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一盤沒有下完的棋(2)
關燈
小
中
大
,放心了。
然而社會并沒有傾聽他的解釋,沒有像父親那樣點頭,仍然繼續聲讨這位離是非很遠的作家。
于是,關于作家胡楊的種種傳說就不胫而走。
最離奇的說法是胡楊走投無路,最後碰死在了K省西部一座兩千多年前就矗立在那裡的無字石碑上,真正是“肝腦塗地”。
(3) 但是就像所有事情最終都将過去一樣,這件事也過去了。
蘇北接到《西北文學》現任主編費黧的電話,說胡楊到法國訪問要在北京停留三個小時,這才趕到機場。
身材瘦小的胡楊有些驚愕,笑着說:“你咋能在這麼大的一個地方找到我?” 在這以前,很少對外公布寫作信息的胡楊對蘇北說過,他最近将完成一部名為《最後一片戈壁》的長篇小說。
蘇北懇求胡楊把這部作品交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出版。
胡楊說:“等寫完再說。
”蘇北知道,胡楊寫不完《最後一片戈壁》是斷然不會安排出訪的。
胡楊帶着歉意對蘇北解釋說:“遠東文藝出版社去年為了出版《國色》招了不少麻煩,我欠着他們的人情,這部作品,我說什麼也得給他們……” 蘇北不聽他的解釋,堅持說:“不。
這部作品一定給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出版。
”這話已經很不講究,很不客氣了。
胡楊隻是為難地歎口氣,并沒有責怪蘇北。
蘇北和胡楊交往了二十多年,他們是K省新時期以來最初的一批小說作者。
他們的交往除了文學層面的東西之外,還有友誼因素———遠在胡楊沒有特别出名的時候,蘇北就組織過很多次胡楊作品研讨會,對此,胡楊一直心存感激。
蘇北編輯、出版過胡楊的作品集,但是從來沒向他約過長篇小說。
蘇北知道,長篇小說對一個作家來說往往具有特殊意義,獲得全國性影響是他們首先考慮的問題,他們不願把這樣的作品交給省級出版社出版。
蘇北離開K省的時候就曾經向胡楊約定,一定要支援他一部長篇小說,盡管東方文化出版中心不是一家完全意義上的出版機構。
當時胡楊是點了頭的。
“胡楊,這本書對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非常重要,你必須幫我。
” “但是……蘇北,我已經把稿件交給王岚了。
” “我隻要你的授權,”蘇北一步不讓,“其他問題由我來解決。
我會用我的方式彌補你所說的欠着王岚和錢寬的情分。
現在你一定給我一個授權。
” 胡楊猶豫了:“這樣行不行?等我幾天,我從法國回來以後再說這件事行嗎?反正遠東文藝出版社還在看稿子,也還沒有簽合同,時間還是有的……” 蘇北不好再說什麼,笑笑,說:“那也行……我等你。
” 前景很好……當金超在編輯室以胡楊老鄉的身份斷言胡楊不會再寫出高質量作品的時候,蘇北坐在辦公桌前,構築着把《最後一片戈壁》争奪過來的細節。
随後,他就在北京出版界跑動起來,包括面見遠東文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錢寬和《國色》的責任編輯王岚。
和王岚見面是在亞運村附近一家新開張的咖啡館。
王岚是一個漂亮的年輕姑娘,遠東文藝出版社的骨幹編輯,有相當強的組稿能力,在當代作家中很有影響。
為了胡楊去年那本書,錢寬頂着很大的壓力,拼命保她,雖然給了一個開除留用的處分,最終還是讓她繼續做編輯工作,上面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王岚穿一件質地很好的黑色皮夾克,脖子上攏着帶碎花的紗巾,藍色牛仔褲使她的雙腿顯得修長而健美。
她的目光清澄透亮,看人的時候顯出好奇的樣子。
兩個人在考究的小木桌旁邊坐下來的時候,穿藍地白花蠟染服裝,頭上紮着漂亮的紅色頭飾的服務生小姐端來散發着濃郁芳香的咖啡。
“路上,我一直在想,”王岚用動聽的嗓音說,“這個蘇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胡楊如此看重———他以前從來沒敢這樣和我說過話。
你知道嗎?他從巴黎打電話給我,而且是北京時間午夜兩點,他就沒有算一算巴黎和北京的時差。
你猜他在電話裡怎麼說?他‘命令’我和你見一次面。
” 蘇北笑了,說:“能夠被胡楊命令的人一定是他最信賴的人。
” 王岚銀鈴一般笑起來,為蘇北這句沒有痕迹的恭維而高興。
“謝天謝地,”王岚說,“誰要是被他信賴,離倒黴就不遠了。
我曾經勸過他,我說你把社會責任感之類的東西扔遠一點兒,我說你僅僅是一個作家,你什麼也改變不了……” “這不是胡楊的錯。
” “我知道。
可你也得有個輕重呀,幹嗎非往槍口上撞?你知道嗎?他老父親都急出病來了。
老家的人都說胡楊被抓起來了,說是要槍斃呢!還有的說胡楊現在被公安局吊在監獄大禮堂柱子上了,一天隻給兩口飯吃……”王岚無可抑止地笑了起來,她想起胡楊繪聲繪色說這些事時的情形。
蘇北說:“我在K省洛泉地區插隊的時候,住土窯洞的老鄉跟我感歎:聽說劉少奇窯裡放兩個裝糖的罐罐哩,想吃白糖有白糖,想吃紅糖有紅糖,咋還不滿足?為啥還要反對毛主席嘛?!” 王岚幾乎笑出眼淚,搖着頭說:“這是多麼好的老百姓,為這他們的領導人應當對他們感恩不盡哪!” 蘇北看着王岚,深深地為她不經意表現出的美所傾倒。
