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鐵羅漢回家祭祖 白如意大鬧昌平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多臂膀劉德太聽到鐘響,站起身來往外就走。
出了酒館,他方要往前走去,隻聽後面說:“大爺别走,還沒給酒錢呢。
”劉德太說:“酒錢我給。
”摸出錢來給了酒錢,來到東面人群之中,隻見有一個僧人,身高九尺,散披頭發,打一道二指寬的金箍,面如紫醬,雄眉帶煞,怪眼透神,白眼珠凸出眶外,黑眼珠滴溜溜圓,爍爍放光,大鼻子,四方口,連鬓落腮胡子,身穿白色僧衣,高腰襪子,直裰覆腰,青僧鞋,肩挑鐵扁擔,前頭一口大鐘有二百多斤重,後有一個鐵如意相襯,在糧店門首,手拿木槌,連打了幾下鐘說:“阿彌陀佛!金鐘一響,黃金萬兩,施主慈悲吧!”那糧店夥計給了他一文錢,他不要,又添了一文,他也不要,添至一百錢,他還嫌少,非有五兩銀子不走。
鋪内掌櫃的說:“化幾兩就要幾兩,也要我們有這幾兩,如何行呢?”頭陀說:“我這鐘永不空打,打一下是銀一兩,方才我打了五下,你要不施舍,我就要多化了!我的鐘再響,你非給銀十兩不可,我把話和你說明了。
”那些看熱鬧的人,就有生氣的說道:“你這窮僧惡化,太不成事體了,給你一百錢你嫌少,定要五兩銀子,看你去要吧!”和尚又打了五下鐘說:“你要不施舍,必有後悔之時!你别怨我。
”挑着鐘和如意往東就走。
劉芳看這和尚定是賊人,見他二目賊光爍爍,就看出八九分來了。
劉芳在後面跟着,叉恐怕他看出來,就故意的東張西望,裝作看熱鬧的人。
出了街頭,往北走了有三裡之遙,劉芳覓正北有座廟,這僧人推門進廟去了。
他連忙回到公館,遣人去把高源找來說:“大哥,小弟訪了一個真正賊人,不知是白如意不是白如意?你今晚跟我出城,到他廟内暗自探聽,看是哪路賊人,也好辦理。
”二人用了晚飯,禀明大人,收拾幹淨,各帶單刀出了東門。
到了正覺寺廟門首,二人隻聽得鐘聲響亮,當當的連聲直打。
他二人由東面蹿至牆上,跳在院中,又上了東配房,看那北上房燈光閃閃,人影搖搖。
二人又來至北房,跳在後院,從後窗戶用舌尖舔破窗紙,望裡瞧看。
隻見八仙桌上有蠟燈一盞,東面椅子上坐定一人,站起來身高九尺,膀大腰圓,面如藍靛,雄眉闊目,四方口,四旬年歲,身穿青綢子長衫,足登青緞快靴。
高源、劉芳并不認識此人。
這位就是獨蓑山東的窦二墩,因為救他兄長,劫牢反獄,逃出古北口,在連環套招聚喽兵,獨霸為王。
他因思念父母的墳墓,在河間府又無看墳之人,甚不放心。
他回到故土上了墳,回頭在昌平州正覺寺,路遇昔年故友飛刀英八。
他乃是鑲藍旗滿洲人,自幼愛練武藝,也不作好事,非偷即盜。
他發配山東地方,和窦二墩有來往,二人情投意合,結為兄弟。
後來他逃回京都,在這昌平州正覺寺出家,但惡習不改,任性妄為,常在外面各處探訪有姿色的婦女,他夜内前奉采花,花采完了,還把人殺死,用粉漏子漏下一朵白如意來。
他廟内使用一個火工道人,名叫劉寶林。
他今日因為來了自己的朋友窦勝,親自在廚房操辦菜蔬。
高、劉二人等了多時,才見白如意英八和尚托着四樣菜蔬,一壺酒,兩份杯箸,放在桌上說:“窦大哥,你可吃幾杯酒,在這裡多住幾天,你我談談心。
”窦二墩說:“賢弟,我不能久待,怕遇見綠林之人笑我無信!想當年我在德州與黃三太比武,被他打了一镖,因此懷恨在心,也無面目見直隸、山東一帶的朋友了。
我說過世上有他無我,我要練習武藝,找黃三太報此一镖之仇。
