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下午琴果然來了。
淑華便借用繼母周氏的名義差人擡着空轎子到周家去“接芸小姐來耍”。
芸坐着周氏的轎子來了。
轎子一到堂屋門口,琴和淑華姊妹,還有绮霞、翠環都站在那裡迎接,芸走出轎子,她們馬上把她擁進堂屋去。
芸和琴、淑華、淑貞見了禮。
绮霞、翠環都給芸請了安,芸也一一答禮。
芸的少女的圓臉上依舊帶着天真的表情,臉上脂粉均勻,腦後垂着一根松松的大辮子, “你們都好,”芸欣喜地笑道。
她又對那個修眉大眼、女學生裝束的琴說:“琴姐,好久沒有見到你了。
你怎麼不到我家裡來看我?” “我家裡有許多事情,媽都要我做。
我又要讀點書,又跟着二表哥讀英文。
所以連大舅母這兒也不常來,”琴抱歉似地解釋道,她的鵝蛋臉上現出了愉快的微笑。
衆人又把芸擁進周氏的房裡。
周氏正在房裡等候她們。
芸向周氏請了安,周氏讓芸坐下。
起初全是周氏跟芸談話,她向芸問起一些周家的事情。
她一面說話,一面搖擺着她的豐滿的大臉。
周氏談起枚少爺的親事,淑華忽然忍不住插嘴說:“芸表姐,聽說你的弟媳婦年紀比你還要大。
” “比我大三歲,二十一歲了,不過是下半年生的,”芸埋下頭低聲答道。
周氏瞪了淑華一眼,有點怪淑華多嘴。
淑華卻一點也不在乎。
她還說:“我始終不明白大舅為什麼這樣頑固” 周氏把眉頭一皺,責備地打斷淑華的話道:“三女,你說話小心點。
你怎麼罵起大舅來了?幸好都是自家人,芸姑娘聽見不會見怪的。
” “大姑媽,不要緊,三表妹是無意中說出來的,”芸擡起頭客氣地陪笑道。
淑華微微一笑,她不大在意地說:“人家是無心說出來的,媽倒認真了。
不過我總有點替枚表弟不甘心。
” “枚弟自己倒好象不在乎。
大伯伯說什麼好,就什麼好。
他本來就是那種脾氣,”芸接下去說:“他每天愁眉苦臉的,沒有看見他笑過。
他不是躲在屋裡看書,便是一個人在窗下走來走去,口裡念着什麼,好象一個人在說話。
” “枚表弟真沒有出息!假若是我,我一定不答應這門親事!”淑華氣憤地說。
“三表妹,你倒比枚表弟還着急,”琴噗嗤笑道,連芸也開顔笑了。
“大伯伯說馮家世代書香,又說馮小姐的叔祖還是當代大儒……”芸的話還沒有說完,忽然被琴打斷了,琴插嘴問道: “是不是馮樂山?” 芸想了想,回答道:“好象是這個名字,我不大記得,聽說馮小姐的名字是文英。
” “一定是他!什麼事總離不了馮樂山!”淑華憤恨地說。
芸驚訝地望着淑華和琴,莫名其妙地問道:“怎麼你們都曉得?馮樂山是怎樣的人?” 琴要開口,又止住了。
淑華連忙搶着說:“怎麼你就忘記了?這位馮小姐本來應該做我們的二嫂的。
二哥不願意。
後來親事便沒有成功。
想不到還沒有嫁出去,現在又送到你們府上了。
”淑華的話裡帶着譏諷的調子,她隻顧自己說得痛快,并不管會不會使聽話的人難堪。
芸略略皺起眉頭。
周氏一個人躺在沙發上微微地搖着頭,她不滿意淑華對芸說這種話,但是淑華的話把她帶進回憶的境域裡去了,這是一個使人醒後常常會記起的不愉快的夢。
于是一陣莫名的憂郁飄上了她的腦際。
