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關燈
細米又雕刻了兩件作品。

    這兩件作品,梅紋都喜歡。

    一件作品好像雕刻的就是她——她割麥子割得十分疲倦的情景:一個女孩兒戴着草帽,左手扶着似乎要斷裂的腰,仰起頭來,朝天空打着哈欠,右臂舒張開,手中拿了一把月牙形的鐮刀,蹲在她腳下的是一隻狗,與她呼應着,也仰頭望着天空,與這女孩兒一道打着哈欠。

    另一件作品造型簡單,但構思絕妙:一隻大大的鞋,鞋殼裡睡着一隻小小的貓。

     梅紋一共挑選了八件大小不一的作品。

     杜子漸與細米的媽媽也都在場。

     他們沒有專門的盒子或箱子來盛放這些作品,就盡量在外面多包裹一些東西,床單、被面、棉絮,甚至連内衣内褲都用上了。

    梅紋一邊包裹這些作品一邊笑。

    最後,他們将這些作品分别裝入兩隻竹籮裡。

     他們坐了六七個小時的輪船,到達縣城時,已是下午四點鐘了。

    下了輪船,他們一人扛了一隻籮,就連忙往縣文化館趕。

    扛到縣文化館大門口時,兩個人再也走不動了,就将籮放在地上。

    細米蹲在牆根下,梅紋則用手扶着梧桐樹,兩人聲音粗細不一地在那兒喘氣。

    等稍微恢複了一點力氣,才朝大門裡走。

     門衛攔住問:“你們要去哪兒?” 梅紋說:“我們是送作品來參展的。

    ” 門衛很吃驚:“媽哎,什麼作品用兩隻籮裝來呀?” 梅紋說:“雕塑。

    ” 門衛不懂什麼叫雕塑,用手往裡面的一座三層小樓一指:“征集辦公室在三樓。

    ” 兩人扛了籮進了文化館的院子,走到了那座小樓的門口。

     梅紋說:“扛不上去了,我去叫他們人下來。

    ” 細米點點頭,就坐門口的台階上,木讷地看着兩隻籮。

     過一會兒,走來一個人。

    他皺了皺眉頭,說:“賣梨的怎麼賣到院子裡來了?” 這個縣城裡賣梨賣西瓜的,都是用籮來盛。

     細米聲音很低地說:“我們不是賣梨的。

    ” “不是賣梨的?”那人疑惑地看着籮,又看着細米,也沒心思搞個明白,便上樓了。

     院門外傳來叫賣聲:“賣梨唻,賣梨唻……” 細米掉頭去看院門外,就見一個鄉下人用扁擔挑了兩籮梨正從門前走過,那籮與他們的一模一樣。

    細米看了看他們的籮,偷偷地笑了,露出一嘴雪白而可愛的牙齒。

     不知過了多久,有兩個人跟着梅紋從樓上下來了。

    這兩個人穿着很幹淨,看上去很斯文。

    見了兩隻籮停放在門口,其中一個笑了起來:“怎麼像賣梨的呀?” 細米聽了,像被人撓了癢癢似的笑起來,想控制都控制不住,隻好用手捂住嘴巴,這笑聲受了阻力仍不肯收住,就發出“噗噗噗”的聲音。

     梅紋問:“細米,你笑什麼?” 細米好不容易才讓自己不笑。

     他們将籮裡的作品一件一件地拿出來,或放在台階上,或放在不遠處的花壇上。

     細米不緊張,緊張的是梅紋。

     那兩個人繞着作品轉來轉去,後來,一個不住地向前退後地打量那些作品,另一個則站着不動,身體微微後傾,左手被右臂壓在腋下,右手的大拇指與食指輕輕捏着下巴,姿勢十分優雅地欣賞着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