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則 金鯉

關燈
第51則 金鯉 話說揚州城東門有一儒家,姓劉名真,字天然,幼而聰明,樂讀詩書,未結婚姻,笃志芸窗,甘守清貧。

    當宋仁宗皇佑三年開科取士,即備行李前往東京赴試,怎奈盤纏稀少,在途中淹延日久,将到京都,科場已罷。

    劉真歎道 :“我如此命薄,不得就試。

    ”收拾餘資,就賃開元寺僧房肄業。

     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正遇上元佳節,京中大放花燈。

    彼時離城三十裡通漕運處,地名碧油潭,水深萬丈,有個千年金絲鯉魚成精,往常亦曾變成女子,迷惑客商。

    那夕正脫形出潭,聽得城裡放燈,即吐出一顆小珠,俨然是個十七八歲丫鬟,手持燈籠,随之慢慢行入城來,人看見無不牽情。

    将近五更,看着殘燈猶未收,妖媚恐露其形,遂走入金丞相後花園内大池中隐形。

    元宵已過,妖魚不思歸潭,恰遇丞相有女名金線小姐,因帶侍女來花園内賞花,看見東架瓦盆上一叢紅白牡丹可愛,即着侍女折來觀玩,倚着池閣欄杆飲酒。

    忽見池中有個金鯉魚,揚須鼓口,遊于水面,小姐見着,将飲殘那杯酒傾在池中,被妖魚一吞而盡。

    小姐笑視良久,回轉香閨。

    妖魚因知小姐好牡丹,每夜噴氣飾之,牡丹顔色愈鮮,引得小姐日日來折玩不已。

    春光将盡,初夏又臨。

    劉秀才在僧舍日久,囊箧肅然,知己朋友又各回歸。

    思量沒奈何,乃寫下幾幅草字,往城中官宦家獻賣。

    一日來到金丞相府前,适因丞相出探鄉友回府,見劉秀才将字在手中,令取看之,連聲稱羨,遂帶入府内,問其鄉貫來因,見其人才不凡,乃留西館,教子弟讀書,即令家人去寺中搬取行李,安置一個所在,正近後花園東軒之側。

    劉真得遇丞相提攜,衣食充裕,益攻史書,但是府中翰墨往來,并皆劉手啟答,丞相甚愛重之。

    一夕,劉真偶步入花園中,正值小姐與二三侍女花架下玩花。

    劉真看見失驚道:“久聞丞相有女,顔貌秀麗,果然不虛。

    後來小生若僥幸成名,得此佳人為配足矣。

    ”道罷,恐人知曉,徑轉至軒下,因歌杜甫詩數篇以見志。

    常言欲心一動,則邪便侵之,妖正欲迷惑個好男子,沒尋機會處,是夜探得劉真未寝,便變成小姐形迹,到真讀書館所叩其門戶。

    劉啟戶視之,正是日間所見的小姐,真愕然。

    妖媚道:“秀才不要驚恐,妾身省視爹娘已經睡去,聞君出聲清亮,特來請教。

    ”真方安心,與之對坐榻上,談論頗久,解衣就寝。

    天色将明,妖先起,謂真道:“今夜早來陪君。

    ”言罷徑去。

    自此日去夜來,情意甚密,妖媚備酒食來與真飲道 :“君寓此處雖好,倘久後侍女知覺,報知父母,兩下丢醜。

    妾不如收拾閨中所有,同君逃回你家,長為夫婦。

    ”真道:“如若丞相着人根究,其罪怎逃 ?”妖媚道:“妾母最愛于我,且妾與君俱未議婚姻,縱使根究亦無妨事。

    ”真依言,過了一宵,約定十四夜,河下預備船隻,小姐收拾零碎銀兩,與真徑回揚州。

    以及丞相知真走去,亦不追究。

     自妖媚去後,那朵牡丹花即枯死矣,金小姐朝夕思憶,染成病症,縱有良醫,不能調理。

    母憂問其病由,小姐乃道為牡丹之故。

    母與丞相說知,丞相道:“此花惟揚州有。

    ”即差家人帶金寶往揚州,不拘官宦民家,不惜重價買得回家。

    家人領命徑到揚州,遍訪此樣牡丹花,惟東門劉秀才家植有數叢。

    及家人到劉秀才家下,值真外出,隻見簾子下立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