她不作聲了,她想排除這憂郁。
琴也想起一些已經被忘記了的事情。
不過她的思想敏捷,她比較容易壓下不愉快的念頭,她看見沉悶的空氣開始在這個房間裡升起來,她想打破它正預備将話題引到另一方面去。
門外響起了腳步聲,門簾一揭起,覺民進來了。
“二哥,我們正講到你,”淑華欣喜地說。
芸看見覺民進來,連忙站起,攏手對他拜了拜,喚一聲:“二表哥。
”覺民含笑地還了禮。
兩人都坐下了。
覺民便問道: “三妹,你們講我做什麼?” “我們講起馮小姐的事情,”淑華說,她望着覺民微笑。
覺民立刻收起臉上的笑容,聲音低沉地說:“我曉得了。
枚表弟替我背了十字架。
” “什麼十字架?哪兒來的外國名詞?我不懂!”淑華故意大聲笑道,把衆人也引笑了。
覺民剛剛露出笑容,便又止住。
他不理淑華,卻輕聲自語道:“房裡悶得很。
”他看看窗外。
天井裡,陽光塗在石闆過道上,兩旁幾盆應時的花在暮春的暖風裡滿足似地微微擺動,鮮明的紅綠色映着日光更加炫目。
屋脊上有不少的麻雀。
它們吱吱喳喳的叫聲中間夾雜着清脆悅耳的八哥的鳴聲。
“我們還是出去走走,”覺民向琴提議道。
琴點個頭,便站起來,客氣地對周氏說:“大舅母,我們想陪芸表妹出去走走。
” “琴姑娘,你不要這樣客氣。
你們就陪芸表妹到花園裡去耍罷。
天氣這樣好,把你們年紀輕的人關在屋裡頭也太不忍心了!”周氏面帶笑容好心地說。
“我們到花園裡頭去,”淑華興高采烈地說。
“到花園裡頭去,”從淑貞不常發言的嘴裡吐出了這一句話。
她這一次是沒有顧慮地微笑了。
不過人若仔細看她的面貌,還可以看出
淑華便借用繼母周氏的名義差人擡着空轎子到周家去“接芸小姐來耍”。
芸坐着周氏的轎子來了。
轎子一到堂屋門口,琴和淑華姊妹,還有绮霞、翠環都站在那裡迎接,芸走出轎子,她們馬上把她擁進堂屋去。
芸和琴、淑華、淑貞見了禮。
绮霞、翠環都給芸請了安,芸也一一答禮。
芸的少女的圓臉上依舊帶着天真的表情,臉上脂粉均勻,腦後垂着一根松松的大辮子, “你們都好,”芸欣喜地笑道。
她又對那個修眉大眼、女學生裝束的琴說:“琴姐,好久沒有見到你了。
你怎麼不到我家裡來看我?” “我家裡有許多事情,媽都要我做。
我又要讀點書,又跟着二表哥讀英文。
所以連大舅母這兒也不常來,”琴抱歉似地解釋道,她的鵝蛋臉上現出了愉快的微笑。
衆人又把芸擁進周氏的房裡。
周氏正在房裡等候她們。
芸向周氏請了安,周氏讓芸坐下。
起初全是周氏跟芸談話,她向芸問起一些周家的事情。
她一面說話,一面搖擺着她的豐滿的大臉。
周氏談起枚少爺的親事,淑華忽然忍不住插嘴說:“芸表姐,聽說你的弟媳婦年紀比你還要大。
” “比我大三歲,二十一歲了,不過是下半年生的,”芸埋下頭低聲答道。
周氏瞪了淑華一眼,有點怪淑華多嘴。
淑華卻一點也不在乎。
她還說:“我始終不明白大舅為什麼這樣頑固” 周氏把眉頭一皺,責備地打斷淑華的話道:“三女,你說話小心點。
你怎麼罵起大舅來了?幸好都是自家人,芸姑娘聽見不會見怪的。
” “大姑媽,不要緊,三表妹是無意中說出來的,”芸擡起頭客氣地陪笑道。
淑華微微一笑,她不大在意地說:“人家是無心說出來的,媽倒認真了。
