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關燈
1 車轱辘是銅州市民政局車副局長的綽号,他的本名叫車福祿,福祿、轱辘語音相近,于是不知不覺間在人們的口中車福祿就變成了車轱辘。

    然而,車轱辘的綽号不隻跟諧音無關,他的綽号還因他的癖好而生,他的癖好是飙車。

     作為一個正地級城市的副局級領導,車轱辘屬于先天下之樂而樂的階層。

    全國人民還在為奔小康累得屁滾尿流時,他那個階層已經率先進入"大康",過上了讓人民群衆豔羨到牙根癢癢的幸福生活。

    他跟絕大多數他那個級别和那個級别以上的官員一樣,除了身份待遇帶來的種種好處之外,還擁有一部由納稅人供養的專車,那是一部本田雅閣,任他怎麼飙都有國家和人民替他埋單。

    俗話說,撐死的都是貪吃的,淹死的都是會水的,什麼事情過于熱衷,浸淫其中,往往就會在這上面栽跟頭。

    車轱辘經常飙車,終于飙出了讓他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終日的大禍。

     市政管理局局長魏奎楊在組織眼裡是一個勤政廉潔的好幹部,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從來不到酒樓歌廳鬼混,也從來沒有任何绯聞傳說。

    不但廉潔勤政,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魏奎楊也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比如坐車,他從來都坐在司機後面的座位上,據說那個座位最安全,因為,遇到險情,司機的動物求生本能會支配他采取下意識的動作,把自己這邊避讓開,留着乘客那邊去挨撞。

    坐在司機後面,既能保證司機遇到險情本能避險時不至于把自己送到虎口,又有司機在前面擋着,等于車内除了防撞氣囊,還加裝了防撞肉囊,安全系數比司機自己還要高。

    不但座位是固定的,魏奎楊對車速也有嚴格的限制。

    組織上給他配了一台時速可達二百多公裡的奧迪,他的車時速卻從來沒有超過八十公裡,他說得有道理,再高級的車,車速過了一百就沒安全可言,行車安全不能靠車,要靠人。

    即便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車速超過八十公裡,魏奎楊也會發火。

    雖然如此謹小慎微,魏奎楊還是沒有逃脫厄運,他遇上了愛飙車的勾命鬼車轱辘。

     車轱辘、魏奎楊生活的這座城市叫銅州市,前幾任市領導乘改革開放之初渾水摸魚,跑到上面不知道靠什麼手段忽悠成功,把銅州市由原來的縣級市鼓搗成了地級市,所有的幹部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爬起來都升官了,股級變成了科級,科級變成了處級,市委書記和市長自己也由縣級變成了地級。

    銅州市的幹部彈冠相慶,喜笑顔開,倒黴的是老百姓。

    因為,城市級别升格了,老百姓的級别并沒有升格,誰也沒見過正地級老百姓。

    正地級城市的老百姓比縣級城市的老百姓既不能少流一滴汗,也不會多拿一分錢。

    相反,行政級别上去了,需要供養的官員也就更多了,官員級别上去了,需要提供的待遇也就更高了——工資要漲,住房要擴大,配車要增加,配車的檔次要提高,等等等等,這一系列待遇的提升自然都得老百姓埋單。

     魏奎楊、車轱辘之類的局級、副局級幹部對照國家行政級别實際上是處級、副處級,然而,既然稱之為局長、副局長,就要"比照"局級幹部享受待遇,國家也沒有什麼級别可以配專車,什麼級别不可以配專車的硬性規定,即便有硬性規定,官員們也會"變通",于是各單位紛紛給這些局長、副局長們配車。

    魏奎楊、車轱辘之類的局長、副局長們有了專車,上趟廁所都恨不得坐車去,就像剛剛買了新鞋的孩子,晚上睡覺都恨不得穿着鞋。

     從銅州市到省城不過二百來公裡,要安全有鐵路,快車慢車軟卧硬卧旅遊列車應有盡有。

    要便捷有高速公路和國道,豪華大巴、商務大巴,比省委張書記下來視察坐的那種旅行車還要舒服快捷。

    要快有飛機,從銅州市到省城連起飛帶降落不過一個小時。

    然而,銅州市配了車的領導們來往于省城之間,決然沒有嘗試别種交通工具的念頭。

    凡是有配車的領導,到省城公幹私幹一律乘坐專車,既是為了到省城後行動方便,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行政級别。

    有沒有專車,這是官員身份發生質變的标志,有了專車就如同毛毛蟲羽化成了蝴蝶。

     現在正是年中,也正是會議高峰時期,各級組織、各個單位都要總結上半年的經驗,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盡管天氣炎熱,高溫酷暑,通往省城的公路上仍然熙熙攘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