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等待也就是期待
關燈
小
中
大
等待也就是期待,期待就是有希望,有希望的人就不會絕望。
應該說,江南春雪在那段時間裡給予了天涯常客很大的希望,以至于雖然他遭到娃娃頭的冷遇,天涯常客居然還能安心寫作。
繼續寫《有罪釋放》。
《有罪釋放》的主線是皖南農民企業家胡孝儒。
2003年5月27日,胡孝儒一早起來就感覺要出事,但又實在想象不出能出什麼事。
是收購工人療養院的事情出事?還是參與318國道改造的事情出事?最後,在助手姚根壽的提示下,竟然想到是不是兒子胡繼賢在澳大利亞要出事。
正想着,電話響了。
果然是一個陌生但又耳熟的年輕人打來的。
難道是兒子的同學?胡孝儒感到天塌下來了。
然而,年輕人并不是胡繼賢的同學,而是孫大午的兒子孫萌。
孫萌告訴胡叔叔,他爸爸被抓起來了。
直到此時,胡孝儒的不祥預感終于得到靈驗。
小說也由此展開。
為了讓故事生動,小說還專門安排胡孝儒專程去了徐水一趟,并且是帶着自己的法律顧問一起前往的,而法律顧問吳菁菁是個女孩,并且是個看上去蠻開放的女孩,因此,故事豐富了。
小說的最後,是新任縣長範小青知道了胡孝儒與孫大午的關系,主動要求胡孝儒幫她聯系孫大午,目的是要借孫大午的知名度組建一個專門為農村民營企業解決貸款難的融資擔保公司。
範縣長雄心勃勃,胡孝儒卻有苦說不出。
因為,自從孫大午有罪釋放之後,居然一個電話也沒有給他的老戰友胡孝儒打來,而胡孝儒也是大企業家,皖南人的脾氣是不拿冷臉碰人家熱屁股,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好意思主動聯系孫大午。
胡孝儒的助手姚根壽覺得孫大午不夠意思,其實是冤枉了他,孫大午是真實的人物,他怎麼可能主動與天涯常客小說中虛構的人物主動聯系呢? 天涯常客為自己的構思激動,所以寫起來比較上手。
事實上,天涯常客寫哪部小說的時候都比較上手,因為他寫哪部小說的時候都比較激動,不激動他不會寫。
著名文學理論家胡經之教授曾讓他的博士生黃玉蓉采訪過天涯常客,黃玉蓉問天涯常客:你寫小說列提綱嗎?天涯常客當時非常想說列提綱,因為如果說列提綱,就顯得正規一些,起碼對學院派來說可能更認同一些,但他還是對黃玉蓉說了實話,說不列提綱。
事實上,天涯常客以前在寫科技論文和著作的時候是列提綱的,準确地說是列目錄,列目錄當然也可以理解是列提綱,起碼是“提綱中的提綱”,相當于提綱的二次方,也應該算“列提綱”,但是,他寫小說不列提綱,隻是構思,并且是反複構思,等他被自己構思的故事撩撥得激動了,他就開始寫,而且往往是一氣呵成,就像他在長篇小說《從坡坡屋出來的女人》後記當中說的那樣,“小說有氣,一氣呵成的氣,如果沒有氣,小說就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硬造出來的。
我不喜歡硬造出來的東西,喜歡一氣呵成。
自然,流暢,舒坦。
”天涯常客因此就“發明”了自己的“文學理論”——寫小說主要靠激情,沒有激情,是寫不出好小說的。
天涯常客還為自己的“理論”找到了論據,不是以他自己為論據,因為他自己作為論據隻能是正向論據,要想證明一個“理論”,還必須有反向論據。
天涯常客的反向論據是:著名大學的文學學士、碩士甚至是博士,絕大多數并不能成為作家,要說文學理論,他們不懂嗎?肯定懂,起碼比天涯常客懂,比九月半和葉小舟懂。
難道他們不愛好文學嗎?肯定愛好,如果不愛好,幹嗎報考這個專業?要是不愛好,怎麼能學得好?既然懂,并且愛好,為什麼還不能成為作家呢?天涯常客認為,主要是沒有激情,沒有一種被自己構思的故事煽動起來的激情和沖動,所以就寫不出來,即便寫出來,也是幹巴巴的,沒味道。
因此,天涯常客的觀點與韓少功的觀點相反,他堅定地認為,文學創作既是理性的勞動,也是感性的勞動,并且更重要的是感性勞動,而不是像韓少功說的那樣主要是理性勞動。
理性勞動的成果隻有“理趣”,而沒有“情趣”,而小說是供大家娛樂的,不是供人們做理論研究的,所以,小說甯可沒有“理趣”,也不能沒有“情趣”。
天涯常客甚至再次把自己的“理論”推廣,推廣到一切藝術創作都需要激情,都是感性和理性的共同結果,并且主要是感性的結果。
天涯常客的“理論”目前還沒有得到文學界的明确認可,但是已經得到音樂界的間接支持,因為《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的作者蔣開儒就說:“現在人太懂得技巧了,大家都懂,所以,光憑技巧是寫不出好東西來的,一定要被什麼東西感動了,才能寫出好作品。
”天涯常客認為蔣開儒的話就是對他“理論”的間接左證。
現在,天涯常客就有激情,就想用小說的形式來表達,所以,他的創作就很上手。
