袖中,又教以捉鼠之法。
包公拜辭世尊,同天使回見玉帝,奏知借得玉貓來。
玉帝大悅,命太乙天尊以楊柳水與包公飲了,其毒即解。
及天使送出天門,包公于赴陰床上醒來,以去五日矣。
李夫人甚喜,即取湯來飲了,包公對夫人說知,到西天世尊處借得除怪之物來,休洩此機。
夫人道 :“于今怎生處置?”包公密道:“你明日入宮中見國母道知,擇定某日,南郊築起高台,方斷此事。
”夫人依命。
次日乘轎進宮中見國母奏知,國母依奏。
即宣狄樞密吩咐南郊築台,不宜失誤。
狄青領旨,帶領本部軍兵向南郊築起高台完備。
包公在府衙裡吩咐二十四名雄漢,擇定是日前赴台上審問。
轟動東京城軍民,哪個不來看。
當日真仁宗、假仁宗、真國母、假國母與兩丞相、兩施俊,都立台下,文武官排列兩廂,獨真包公在台上坐,那假包公尚在台下争辯。
将近午時,包公于袖中先取世尊經偈念了一遍,那玉面貓伸出一隻腳,似猛虎之威,眼内射出兩道金光,飛身下台來,先将第三鼠咬倒,卻是假仁宗。
鼠二露形要走,神貓伸出左腳抓住,又伸出右腳抓住了那鼠一,放開口一連咬倒,台下軍民見者齊聲呐喊。
那假丞相 、假施俊變身走下雲宵,神貓飛上,咬下一個是第五鼠,單走了第四鼠,那玉面貓不舍,一直随金光趕去。
台下文武百官見除了此怪,無不喝彩。
包公下台來,見四個大鼠,約長一丈,被咬傷處盡出白膏。
包公奏道 :“此吸人精血所成,可令各軍衛宰烹食之,能助筋力。
”仁宗允奏,敕令軍卒拾得去了。
起駕入宮,文武各朝賀。
仁宗大悅,宣包公上殿面慰之,設宴待文武,命史臣略記其異。
包公飲罷,退回府衙,發放施俊帶何氏回家,仍得團圓。
向後,何氏隻因與怪交媾,受其惡毒更深,腹痛。
施俊取所得董真人丸藥飲之,何氏乃吐出毒氣而愈。
後來施俊得中進士,官至吏部,生二子亦成名。
國母傳旨,将假的監于通天牢中根勘去了。
那假的驚慌,便呵起難香,鼠一、鼠二聞知煩惱,商量道:“鼠五好沒分曉,生出這等大獄,事幹朝廷,怎得脫逃?”鼠二道:“隻得前去救他們回來。
”鼠二作起神通,變成假母升殿,要取牢中一幹人放了。
忽宮中國母傳旨,命監禁者不得走透妖怪。
比及文武知兩國母之命,一要放脫;一要監禁。
正不知哪是真國母。
仁宗因是不快,憂思數日,寝食俱廢。
衆臣奏道:“陛下可差使命往邊庭宣包公回朝,方得明白。
”天子允奏,親書诏旨,差使臣往邊庭宣讀。
包公接旨回朗,拜見聖上。
退朝入開封府衙,喚過二十四名無情漢,取出三十六般法物,擺到堂下,于獄中取出一幹罪犯來問,端的有二位王丞相,兩個施秀才,一國母,一仁宗。
包公笑道 :“内中丞相、施俊未審哪個是真假,國母與聖上是假必矣。
”且今監起,明日牒知城隍,然後判問。
四鼠精被監一獄,面面相觑,暗相約道 :“包公說牒知城隍,必證出我等本相。
雖是動作我們不得,争奈上幹天怒,豈能久遁?可請鼠一來議。
”衆妖遂呵起難香,是時鼠一正來開封打探消息,聞得包丞相勘問,笑道 :“待我作個包丞相,看你如何判理。
”即顯神通變作假包公,坐于府堂上判事。
恰遇真包公出牒告城隍轉衙,忽報堂上有一包公在座,包公道 :“這孽畜如此欺诳。
”徑入堂,着令公牌拿下,那妖怪走下堂來,混在一處,衆公牌正不知是哪個為真的,如何敢動手?堂下包公怒從心上起,抽身自忖,吩咐公牌:“你衆人謹守衙門,不得走漏消息,待我出堂方來聽候。
