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關燈
”是典型的重組概念股,這些天一直漲得很好,幾乎天天漲停闆,偶爾幾次受大盤回調影響,加上重組消息畢竟沒有最終落實,“嶽洲稀土”也出現過回調,但每次回調都是新資金搶籌的好時機,所以每次都能重新收複失地,第二天重整旗鼓,卷土重來,繼續飙升,像這樣連續三天天天跌停的情況,還從來沒有發生過,特别是這種情況發生在重組合同正式簽定,第一筆資金已經到位的情況下,更令聶大躍百思不得其解。

     聶大躍現在有些後悔大舉透資了,因為如果沒有大舉透資,那麼不僅每天的資金損失少一半,而且也不會擔心被别人強行平倉。

     他媽的! 聶大躍心裡罵了一句。

    不知道是罵證券公司,還是罵市場,或者幹脆就是罵他自己,但畢竟已經罵了,盡管隻是在心裡罵,并沒有罵出口,卻也立刻感覺舒服許多。

    他沒想到在心裡暗暗地罵髒話也能讓人出氣,難怪那麼多人戒不掉國罵呢,敢情國罵還有這功能。

     出氣之後,聶大躍心情就平和許多,就對自己的行為甚至券商的行為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理解。

     是啊,聶大躍想,我不透資行嗎?不透資,第一我沒有足夠的資金控盤,“嶽洲稀土”是升是跌是升多少還是跌多少,完全不受我的控制,那不更加亂套?第二,如果不透資,我能在二級市場上獲利這麼豐厚嗎?而如果不靠二級市場獲利豐厚,我哪裡能有那麼多的資金填補“嶽洲稀土”這麼大的窟窿?如果再考慮到方方面面的灰色開銷,考慮到正式接手“嶽洲稀土”後的技術改造和激活經營資金,那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透資是必須的,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透資,憑他一個并不出名的民營企業要收購“嶽洲稀土”絕對是不可能的。

    所以,盡管現在面臨嚴峻,但當初的透資并沒有錯。

     那麼,證券公司是不是就錯了呢? 聶大躍采用換位的方式重新思考了一下,感覺證券公司也沒有錯。

    證券公司之所以要給客戶透資,無非是滿足客戶貪婪的需要。

    當然,他們自己也得利益。

    一方面,透資越多,客戶的成交量就越大,證券公司的交易費收入就越高。

    另一方面,透資是需要支付利息的,而證券公司透資給客戶的利息,肯定高于證券公司支付客戶保證金的利息,如此,除了增大交易費之外,證券公司在利息這塊也能吃一點差價。

    但是,憑心而論,透資是有風險的。

    客戶賺了錢還好說,反正帳戶掌握在證券公司手裡,不管客戶情願不情願,證券公司都能及時收回自己的本金和利息,但是,股票投資是高風險投資,誰能保證透資的客戶隻賺不賠?而一旦客戶虧損,,不但把客戶自己的資金虧進去了,而且連證券公司透資給客戶的資金也虧進去了,帳上錢不夠償還證券公司透資的本金和利息了,他們掌握客戶一個空帳戶有什麼用?如果那樣,那麼多少證券公司都破産了,誰還開證券公司?哪個證券公司還敢透資給客戶?所以,當初在進行透資的時候,就有明确協議,一旦客戶發生虧損,虧損到一定程度,剩餘資金可能不足以償還證券公司透資的本金加利息的時候,證券公司為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有權強行平倉。

     這些情況聶大躍當然是知道的。

    當初他在要求透資的時候,證券公司把這些道理都是講得非常清楚,而且透資協議也是白紙黑字這麼寫的,所以,聶大躍當然明白這些道理。

    不過,明白是一回事,心疼是另外一回事,當這種情況真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聶大躍還是一百個不情願,一萬個不甘心。

    關鍵是,他實在想不通,既然自己已經公布了重大利好消息,為什麼“嶽洲稀土”不漲反而跌?為什麼一開盤就在跌停闆的位置上挂了足夠量的賣單,封得死死的。

    這時候即便真有人見義勇為,敢頂風買進,成交的也是前面的挂單,輪不到他聶大躍出貨。

    這樣,聶大躍手中的“嶽洲稀土”就一股也抛售不掉,而如果抛售不掉,他就沒有兩千萬現金支付嶽洲市國資辦,那麼,按照收購協議,就是他的嶽鵬實業違約,嶽洲市國資辦就可以按協議規定宣布收購失敗,一千萬首期資金罰沒,還要承擔其他的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