聞他年已八旬,卧病不起了。
我曾對衆人說過,有黃三太在這世上,我窦某總不出世。
賢弟
出了酒館,他方要往前走去,隻聽後面說:“大爺别走,還沒給酒錢呢。
”劉德太說:“酒錢我給。
”摸出錢來給了酒錢,來到東面人群之中,隻見有一個僧人,身高九尺,散披頭發,打一道二指寬的金箍,面如紫醬,雄眉帶煞,怪眼透神,白眼珠凸出眶外,黑眼珠滴溜溜圓,爍爍放光,大鼻子,四方口,連鬓落腮胡子,身穿白色僧衣,高腰襪子,直裰覆腰,青僧鞋,肩挑鐵扁擔,前頭一口大鐘有二百多斤重,後有一個鐵如意相襯,在糧店門首,手拿木槌,連打了幾下鐘說:“阿彌陀佛!金鐘一響,黃金萬兩,施主慈悲吧!”那糧店夥計給了他一文錢,他不要,又添了一文,他也不要,添至一百錢,他還嫌少,非有五兩銀子不走。
鋪内掌櫃的說:“化幾兩就要幾兩,也要我們有這幾兩,如何行呢?”頭陀說:“我這鐘永不空打,打一下是銀一兩,方才我打了五下,你要不施舍,我就要多化了!我的鐘再響,你非給銀十兩不可,我把話和你說明了。
”那些看熱鬧的人,就有生氣的說道:“你這窮僧惡化,太不成事體了,給你一百錢你嫌少,定要五兩銀子,看你去要吧!”和尚又打了五下鐘說:“你要不施舍,必有後悔之時!你别怨我。
”挑着鐘和如意往東就走。
劉芳看這和尚定是賊人,見他二目賊光爍爍,就看出八九分來了。
劉芳在後面跟着,叉恐怕他看出來,就故意的東張西望,裝作看熱鬧的人。
出了街頭,往北走了有三裡之遙,劉芳覓正北有座廟,這僧人推門進廟去了。
他連忙回到公館,遣人去把高源找來說:“大哥,小弟訪了一個真正賊人,不知是白如意不是白如意?你今晚跟我出城,到他廟内暗自探聽,看是哪路賊人,也好辦理。
”二人用了晚飯,禀明大人,收拾幹淨,各帶單刀出了東門。
到了正覺寺廟門首,二人隻聽得鐘聲響亮,當當的連聲直打。
他二人由東面蹿至牆上,跳在院中,又上了東配房,看那北上房燈光閃閃,人影搖搖。
二人又來至北房,跳在後院,從後窗戶用舌尖舔破窗紙,望裡瞧看。
隻見八仙桌上有蠟燈一盞,東面椅子上坐定一人,站起來身高九尺,膀大腰圓,面如藍靛,雄眉闊目,四方口,四旬年歲,身穿青綢子長衫,足登青緞快靴。
高源、劉芳并不認識此人。
這位就是獨蓑山東的窦二墩,因為救他兄長,劫牢反獄,逃出古北口,在連環套招聚喽兵,獨霸為王。
他因思念父母的墳墓,在河間府又無看墳之人,甚不放心。
他回到故土上了墳,回頭在昌平州正覺寺,路遇昔年故友飛刀英八。
他乃是鑲藍旗滿洲人,自幼愛練武藝,也不作好事,非偷即盜。
他發配山東地方,和窦二墩有來往,二人情投意合,結為兄弟。
後來他逃回京都,在這昌平州正覺寺出家,但惡習不改,任性妄為,常在外面各處探訪有姿色的婦女,他夜内前奉采花,花采完了,還把人殺死,用粉漏子漏下一朵白如意來。
他廟内使用一個火工道人,名叫劉寶林。
他今日因為來了自己的朋友窦勝,親自在廚房操辦菜蔬。
高、劉二人等了多時,才見白如意英八和尚托着四樣菜蔬,一壺酒,兩份杯箸,放在桌上說:“窦大哥,你可吃幾杯酒,在這裡多住幾天,你我談談心。
”窦二墩說:“賢弟,我不能久待,怕遇見綠林之人笑我無信!想當年我在德州與黃三太比武,被他打了一镖,因此懷恨在心,也無面目見直隸、山東一帶的朋友了。
我說過世上有他無我,我要練習武藝,找黃三太報此一镖之仇。
聞他年已八旬,卧病不起了。
我曾對衆人說過,有黃三太在這世上,我窦某總不出世。
賢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