然而社會并沒有傾聽他的解釋,沒有像父親那樣點頭,仍然繼續聲讨這位離是非很遠的作家。
于是,關于作家胡楊的種種傳說就不胫而走。
最離奇的說法是胡楊走投無路,最後碰死在了K省西部一座兩千多年前就矗立在那裡的無字石碑上,真正是“肝腦塗地”。
(3) 但是就像所有事情最終都将過去一樣,這件事也過去了。
蘇北接到《西北文學》現任主編費黧的電話,說胡楊到法國訪問要在北京停留三個小時,這才趕到機場。
身材瘦小的胡楊有些驚愕,笑着說:“你咋能在這麼大的一個地方找到我?” 在這以前,很少對外公布寫作信息的胡楊對蘇北說過,他最近将完成一部名為《最後一片戈壁》的長篇小說。
蘇北懇求胡楊把這部作品交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出版。
胡楊說:“等寫完再說。
”蘇北知道,胡楊寫不完《最後一片戈壁》是斷然不會安排出訪的。
胡楊帶着歉意對蘇北解釋說:“遠東文藝出版社去年為了出版《國色》招了不少麻煩,我欠着他們的人情,這部作品,我說什麼也得給他們……” 蘇北不聽他的解釋,堅持說:“不。
這部作品一定給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出版。
”這話已經很不講究,很不客氣了。
胡楊隻是為難地歎口氣,并沒有責怪蘇北。
蘇北和胡楊交往了二十多年,他們是K省新時期以來最初的一批小說作者。
他們的交往除了文學層面的東西之外,還有友誼因素———遠在胡楊沒有特别出名的時候,蘇北就組織過很多次胡楊作品研讨會,對此,胡楊一直心存感激。
蘇北編輯、出版過胡楊的作品集,但是從來沒向他約過長篇小說。
蘇北知道,長篇小說對一個作家來說往往具有特殊意義,獲得全國性影響是他們首先考慮的問題,他們不願把這樣的作品交給省級出版社出版。
蘇北離開K省的時候就曾經向胡楊約定,一定要支援他一部長篇小說,盡管東方文化出版中心不是一家完全意義上的出版機構。
當時胡楊是點了頭的。
“胡楊,這本書對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非常重要,你必須幫我。
” “但是……蘇北,我已經把稿件交給王岚了。
” “我隻要你的授權,”蘇北一步不讓,“其他問題由我來解決。
我會用我的方式彌補你所說的欠着王岚和錢寬的情分。
現在你一定給我一個授權。
” 胡楊猶豫了:“這樣行不行?等我幾天,我從法國回來以後再說這件事行嗎?反正遠東文藝出版社還在看稿子,也還沒有簽合同,時間還是有的……” 蘇北不好再說什麼,笑笑,說:“那也行……我等你。
” 前景很好……當金超在編輯室以胡楊老鄉的身份斷言胡楊不會再寫出高質量作品的時候,蘇北坐在辦公桌前,構築着把《最後一片戈壁》争奪過來的細節。
随後,他就在北京出版界跑動起來,包括面見遠東文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錢寬和《國色》的責任編輯王岚。
和王岚見面是在亞運村附近一家新開張的咖啡館。
王岚是一個漂亮的年輕姑娘,遠東文藝出版社的骨幹編輯,有相當強的組稿能力,在當代作家中很有影響。
為了胡楊去年那本書,錢寬頂着很大的壓力,拼命保她,雖然給了一個開除留用的處分,最終還是讓她繼續做編輯工作,上面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王岚穿一件質地很好的黑色皮夾克,脖子上攏着帶碎花的紗巾,藍色牛仔褲使她的雙腿顯得修長而健美。
她的目光清澄透亮,看人的時候顯出好奇的樣子。
兩個人在考究的小木桌旁邊坐下來的時候,穿藍地白花蠟染服裝,頭上紮着漂亮的紅色頭飾的服務生小姐端來散發着濃郁芳香的咖啡。
“路上,我一直在想,”王岚用動聽的嗓音說,“這個蘇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胡楊如此看重———他以前從來沒敢這樣和我說過話。
你知道嗎?他從巴黎打電話給我,而且是北京時間午夜兩點,他就沒有算一算巴黎和北京的時差。
你猜他在電話裡怎麼說?他‘命令’我和你見一次面。
” 蘇北笑了,說:“能夠被胡楊命令的人一定是他最信賴的人。
” 王岚銀鈴一般笑起來,為蘇北這句沒有痕迹的恭維而高興。
“謝天謝地,”王岚說,“誰要是被他信賴,離倒黴就不遠了。
我曾經勸過他,我說你把社會責任感之類的東西扔遠一點兒,我說你僅僅是一個作家,你什麼也改變不了……” “這不是胡楊的錯。
” “我知道。
可你也得有個輕重呀,幹嗎非往槍口上撞?你知道嗎?他老父親都急出病來了。
老家的人都說胡楊被抓起來了,說是要槍斃呢!還有的說胡楊現在被公安局吊在監獄大禮堂柱子上了,一天隻給兩口飯吃……”王岚無可抑止地笑了起來,她想起胡楊繪聲繪色說這些事時的情形。
蘇北說:“我在K省洛泉地區插隊的時候,住土窯洞的老鄉跟我感歎:聽說劉少奇窯裡放兩個裝糖的罐罐哩,想吃白糖有白糖,想吃紅糖有紅糖,咋還不滿足?為啥還要反對毛主席嘛?!” 王岚幾乎笑出眼淚,搖着頭說:“這是多麼好的老百姓,為這他們的領導人應當對他們感恩不盡哪!” 蘇北看着王岚,深深地為她不經意表現出的美所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