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早晨周老太太逼着周伯濤寫了一封信,差周貴送到鄭家去,請國光下午來用便飯。
但是鄭國光卻拿“人不舒服”這個托辭道謝了。
他連一張便條也不肯寫。
“伯雄怎麼不來?未必他已經曉得了我們的用意?”周老太太詫異道。
她感到失望,又仿佛碰到了一塊絆腳石。
“他曉得,那就糟了,”周伯濤沉吟地說。
對這件小事情他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他始終把它看作一件超乎他的能力以上的嚴重事情。
“不見得,他不會曉得這麼快,”周老太太想了想,搖頭說。
“他說人不舒服,或者他真生病也未可知。
那麼等他病好了再說罷,”周伯濤忽然想出了一個拖延的辦法。
“也好,”周老太太遲疑了一下,說。
“我看還是請明軒過去問問他的病。
是真的,自然沒有話說。
如果是假病,就請明軒跟他當面交涉,”陳氏在旁邊靜靜地聽着周老太太同周伯濤講話,她知道丈夫的心思,忍不住插嘴說道。
她的話提醒了周老太太。
“你這個辦法很好,”周老太太對陳氏說,“我們隻好再麻煩大少爺走一趟。
” 周伯濤不高興地瞅了他的妻子一眼,他在母親面前不便吵鬧,隻得唯唯地應着。
周老太太便差周貴到高家去請覺新。
周貴把事情辦得很好。
覺新不等吃早飯就到周家來了。
覺新到了周家,自然受到周老太太和陳氏的誠懇的歡迎。
她們把國光推托的話告訴他,還說出她們的意見。
覺新贊成她們的主張,他也願意到鄭家去一趟。
周老太太殷勤地留他吃早飯,他不好推辭,隻得陪着他的外祖母、舅父、舅母們吃了飯。
吃飯時,平日躲在房裡的枚少爺和他的新少奶也出來了。
在飯桌上枚很少跟覺新講話,一則因為有父親在座,他不敢多說,二則,枚結婚以後在人前更不喜歡講話。
别人背後批評他,說他把話都對着新娘說盡了。
這自然是開玩笑的話。
不過覺新注意到前不幾時在枚的臉上現出的一點紅色已經褪盡了。
他的臉色反而顯得比從前更加蒼白。
雖然這上面常常泛出笑容,但是這個年輕人的微笑卻使人想到一個快要枯死的老人的臉。
覺新尤其覺得可怕的是那一對略略陷下去的眼睛,那對眼睛所表現的是一種深的沉溺,一種無力的掙紮以後的放棄。
跟這個作為對照的是旁邊那個少婦的充滿活力的健康。
那張濃施脂粉的長臉仿佛塗上了一層活氣,好象滿溢在全身的活力都要從臉上綻出來似的。
她始終不曾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不過她擡起眼睛看過覺新兩次:她的眼光好象是一股流水,要把人沖到什麼地方去。
覺新痛苦地想:一件罪惡又快要完成了。
在他看來這是無可疑惑的了,兆候就擺在他的眼前。
他又憐憫地看了看枚。
枚若無其事地坐在他的對面。
“他不知道,他們都不知道,”覺新這樣想着,他不能夠再咽下飯粒了。
但是他也隻好勉強吃完碗裡剩餘的一點飯,才跟着周老太太離開桌子。
飯後枚少爺夫婦立刻回到自己的房裡去了。
芸還陪着覺新在周老太太的房裡坐了一會兒,談一些閑話。
芸為着她的亡故的堂姐的事,很感激覺新,她在談話間也表露出她的這種感情。
這對于覺新自然也是一種鼓舞。
隻有做父親的周伯濤對這件事情并不熱心。
他跟覺新談話的眉宇間總帶着不愉快的表情。
覺新知道他的心理,也就不去管他。
覺新從周老太太的房裡出來,坐着自己的轎子到鄭家去。
轎子停在大廳上。
鄭家仆人把他引進客廳内。
他在那裡等候了許久,才看見鄭國光出來。
兩人見面時,自然是先說些客套話。
覺新看見國光精神很好,方臉上也沒有病容,故意向國光提起問病的話。
國光不覺臉上發紅,支吾半晌才說出幾句敷衍的話來。
他一邊說話一邊皺皺眉頭: “多謝大表哥問。
我前天晚上傷了風,昨天一天都不能下床。
醫生囑咐不要出門,所以嶽父先前打發人來招呼,也沒有能夠去……” 覺新不願意再往下聽,就讓國光一個人說去。
他想:“在這種天氣還會傷風?而且一點病象也沒有,明明是在說謊。
”他也不去揭穿國光的謊言,卻裝出相信的樣子說出幾句安慰的話。
國光在周伯濤的面前可以說出一大套話,但是對着覺新,他的那些話卻全不适用了。
此外他便沒有多少話可說。
所以在覺新不斷的注視之下他的臉上開始現出了窘相。
覺新故意把話題引到蕙的身上,然後再轉到靈柩安葬的問題。
國光自己心虛,極力躲閃,但是終于在正題上被覺新捉住了。
他知道當面拒絕或者找托辭是不可能的。
他心裡正在打算怎樣應付,口裡含糊地說:“……地已經買了,不過還有别的事情,一時恐怕來不及,家嚴的意思是……最好移到明春……” “據我看太親翁也不必太費事了。
其實辦這點小事情也花不到一年的工夫。
