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關燈
4 家鄉确實富了。

    當年,走在這條街上的許多人身上的衣服還打着補丁,可如今,他們卻以車代步了。

    如果今天這條街上誰還穿着打補丁的衣服,别人肯定把他當成明星。

    不是影視明星在拍戲,就是網絡明星在玩酷,學着甯波街的頭“犀利哥”,扮“極品乞丐”呢。

    可是,富裕的人們卻并沒有感到幸福,相反,他們還憤憤不平,就跟史常紅當年的感覺相似。

    是他們的思維如我一樣,産生了嚴重的混亂,還是如今貧富差别确實太大,并且這種差别是由分配不公和權力尋租造成的?我沒有答案,而且還不沒時間深想,因為史常紅已經走到我的身邊,在和我叙舊。

     我約史常紅去黃山、九華山。

     當然,是馬鞍山郊區的黃山、九華山,不是著名的風景名勝黃山、九華山。

    但名字卻一模一樣,并且馬鞍山的九華山下有九華生産大隊,黃山腳下是黃山人民公社。

    父親喜歡登山,受遺傳,或者是受熏陶,我也養成了登山的習慣。

     馬鞍山的九華山其實是一條山脈中間一段。

    九華山的北面是人頭矶,南面是采石矶。

    人頭矶長得有鼻子有眼睛,酷似人頭。

    采石矶是著名文豪李白醉酒撈月投江的地方,有三元洞和太白樓,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内涵,都是好地方,但我和史常紅總共隻有半天的時間,所以隻能舍棄兩頭,取中間,先玩九華山。

     九華山的半山腰以前有座廟,父親曾經領我去過,并且告訴我馬鞍山境内總共有七十二座廟,主要集中在采石矶和九華山一線,但那天下午我和史常紅登上九華山的時候,看到的隻是一堆堆瓦礫,還有瓦礫附近高大的銀杏樹。

    另外,還找到一口枯井,井口四周布滿了光滑的槽痕。

    我們在銀杏樹下乘涼,在瓦礫堆裡尋找,希望能有考古新發現,可惜沒有。

    或許有,但我們不識貨,隻好作罷。

     黃山位于當塗和馬鞍山之間,現在看起來非常近,當時我們感覺很遠。

    山上光秃秃的,山頂有一座寶塔,寶塔裡面空空蕩蕩,一眼能望見頂。

    地上除了鳥糞,什麼都沒有。

    觸手能及的牆壁上倒有幾尊磚雕佛像。

    有些被人挖了,有些殘缺的還保留着。

    我們覺得那些挖佛像的人可惡,所以我們絕對不會這麼做。

    所以,黃山之行也可以說是空手而歸。

    我覺得有些抱歉,答應下山之後再給他買一包香煙,買大前門的。

     沿着鐵路往回走的時候,又饑又渴,我們吃鐵路邊的槐樹花。

    雪白的槐樹花有一絲甘甜,又有一縷清香,可我們吃得太多,吃到喉嚨裡面冒清水。

    我身上有錢,但沒糧票,想買幾個麻餅都不行,隻好靠槐樹花扛着。

     那天我回來很晚。

    親戚說我父親來了,一直等我,等到最後一班車才走。

     我想象着父親等我的情景,有些内疚。

    好在睡着之後就見到了父親。

    父親一直在栽樹。

    一路栽。

    栽了許多許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