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關燈
接相幹的第三者他,最後才逐漸分離出來。

    這我随後又發現,那個他比比皆是,都是異己的存在,你我的意識這才退居其次。

    人在與他人的生存競争中逐漸淡忘了自我,被攪進紛繁的大千世界裡,像一顆沙粒。

     靜夜裡聽着江水隐約的聲濤,我想我這後半生還可以做些什麼?到江邊去收集大溪人捕魚拉網用的石墜子?我已經有一顆這種攔腰被石斧鑿成缺口的卵石,是前一天上遊萬縣的一位朋友送的,他說等枯水季節到河灘上俯手可拾。

    泥沙沉積,河床年複一年越益增高,人還要在三峽出口築壩。

    那虛枉的大壩建立起來,連這漢代的古城垣也将沒入水底,那麼這采集人類遠古的記憶又還有什麼意義? 我總在找尋意義,又究竟什麼是意義?我能阻擋人去建立用以毀滅自己的這紀念碑大壩嗎?我隻能去搜尋渺小的沙粒一般的我的自我。

    我無非去寫一本關于人的自我的書,且不管它能否發表。

    多寫一本與少寫一本書又有何意義?湮滅的文化難道還少?人又真那麼需要文化?再說文化又是什麼? 一早起來,去趕小火輪。

    那種吃水将近到了船艙的駁船下水飛快。

    中午便到了巫山,楚懷王夜夢與神文交合的地方。

    縣城中滿街見到的巫女并不迷人,倒是同船有一夥操北京口音的七八個穿牛仔褲的姑娘和小夥子,帶着定音鼓和電吉他,男男女女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說着,笑着,又談情,還又掙錢,靠幾首流行歌曲和狄斯可,那時搖滾樂尚屬禁止,用他們的話說,風靡了這長江兩岸。

     據一部拓裱在牛皮紙上殘缺的縣志記載: "唐堯時巫山以巫鹹得名,巫威以鴻術為帝堯醫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封于是山,因以為名(見郭璞<巫成山賦》。

     "虞,《舜典》雲:巫山屬荊梁之區。

     "夏,《禹貢》分九州:巫山仍在荊梁三州之域。

     "商,《商頌·九有九圍》注:巫山所屬,與夏天殊。

     "周,巫為庸國春秋夔子國地,僖公三十六年秋,楚人滅疫地,并入楚,巫乃屬焉。

    "戰國,楚有巫郡。

    《戰國策》:蘇秦說楚威王日:南有巫郡。

    《括地志》雲:郡在黎東百裡,後為南郡邑。

    "秦叫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三十年,取楚巫郡,改為巫縣,屬南郡。

     "兩漢,因秦舊,仍名巫縣,屬南郡。

     "後漢,建安中,先主改屬直都郡,二十五年,孫權分置固陵郡,吳孫休,又分置建平郡。

    "晉,初以巫縣為吳蜀之界,置建平郡都尉治,又置北井縣。

    鹹和四年,改都尉為建平郡,又置南陵縣。

     "宋、齊、梁,皆因之。

     "後周,天和初年,巫縣屬建平郡,又置江陰縣。

     "隋,開莫初,罷郡改縣曰巫山,屬巴東郡。

     "唐,五代,屬夔州。

     "宋,屬夔州路。

     "元,仍舊。

     "明,屬夔州府。

    "皇清,康熙九年,裁去大昌,并入巫山縣。

    …·· "廢城在南五十裡。

     "麸子和尚名文空,字元元,江西吉安府人,建庵于治東山北岸,山中靜坐,四十年得悟,隻食麥麸,因名。

    曆年甚久,及僧滅後庵中無人,對山居民夜間見庵中燈光閃爍三年。

    ┉┅ "相傳赤帝女瑤姬行水而卒,葬于是山之陽,立神女祠,巫女巫男以舞降神。

    ┅┅ "安平鎮在縣東南九十裡 (脫漏)以上各鎮今廢,自明季兵燹後村舍丘墟土著寥寥,人民多自他省遷來,地名随時變易。

    ……"如今這些村鎮還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