蕙表妹沒有這種福氣,”覺新冷笑道:“家舅
但是鄭國光卻拿“人不舒服”這個托辭道謝了。
他連一張便條也不肯寫。
“伯雄怎麼不來?未必他已經曉得了我們的用意?”周老太太詫異道。
她感到失望,又仿佛碰到了一塊絆腳石。
“他曉得,那就糟了,”周伯濤沉吟地說。
對這件小事情他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他始終把它看作一件超乎他的能力以上的嚴重事情。
“不見得,他不會曉得這麼快,”周老太太想了想,搖頭說。
“他說人不舒服,或者他真生病也未可知。
那麼等他病好了再說罷,”周伯濤忽然想出了一個拖延的辦法。
“也好,”周老太太遲疑了一下,說。
“我看還是請明軒過去問問他的病。
是真的,自然沒有話說。
如果是假病,就請明軒跟他當面交涉,”陳氏在旁邊靜靜地聽着周老太太同周伯濤講話,她知道丈夫的心思,忍不住插嘴說道。
她的話提醒了周老太太。
“你這個辦法很好,”周老太太對陳氏說,“我們隻好再麻煩大少爺走一趟。
” 周伯濤不高興地瞅了他的妻子一眼,他在母親面前不便吵鬧,隻得唯唯地應着。
周老太太便差周貴到高家去請覺新。
周貴把事情辦得很好。
覺新不等吃早飯就到周家來了。
覺新到了周家,自然受到周老太太和陳氏的誠懇的歡迎。
她們把國光推托的話告訴他,還說出她們的意見。
覺新贊成她們的主張,他也願意到鄭家去一趟。
周老太太殷勤地留他吃早飯,他不好推辭,隻得陪着他的外祖母、舅父、舅母們吃了飯。
吃飯時,平日躲在房裡的枚少爺和他的新少奶也出來了。
在飯桌上枚很少跟覺新講話,一則因為有父親在座,他不敢多說,二則,枚結婚以後在人前更不喜歡講話。
别人背後批評他,說他把話都對着新娘說盡了。
這自然是開玩笑的話。
不過覺新注意到前不幾時在枚的臉上現出的一點紅色已經褪盡了。
他的臉色反而顯得比從前更加蒼白。
雖然這上面常常泛出笑容,但是這個年輕人的微笑卻使人想到一個快要枯死的老人的臉。
覺新尤其覺得可怕的是那一對略略陷下去的眼睛,那對眼睛所表現的是一種深的沉溺,一種無力的掙紮以後的放棄。
跟這個作為對照的是旁邊那個少婦的充滿活力的健康。
那張濃施脂粉的長臉仿佛塗上了一層活氣,好象滿溢在全身的活力都要從臉上綻出來似的。
她始終不曾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不過她擡起眼睛看過覺新兩次:她的眼光好象是一股流水,要把人沖到什麼地方去。
覺新痛苦地想:一件罪惡又快要完成了。
在他看來這是無可疑惑的了,兆候就擺在他的眼前。
他又憐憫地看了看枚。
枚若無其事地坐在他的對面。
“他不知道,他們都不知道,”覺新這樣想着,他不能夠再咽下飯粒了。
但是他也隻好勉強吃完碗裡剩餘的一點飯,才跟着周老太太離開桌子。
飯後枚少爺夫婦立刻回到自己的房裡去了。
芸還陪着覺新在周老太太的房裡坐了一會兒,談一些閑話。
芸為着她的亡故的堂姐的事,很感激覺新,她在談話間也表露出她的這種感情。
這對于覺新自然也是一種鼓舞。
隻有做父親的周伯濤對這件事情并不熱心。
他跟覺新談話的眉宇間總帶着不愉快的表情。
覺新知道他的心理,也就不去管他。
覺新從周老太太的房裡出來,坐着自己的轎子到鄭家去。
轎子停在大廳上。
鄭家仆人把他引進客廳内。
他在那裡等候了許久,才看見鄭國光出來。
兩人見面時,自然是先說些客套話。
覺新看見國光精神很好,方臉上也沒有病容,故意向國光提起問病的話。
國光不覺臉上發紅,支吾半晌才說出幾句敷衍的話來。
他一邊說話一邊皺皺眉頭: “多謝大表哥問。
我前天晚上傷了風,昨天一天都不能下床。
醫生囑咐不要出門,所以嶽父先前打發人來招呼,也沒有能夠去……” 覺新不願意再往下聽,就讓國光一個人說去。
他想:“在這種天氣還會傷風?而且一點病象也沒有,明明是在說謊。
”他也不去揭穿國光的謊言,卻裝出相信的樣子說出幾句安慰的話。
國光在周伯濤的面前可以說出一大套話,但是對着覺新,他的那些話卻全不适用了。
此外他便沒有多少話可說。
所以在覺新不斷的注視之下他的臉上開始現出了窘相。
覺新故意把話題引到蕙的身上,然後再轉到靈柩安葬的問題。
國光自己心虛,極力躲閃,但是終于在正題上被覺新捉住了。
他知道當面拒絕或者找托辭是不可能的。
他心裡正在打算怎樣應付,口裡含糊地說:“……地已經買了,不過還有别的事情,一時恐怕來不及,家嚴的意思是……最好移到明春……” “據我看太親翁也不必太費事了。
其實辦這點小事情也花不到一年的工夫。
蕙表妹沒有這種福氣,”覺新冷笑道:“家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