從理性上說,他想表達在社會轉型期,我們的法律法規建設是相對滞後的,因此造成許多荒唐
應該說,江南春雪在那段時間裡給予了天涯常客很大的希望,以至于雖然他遭到娃娃頭的冷遇,天涯常客居然還能安心寫作。
繼續寫《有罪釋放》。
《有罪釋放》的主線是皖南農民企業家胡孝儒。
2003年5月27日,胡孝儒一早起來就感覺要出事,但又實在想象不出能出什麼事。
是收購工人療養院的事情出事?還是參與318國道改造的事情出事?最後,在助手姚根壽的提示下,竟然想到是不是兒子胡繼賢在澳大利亞要出事。
正想着,電話響了。
果然是一個陌生但又耳熟的年輕人打來的。
難道是兒子的同學?胡孝儒感到天塌下來了。
然而,年輕人并不是胡繼賢的同學,而是孫大午的兒子孫萌。
孫萌告訴胡叔叔,他爸爸被抓起來了。
直到此時,胡孝儒的不祥預感終于得到靈驗。
小說也由此展開。
為了讓故事生動,小說還專門安排胡孝儒專程去了徐水一趟,并且是帶着自己的法律顧問一起前往的,而法律顧問吳菁菁是個女孩,并且是個看上去蠻開放的女孩,因此,故事豐富了。
小說的最後,是新任縣長範小青知道了胡孝儒與孫大午的關系,主動要求胡孝儒幫她聯系孫大午,目的是要借孫大午的知名度組建一個專門為農村民營企業解決貸款難的融資擔保公司。
範縣長雄心勃勃,胡孝儒卻有苦說不出。
因為,自從孫大午有罪釋放之後,居然一個電話也沒有給他的老戰友胡孝儒打來,而胡孝儒也是大企業家,皖南人的脾氣是不拿冷臉碰人家熱屁股,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好意思主動聯系孫大午。
胡孝儒的助手姚根壽覺得孫大午不夠意思,其實是冤枉了他,孫大午是真實的人物,他怎麼可能主動與天涯常客小說中虛構的人物主動聯系呢? 天涯常客為自己的構思激動,所以寫起來比較上手。
事實上,天涯常客寫哪部小說的時候都比較上手,因為他寫哪部小說的時候都比較激動,不激動他不會寫。
著名文學理論家胡經之教授曾讓他的博士生黃玉蓉采訪過天涯常客,黃玉蓉問天涯常客:你寫小說列提綱嗎?天涯常客當時非常想說列提綱,因為如果說列提綱,就顯得正規一些,起碼對學院派來說可能更認同一些,但他還是對黃玉蓉說了實話,說不列提綱。
事實上,天涯常客以前在寫科技論文和著作的時候是列提綱的,準确地說是列目錄,列目錄當然也可以理解是列提綱,起碼是“提綱中的提綱”,相當于提綱的二次方,也應該算“列提綱”,但是,他寫小說不列提綱,隻是構思,并且是反複構思,等他被自己構思的故事撩撥得激動了,他就開始寫,而且往往是一氣呵成,就像他在長篇小說《從坡坡屋出來的女人》後記當中說的那樣,“小說有氣,一氣呵成的氣,如果沒有氣,小說就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硬造出來的。
我不喜歡硬造出來的東西,喜歡一氣呵成。
自然,流暢,舒坦。
”天涯常客因此就“發明”了自己的“文學理論”——寫小說主要靠激情,沒有激情,是寫不出好小說的。
天涯常客還為自己的“理論”找到了論據,不是以他自己為論據,因為他自己作為論據隻能是正向論據,要想證明一個“理論”,還必須有反向論據。
天涯常客的反向論據是:著名大學的文學學士、碩士甚至是博士,絕大多數并不能成為作家,要說文學理論,他們不懂嗎?肯定懂,起碼比天涯常客懂,比九月半和葉小舟懂。
難道他們不愛好文學嗎?肯定愛好,如果不愛好,幹嗎報考這個專業?要是不愛好,怎麼能學得好?既然懂,并且愛好,為什麼還不能成為作家呢?天涯常客認為,主要是沒有激情,沒有一種被自己構思的故事煽動起來的激情和沖動,所以就寫不出來,即便寫出來,也是幹巴巴的,沒味道。
因此,天涯常客的觀點與韓少功的觀點相反,他堅定地認為,文學創作既是理性的勞動,也是感性的勞動,并且更重要的是感性勞動,而不是像韓少功說的那樣主要是理性勞動。
理性勞動的成果隻有“理趣”,而沒有“情趣”,而小說是供大家娛樂的,不是供人們做理論研究的,所以,小說甯可沒有“理趣”,也不能沒有“情趣”。
天涯常客甚至再次把自己的“理論”推廣,推廣到一切藝術創作都需要激情,都是感性和理性的共同結果,并且主要是感性的結果。
天涯常客的“理論”目前還沒有得到文學界的明确認可,但是已經得到音樂界的間接支持,因為《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的作者蔣開儒就說:“現在人太懂得技巧了,大家都懂,所以,光憑技巧是寫不出好東西來的,一定要被什麼東西感動了,才能寫出好作品。
”天涯常客認為蔣開儒的話就是對他“理論”的間接左證。
現在,天涯常客就有激情,就想用小說的形式來表達,所以,他的創作就很上手。
從理性上說,他想表達在社會轉型期,我們的法律法規建設是相對滞後的,因此造成許多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