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有歡樂必定有憂愁(1)

關燈
……也就是說,即使掌握絕對權力的君主,也不能夠長期為所欲為,否則他将會失去權力,他必須在某種“可行”的情況下行使他的權力,這樣,某種相對性就進入到了權力運作過程之中。

     在這裡我提醒你們注意一種有趣的現象:有很多時候,掌握絕對權力的君主事實上并不真正擁有權力。

    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唐順宗李誦因為中風不能說話,軍權實際上完全掌握在宦官俱文珍手裡。

    按照常理,皇帝可以解除俱文珍的兵權,但是,李誦卻無此權力———他想任命範希朝統帥禁軍,但禁軍中的将領都是俱文珍的心腹,不服從範希朝的調遣,皇上李誦的權力實際上是空虛的。

    再一個是,明朝皇帝朱翊鈞即位的時候年僅十歲,皇位并不能自動帶給他權力。

    朱翊鈞的母親李太後監管他讀書,讀書背誦不出來時,皇帝就要被罰跪,甚至遭到責打。

    對于少年朱翊鈞來說,皇位和皇權是分離的。

     可見,權力在于服從,隻有職位造成人們對擔任這一職位的人的服從時,職位才和權力發生聯系。

    如果不服從———不管是俱文珍的不服從還是李太後的不服從———成為皇權的阻滞,皇權事實上也就僅僅成為象征物了。

     整個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運轉情況漸漸在吳運韬的腦子裡清晰起來,就像機械師摸熟了自己的機器一樣,知道哪個部位運轉正常,哪個部位有一些耗損,需要修理、調試或加油……對于一個私有制企業來說,所謂運轉正常不正常反映的基本上是管理層面的東西,但是在公有制單位,反映的往往是人事方面的問題。

    在一個資本被所有人所有同時又等于被所有人不所有的企業之中,位置就是一個人對資本占有和支配程度的标志。

    對位置的關注與争奪,實際上就是對資本的關注與争奪。

    在我們的單位中,人事關系之錯綜複雜常常讓外國人迷惑不解,有人就認為中國人善于勾心鬥角。

    其實把一個美國佬投放到我們的一個單位裡,如果他還想像模像樣地活人的話,他未必不比中國人聰明,未必不比中國人卑鄙。

    吳運韬以為這個比方很機智,好幾次在不同場合說出來,效果都很好。

    他沒有說出但自己同樣認為很精彩的還有如下的話:人都是被欲望追逐着的,為了追逐到這種東西,人又必須去追逐得到它的條件,而那些條件往往是很多人不約而同的追逐目标……于是生活永遠焦躁不安,永遠昏天黑地。

     他冷笑道:隻有少數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夠真正追逐到他想追逐的東西。

    他把自己放到了這少數人中間。

    現在他不僅僅得到了屬于他自己的東西,他還得到了分配某種社會資源的條件,這就是權力對于權力的支配力量。

    這意義非同小可。

     權力是一種條件,而條件對任何一個人都是寶貴的資源。

    誰占有它并有權力分配它,那麼他事實上就擁有了一種絕對的權力。

    現在他就站在了這個位置上。

    而在這之前你擁有權力而沒有對權力資源的分配權,那隻是一種相對權力,你不能責怨任何人不把你放在眼裡。

    同樣,你也沒有必要對現在在你面前讨好的人抱任何好感,因為并不是你個人突然增添了魅力,僅僅因為你掌握了這個資源,而這個資源的獲得,至少在目前情況下,還需要徐罘的配合與支持,所以他認為他去看徐罘的母親,是理所應當的。

     (4) 紀小佩把聽方伯舒教授的課作為滿足她精神需求的美酒佳肴。

    現在,她在明亮的階梯教室裡找了個舒适的位置,聽方伯舒教授講授“權力的形态”的課程。

     方伯舒教授穿一身灰色中山服,表情平靜地講述道——— ……所以,我們可以歸納為權力存在于人與人的關系之中,單獨的個人無所謂權力。

    那麼,權力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這樣來為它定義:權力是一個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會行動中,甚至是在不顧其他參與這種行動的人進行抵抗的情況下實現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或者說,權力是一些人對另一些人造成他所希望和預定的影響的能力。

    我比較贊同《不列颠百科全書》對權力的定義:權力是一個人或許多人的行為使另一個人或其他許多人的行為發生改變的一種關系。

    請你們注意,這裡有一種狀态,即權力會使一個人或許多人的行為發生改變。

    這是權力最重要但又往往被人忽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權力有兩種形态:絕對權力和相對權力。

     絕對權力通常是指不受規範制約和限制的權力,比如專制國家君主掌握的權力。

    絕對權力具有非理性的色彩———隻要皇上願意,他可以宣布對鄰國的戰争,宣布總動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