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封官遊戲

關燈
資産全部變現,應收款全部收回,扣除銀行利息、運營成本,不算南方大廈,南方集團的能動資産還不到6000萬,而審計報告上反映的卻是1個多億,算上南方大廈,能達到2個多億。

     捧着報告,姜鈞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出路。

    思來想去他為自己确定了三條出路: 其一,認真地經營這個企業,利用實際上擁有的所有資産盤活它。

    如果能夠增值當然更好,自己的後半輩子就依靠這個企業了。

    然而,這麼做太費勁,而且也不值當,有那個工夫還不如直接把這資産變成自家的,後半輩子過得可能更加滋潤。

     其二,在對南山開發區進行盈虧評估的基礎上,馬上組織對集團資産進行重新審計,取得董事會的支持,收縮集團的經營規模,然後再作打算。

    這條路最終鋪向哪裡,那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要對他自己有利,一切以平安獲利為原則。

     其三,利用在南方集團工作的機會,交好有關部門的關鍵人物,然後再謀個更好的職位,能升就升,回馬槍殺到省城,成為政府官員。

    這麼做不是沒有可能,然而,政府官員牟利的風險要比國企老闆大得多,追求安穩降落的話倒是可以走這條路;如果想發财,這條路絕對不是好的選擇。

     他對這三條路反複衡量,思前想後,覺得按照第二條路子走,似乎是他唯一的選擇,可是這唯一的選擇卻像是魔幻遊戲的通道,要經過多少稀奇古怪的磨難和關口隻有過去了才能知道。

     他招來了裴國光,問他:"這個報告我整整看了兩天,就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是财務總監,不能隻羅列問題不解決問題呀。

    " 裴國光起身過去關門,似乎要跟他說悄悄話,姜鈞見到他這副德行,心裡暗想:有門,這家夥多多少少要辦點正事了。

    果然,裴國光從沙發上轉移到了他辦公桌前的椅子上,放低聲音說:"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回收資金。

    " 姜鈞心想:廢話,誰都知道最重要的就是回收資金,辦企業沒錢就像打仗沒槍沒炮沒子彈。

    不同的是,沒槍沒炮沒子彈可以到敵人手裡搶,辦企業沒錢卻沒地方搶去。

    心裡這麼想,他卻沒有吭聲,等着裴國光繼續往下說。

     "回收資金最主要的就是追貨款。

    過去公司成立了清欠組,實際上安排了一些公司不想安排職務的人,工資、獎金、職務都沒有按照職工标準落實,等于半下崗。

    這些人哪裡還有心替公司追款?不但不去追款,反而對公司意見極大。

    我想,你是新來的領導,完全可以把過去領導跟這些人的恩恩怨怨抛開,不管這些人過去怎麼回事兒,一切重新開始,工資、獎金、職務都有個新說法,根據追回的款論功行賞。

    這些人積極性調動起來,專門追款,我想多多少少會有收獲。

    " 姜鈞聽他說起過去領導跟這些人的恩怨,就問他:"這幾個清欠組的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裴國光說:"這幾個人過去都是搞業務的,屁股後面都有一些債務沒有追讨回來。

    其實這也沒什麼不正常的,就怕借題發揮,無限上綱,整得這些人破罐子破摔。

    退一萬步,這些人當初搞業務也是為公司賺錢,雖然沒有做好,卻總比想着法兒把公司的錢往自己腰包裡揣的人強吧?" "那個郜天明不是黃總帶過來的人嗎?" 裴國光嘿嘿笑了一聲,說:"那倒是,如果他不是黃總帶過來的可能還不至于落到今天這個下場。

    " "怎麼回事兒?"姜鈞來了興趣。

     "也沒怎麼回事兒,姜總,你來多長時間了?" "有兩個月了吧。

    " "你手頭有沒有職工履曆登記表?" "沒有。

    " "你應該要一份,仔細看看。

    " 姜鈞沒有追問這是為什麼。

    他也感到自己這方面有疏漏,剛來就讓财務狀況、南山小區追加投入、迎來送往這爛事兒纏住了,根本沒有顧得上摸摸職工的情況。

     "你接着往下說。

    "姜鈞催促裴國光。

     "第二步,要清理職工内部欠款。

    這件事情要嚴格一點兒,凡是借款的,必須限定時間清理,該報銷的能報銷的報銷,不能報銷的用現金清賬,不然就扣發工資,用工資頂賬。

    根據我的估算,刨除有些人手裡沒有報銷的費用,至少能追回來300多萬。

    這可能會得罪一些人,不知道行不行。

    " 姜鈞明白他的意思,他說的不知道行不行其實就是說不知道你敢幹不敢幹。

    一聽到能追回來300多萬,姜鈞馬上來了精神,立刻表态:"這件事情馬上就幹,我們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了,隻要一個月不按時發工資,公司就得亂套,哪還顧得上得罪不得罪人。

    再說了,我覺得這也沒啥得罪人的,欠賬還錢,天經地義。

    這是對所有人的,不是對某一個人的,我想也得罪不到哪去。

    " 聽他這麼說,裴國光有了精神,接着說他的第三步棋:"公司曆年來投資的一些不良資産盡快變現,哪怕賠錢虧本也得出手,比方說南山小區那幾棟房子,地是部隊的,根本沒有納入市政規劃,水電路都沒有人管,根本賣不出去。

    硬在那壓着,唯一的好處就是審計的時候賬面上好看,其實每年耗進去的銀行利息、折舊費都得幾百萬元,越壓虧損越大,還不如便宜賣了,把錢先收回來。

    收回來的錢投入到效益好的貿易項目中,總比壓在那裡幹給銀行付利息強得多。

    像這種項目我們公司還有好幾處,如果都處理了,估計得虧損兩三千萬,可是能回來5000多萬現金。

    " 姜鈞要的就是現金,那些樓盤房子他根本帶不走也裝不進銀行卡,所以對這些事情最感興趣:"這件事情是不是得經過董事會批準?" "關鍵就是要董事會批準,董事會批準了,我們隻管處理就成了,這叫盤活資産,不會不同意的。

    對了,姜總你聽說了沒有?董事長要換人了。

    " 姜鈞大吃一驚,原來的董事長是汪主任親自擔任,換人他倒真的沒有聽到這方面的消息,連忙問:"換誰?怎麼說換就換了?" "聽說要換成劉副主任,國資委一把手不準再兼職擔任下屬企業的董事長。

    就是副主任也是一個過渡期,今後國企的董事長能不能由政府官員兼任,還沒有明确的說法。

    " "你的消息确切嗎?"姜鈞這麼問着,心裡卻已經認定這個消息是确切的,難怪劉副主任沒事跑到這邊轉了一圈。

     "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