不過我總有點替枚表弟不甘心。
” “枚弟自己倒好象不在乎。
大伯伯說什麼好,就什麼好。
他本來就是那種脾氣,”芸接下去說:“他每天愁眉苦臉的,沒有看見他笑過。
他不是躲在屋裡看書,便是一個人在窗下走來走去,口裡念着什麼,好象一個人在說話。
” “枚表弟真沒有出息!假若是我,我一定不答應這門親事!”淑華氣憤地說。
“三表妹,你倒比枚表弟還着急,”琴噗嗤笑道,連芸也開顔笑了。
“大伯伯說馮家世代書香,又說馮小姐的叔祖還是當代大儒……”芸的話還沒有說完,忽然被琴打斷了,琴插嘴問道: “是不是馮樂山?” 芸想了想,回答道:“好象是這個名字,我不大記得,聽說馮小姐的名字是文英。
” “一定是他!什麼事總離不了馮樂山!”淑華憤恨地說。
芸驚訝地望着淑華和琴,莫名其妙地問道:“怎麼你們都曉得?馮樂山是怎樣的人?” 琴要開口,又止住了。
淑華連忙搶着說:“怎麼你就忘記了?這位馮小姐本來應該做我們的二嫂的。
二哥不願意。
後來親事便沒有成功。
想不到還沒有嫁出去,現在又送到你們府上了。
”淑華的話裡帶着譏諷的調子,她隻顧自己說得痛快,并不管會不會使聽話的人難堪。
芸略略皺起眉頭。
周氏一個人躺在沙發上微微地搖着頭,她不滿意淑華對芸說這種話,但是淑華的話把她帶進回憶的境域裡去了,這是一個使人醒後常常會記起的不愉快的夢。
于是一陣莫名的憂郁飄上了她的腦際。
她不作聲了,她想排除這憂郁。
琴也想起一些已經被忘記了的事情。
不過她的思想敏捷,她比較容易壓下不愉快的念頭,她看見沉悶的空氣開始在這個房間裡升起來,她想打破它正預備将話題引到另一方面去。
門外響起了腳步聲,門簾一揭起,覺民進來了。
“二哥,我們正講到你,”淑華欣喜地說。
芸看見覺民進來,連忙站起,攏手對他拜了拜,喚一聲:“二表哥。
”覺民含笑地還了禮。
兩人都坐下了。
覺民便問道: “三妹,你們講我做什麼?” “我們講起馮小姐的事情,”淑華說,她望着覺民微笑。
覺民立刻收起臉上的笑容,聲音低沉地說:“我曉得了。
枚表弟替我背了十字架。
” “什麼十字架?哪兒來的外國名詞?我不懂!”淑華故意大聲笑道,把衆人也引笑了。
覺民剛剛露出笑容,便又止住。
他不理淑華,卻輕聲自語道:“房裡悶得很。
”他看看窗外。
天井裡,陽光塗在石闆過道上,兩旁幾盆應時的花在暮春的暖風裡滿足似地微微擺動,鮮明的紅綠色映着日光更加炫目。
屋脊上有不少的麻雀。
它們吱吱喳喳的叫聲中間夾雜着清脆悅耳的八哥的鳴聲。
“我們還是出去走走,”覺民向琴提議道。
琴點個頭,便站起來,客氣地對周氏說:“大舅母,我們想陪芸表妹出去走走。
” “琴姑娘,你不要這樣客氣。
你們就陪芸表妹到花園裡去耍罷。
天氣這樣好,把你們年紀輕的人關在屋裡頭也太不忍心了!”周氏面帶笑容好心地說。
“我們到花園裡頭去,”淑華興高采烈地說。
“到花園裡頭去,”從淑貞不常發言的嘴裡吐出了這一句話。
她這一次是沒有顧慮地微笑了。
不過人若仔細看她的面貌,還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