”公牌領諾。
包公退入後堂,假的還在堂上理事,隻是公牌疑惑,不依呼召。
且說包公入見李氏夫人道 :“怪異難明,我當訴之上帝,除此惡怪。
你将我屍用被緊蓋床上,休得舉動,多則二晝夜便轉。
”遂取領邊所塗孔雀血漫嚼幾口,卧赴陰床上,直到天門。
天使引見玉帝奏知其事。
玉帝聞奏,命檢察司曹查究何孽為禍。
司曹奏道 :“是西方雷音寺五鼠精走落中界作鬧。
”玉帝聞奏,欲召天兵收之。
司曹奏道 :“天兵不能收,若趕得緊急,此怪必走入海,為害尤猛。
除非雷音寺尊殿前寶蓋籠中一個玉面貓能伏之,若求得來,可滅此怪,勝如十萬天兵。
”玉帝即差天使往雷音寺求取玉面貓。
天使領玉牒到得西方雷音寺,參見了世尊,奉上玉牒。
世尊開讀,與衆佛徒議之。
有廣大師進言:“世尊殿上離此貓不得,經卷甚多,恐易鼠耗,若借此貓去,恐誤其事。
”世尊道:“玉帝旨意焉敢不從?”大師道:“可将金睛獅子借之。
玉帝若究,可說要留貓護經,玉帝亦不見罪。
”世尊依其言,将金睛獅子付予天使,前去回奏玉帝。
司曹見之奏道 :“文曲星為東京大難來,此獸不是玉面貓,枉費其勁,望聖上憐之,取真的與他去。
”玉帝複差天使同包公來雷音寺走一遭,見世尊參拜懇求。
世尊不允,有大乘羅漢進道 :“文曲星亦為生民之計,千辛萬苦到此,世尊以救生為重,當借之去。
”世尊依言,令童子将寶蓋籠中取出靈貓,誦偈一遍,那貓遂伏身短小,付包公藏于袖中,又教以捉鼠之法。
包公拜辭世尊,同天使回見玉帝,奏知借得玉貓來。
玉帝大悅,命太乙天尊以楊柳水與包公飲了,其毒即解。
及天使送出天門,包公于赴陰床上醒來,以去五日矣。
李夫人甚喜,即取湯來飲了,包公對夫人說知,到西天世尊處借得除怪之物來,休洩此機。
夫人道 :“于今怎生處置?”包公密道:“你明日入宮中見國母道知,擇定某日,南郊築起高台,方斷此事。
”夫人依命。
次日乘轎進宮中見國母奏知,國母依奏。
即宣狄樞密吩咐南郊築台,不宜失誤。
狄青領旨,帶領本部軍兵向南郊築起高台完備。
包公在府衙裡吩咐二十四名雄漢,擇定是日前赴台上審問。
轟動東京城軍民,哪個不來看。
當日真仁宗、假仁宗、真國母、假國母與兩丞相、兩施俊,都立台下,文武官排列兩廂,獨真包公在台上坐,那假包公尚在台下争辯。
将近午時,包公于袖中先取世尊經偈念了一遍,那玉面貓伸出一隻腳,似猛虎之威,眼内射出兩道金光,飛身下台來,先将第三鼠咬倒,卻是假仁宗。
鼠二露形要走,神貓伸出左腳抓住,又伸出右腳抓住了那鼠一,放開口一連咬倒,台下軍民見者齊聲呐喊。
那假丞相 、假施俊變身走下雲宵,神貓飛上,咬下一個是第五鼠,單走了第四鼠,那玉面貓不舍,一直随金光趕去。
台下文武百官見除了此怪,無不喝彩。
包公下台來,見四個大鼠,約長一丈,被咬傷處盡出白膏。
包公奏道 :“此吸人精血所成,可令各軍衛宰烹食之,能助筋力。
”仁宗允奏,敕令軍卒拾得去了。
起駕入宮,文武各朝賀。
仁宗大悅,宣包公上殿面慰之,設宴待文武,命史臣略記其異。
包公飲罷,退回府衙,發放施俊帶何氏回家,仍得團圓。
向後,何氏隻因與怪交媾,受其惡毒更深,腹痛。
施俊取所得董真人丸藥飲之,何氏乃吐出毒氣而愈。
後來施俊得中進士,官至吏部,生二子亦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