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細米果然又在那裡刻什麼——不是刻桌子,而是在桌子上刻一個木頭疙瘩。
聽到腳步聲,他以為是媽媽進來了,立即将它劃拉到抽屜裡,并順手拿過一本早預備好了的課本看起來。
梅紋問:“你又在刻什麼?” 細米聽到是梅紋的聲音,回過頭來看了一眼,說:“我沒有刻什麼。
” “還沒有刻什麼,我都看到了。
”梅紋走到細米跟前,“拿出來讓我看看嘛。
” 細米慢慢拉開抽屜,但沒有完全拉開,隻是拉開一道縫隙,然後将雙手伸進去,身體盡量壓向桌子,好不讓梅紋看見抽屜裡有些什麼。
他摸索了一會兒,從裡面拿出了那個正在被他雕刻的木疙瘩。
這是一個看上去還沒有什麼形狀的木疙瘩,但梅紋仔細看了之後,還是隐隐約約地看到了一個形象:一個小毛驢的面孔。
“是小毛驢嗎?”她問。
“是三鼻涕家的小毛驢,不是毛橋橋家的小毛驢。
” “還分得這麼仔細?” “三鼻涕家的小毛驢才兩歲,毛橋橋家的小毛驢都三歲了。
” “細米真不得了哇!”梅紋點着頭,心裡對眼前這個男孩的那份精細的感覺着實有點驚訝。
細米說:“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三鼻涕家的小毛驢與毛橋橋家的小毛驢全都是兩樣的。
” “你就用那樣的刀刻的?”梅紋看着桌上的那把刻刀,問。
細米點點頭:“削鉛筆的刀,一個雞蛋可以換兩把呢。
” 梅紋搖了搖頭:“這刀可太差勁了。
這本來就不是一把雕刻刀。
雕刻刀是專門的。
” 細米一點也不懂。
他也從來沒有見過什麼雕刻刀。
他的眼睛裡滿是迷惑。
“雕刻刀分很多種,方口刀、圓口刀,一種刀又有很多種型号,十把幾十把呢。
” 細米覺得自己的那把刀變得有點寒碜起來,就将它放回文具盒裡。
梅紋說:“幹什麼,都應該有它專門的工具。
就說木匠吧,如果他是一個好木匠就肯定離不開好工具。
将眼鑿成應該有的樣子,将榫做成應該有的樣子,那工具是将就不得的。
一個能把活做得漂漂亮亮的木匠,都會有一整套的工具。
那個不講究工具,且沒有幾樣工具,幹起活來,就把那些工具将就着用的木匠,也算不得木匠。
” 細米從未聽到過這樣的道理。
這樣的道理,爸爸不曾講過,媽媽更不曾講過,稻香渡的老師們也從未講過。
細米覺得這些道理很新鮮,就像黃瓜架上剛結出的毛刺刺的瓜紐紐那麼新鮮。
他聽得很入神。
除了用刀刻什麼,他是很少有入神的時候的。
他的心思總像是一頭不安分的牛或一隻不安分的羊,總惦記着到處亂跑、亂竄。
“有了應該有的工具,你心裡想的,就會流到手上,再流到它上面,它就像自己會動似的,把東西做成你想要的樣子——有時甚至做得比你心裡想的還要好。
” 細米很安靜地聽着。
梅紋看到了桌子上的圖像,她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跑到了這些圖像上。
一切都是簡單的、稚拙的,但她卻被這份簡單與稚拙吸引着,她的眼睛裡不時地閃着亮光。
偶爾,她會看一眼細米,但很快又回到了圖像上。
她說不清楚她為什麼被這些圖像吸引了,心裡隻是喜歡這些圖像。
她仿佛看見了鴿子的飛翔、公雞在草垛上拍着翅膀、狗在追一個落荒而逃的孩子;她仿佛聽見了鴨子遊過柳絲下時的呷呷聲、拴在樹上的小毛驢的仰天長叫聲。
她的目光在細米的小房間裡遊移着,從桌子到窗戶的框子,到床頭,到櫃子,到椅背,到牆上的磚。
正像媽媽說的,屋裡已沒有多少好地方了。
但她喜歡看的,卻正是被細米“糟蹋”了的地方——更确切地說,是那些地方所顯露出的圖像,雖然她也會不時地對那些好端端的但現已“傷痕累累”的家具有點心疼。
細米從梅紋的目光裡感受到了什麼,将抽屜全拉開了。
梅紋看到了滿滿一抽屜的“作品”,她真是驚訝了。
細米拉開了另一隻抽屜,同樣,又是滿滿一抽屜的“作品”。
梅紋很是驚訝了。
接着,細米拉開了櫃門,掀起了垂挂下的床單,打開了一隻紙箱,梅紋看到櫃子裡、床下、
聽到腳步聲,他以為是媽媽進來了,立即将它劃拉到抽屜裡,并順手拿過一本早預備好了的課本看起來。
梅紋問:“你又在刻什麼?” 細米聽到是梅紋的聲音,回過頭來看了一眼,說:“我沒有刻什麼。
” “還沒有刻什麼,我都看到了。
”梅紋走到細米跟前,“拿出來讓我看看嘛。
” 細米慢慢拉開抽屜,但沒有完全拉開,隻是拉開一道縫隙,然後将雙手伸進去,身體盡量壓向桌子,好不讓梅紋看見抽屜裡有些什麼。
他摸索了一會兒,從裡面拿出了那個正在被他雕刻的木疙瘩。
這是一個看上去還沒有什麼形狀的木疙瘩,但梅紋仔細看了之後,還是隐隐約約地看到了一個形象:一個小毛驢的面孔。
“是小毛驢嗎?”她問。
“是三鼻涕家的小毛驢,不是毛橋橋家的小毛驢。
” “還分得這麼仔細?” “三鼻涕家的小毛驢才兩歲,毛橋橋家的小毛驢都三歲了。
” “細米真不得了哇!”梅紋點着頭,心裡對眼前這個男孩的那份精細的感覺着實有點驚訝。
細米說:“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三鼻涕家的小毛驢與毛橋橋家的小毛驢全都是兩樣的。
” “你就用那樣的刀刻的?”梅紋看着桌上的那把刻刀,問。
細米點點頭:“削鉛筆的刀,一個雞蛋可以換兩把呢。
” 梅紋搖了搖頭:“這刀可太差勁了。
這本來就不是一把雕刻刀。
雕刻刀是專門的。
” 細米一點也不懂。
他也從來沒有見過什麼雕刻刀。
他的眼睛裡滿是迷惑。
“雕刻刀分很多種,方口刀、圓口刀,一種刀又有很多種型号,十把幾十把呢。
” 細米覺得自己的那把刀變得有點寒碜起來,就将它放回文具盒裡。
梅紋說:“幹什麼,都應該有它專門的工具。
就說木匠吧,如果他是一個好木匠就肯定離不開好工具。
将眼鑿成應該有的樣子,将榫做成應該有的樣子,那工具是将就不得的。
一個能把活做得漂漂亮亮的木匠,都會有一整套的工具。
那個不講究工具,且沒有幾樣工具,幹起活來,就把那些工具将就着用的木匠,也算不得木匠。
” 細米從未聽到過這樣的道理。
這樣的道理,爸爸不曾講過,媽媽更不曾講過,稻香渡的老師們也從未講過。
細米覺得這些道理很新鮮,就像黃瓜架上剛結出的毛刺刺的瓜紐紐那麼新鮮。
他聽得很入神。
除了用刀刻什麼,他是很少有入神的時候的。
他的心思總像是一頭不安分的牛或一隻不安分的羊,總惦記着到處亂跑、亂竄。
“有了應該有的工具,你心裡想的,就會流到手上,再流到它上面,它就像自己會動似的,把東西做成你想要的樣子——有時甚至做得比你心裡想的還要好。
” 細米很安靜地聽着。
梅紋看到了桌子上的圖像,她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跑到了這些圖像上。
一切都是簡單的、稚拙的,但她卻被這份簡單與稚拙吸引着,她的眼睛裡不時地閃着亮光。
偶爾,她會看一眼細米,但很快又回到了圖像上。
她說不清楚她為什麼被這些圖像吸引了,心裡隻是喜歡這些圖像。
她仿佛看見了鴿子的飛翔、公雞在草垛上拍着翅膀、狗在追一個落荒而逃的孩子;她仿佛聽見了鴨子遊過柳絲下時的呷呷聲、拴在樹上的小毛驢的仰天長叫聲。
她的目光在細米的小房間裡遊移着,從桌子到窗戶的框子,到床頭,到櫃子,到椅背,到牆上的磚。
正像媽媽說的,屋裡已沒有多少好地方了。
但她喜歡看的,卻正是被細米“糟蹋”了的地方——更确切地說,是那些地方所顯露出的圖像,雖然她也會不時地對那些好端端的但現已“傷痕累累”的家具有點心疼。
細米從梅紋的目光裡感受到了什麼,将抽屜全拉開了。
梅紋看到了滿滿一抽屜的“作品”,她真是驚訝了。
細米拉開了另一隻抽屜,同樣,又是滿滿一抽屜的“作品”。
梅紋很是驚訝了。
接着,細米拉開了櫃門,掀起了垂挂下的床單,打開了一隻紙箱,梅紋看到櫃子裡、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