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吹草動
關燈
小
中
大
賣不賣。
何況這座大院子五十多年前是日本人建的,現在又賣給日本人,這意味着什麼?趙明山說意味着賣國還是意味着當漢奸,我們又沒有趕上那個年代,想當也當不了。
我看五十多年前日本人是拿着槍喊叭格呀魯侵略我們的土地,今天是拿着錢喊我們爺來買我們的土地,有本質的區别。
說到這裡,趙明山又客氣地請丁一繼續說,丁一說沒有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談了些意見,認識逐步統一到一舊兩新上來,可一個事兒說來說去就那麼個理兒,後面發言的都隻是把别人說過的話再重複一遍。
趙明山顯得很耐心,似乎讓大家發言也是一種政治待遇,個别同志說沒有什麼新的意見了,算了吧。
趙明山看看時間也不早了,就用極嚴肅的口氣說下面我講幾點意見,大家鴉雀無聲了。
趙明山說關于我的傳聞大家也許聽到了一些,不論怎麼說,我在濱海的時間不會長了,年歲不饒人啊,就是蓋起新市府大樓,我也享受不到。
但隻要我趙明山在一天就要為濱海的事業幹一天,一些老百姓包括今天在座的少數同志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賣舊建新就有了不同的認識,這是正常的,相信慢慢地會理解的。
我看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隻要符合小平同志“三個有利于”标準和有利于濱海事業發展,就要大膽去闖、大膽去冒、大膽地試。
闖錯了,試錯了,責任市委負,擔子市委挑。
歸納大家意見,少數服從多數,老市府轉讓外商與重建新市府的事情就這麼定了。
為了把這項工作抓好,我建議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組織一套工作班子。
由丁一同志任組長,市委辦主任唐天寶、市府辦主任謝權和财政局局長顧今天任副組長,新市府的選址和設計要盡快拿出方案來。
大家看看怎麼樣。
趙明山本以為丁一會推辭甚至會跳起來反對的。
他作了兩手準備,萬一丁一不當這個組長就讓劉琳幹,自己走了之後濱海的主人是劉琳也是可能的。
誰料丁一保持緘默,這個會就算結束了。
趙明山前腳剛邁進辦公室,丁一後腳就跟了進來。
這在趙明山意料之中。
兩人在市委搭檔多年,相互間的性格脾氣還是了解的。
趙明山還是黨群書記時,丁一是組織部長,趙明山當市長,丁一接了黨群書記的角色,兩人始終若即若離,不近不遠,不熱不冷,完全是同志式的關系。
要說隔閡,是趙明山支持劉琳當市長形成的,且丁一對此始終耿耿于懷。
趙明山問:“有事?” 丁一有些神經兮兮地随手把門關上,坐到趙明山辦公桌的對面,單人沙發很低,趙明山靠在皮椅上相對任何客人都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心理感受。
丁一有些歉意地說:“我剛才在會上說的那些話隻是為了提醒你一下,你是老前輩,在濱海德高望重,是非功過已蓋棺定論了的。
我擔心轉讓老市府,政治敏感性比較強,衆說紛壇,損害你的形象,尤其是個人前途處在關健時刻,格外要小心謹慎。
” “小丁啊!”趙明山一直稱丁一為小丁,自有趙明山的道理,對局内人是一種親切,對局外人是種俯視。
他說:“你的好意我趙明山領了,工作上有争議是正常的,沒有争議不一定是好事,我趙明山是船到碼頭車到站的人了,跟你們年輕人看問題角度不同,甯可為事業放棄自己,不能為自己放棄事業。
” 丁一被趙明山說得坐不住了,又不便表現出來,趙明山一離開濱海,這市委書記的交椅丁一是否能坐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趙明山的态度,他非常清楚趙明山會跟五年前提攜劉琳當市長須壓制自己一樣。
但不想把關系搞僵,小不忍則亂大謀。
丁一就謙虛地說: “隻要老領導成竹在胸,我豁出去跟着你幹了,隻怕擔當不起這副重任。
” 趙明山也把氣氛緩和下來,說: “賣老市府建新市府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市裡一号工程,也是樹形象工程,你肩上擔子是很重的。
年輕人多壓些擔子對自身也有好處。
” 丁一點頭說對對對。
爾後很關切地問道:“老領導,你個人的事快定了吧”“什麼事?” “還有什麼事,不是要高升副專員了麼?” “是你的嶽父告訴你的?”丁一的嶽父是地委組織部分管幹部的副部長,很有實權,丁一三十歲出頭就爬到市委副書記角色,這與他的嶽父努力是分不開的。
丁一否認是嶽父說的,說是從省委組織部同學那裡聽到消息的,并說已經替趙明山打過招呼了,若有必要,可以專程去省城跑一趟。
趙明山沒有表現出多少感激。
很随便地說到時候再說吧!丁一就有一種被人脫光衣服在街上走的感覺,覺得自己下賤之極了。
何況這座大院子五十多年前是日本人建的,現在又賣給日本人,這意味着什麼?趙明山說意味着賣國還是意味着當漢奸,我們又沒有趕上那個年代,想當也當不了。
我看五十多年前日本人是拿着槍喊叭格呀魯侵略我們的土地,今天是拿着錢喊我們爺來買我們的土地,有本質的區别。
說到這裡,趙明山又客氣地請丁一繼續說,丁一說沒有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談了些意見,認識逐步統一到一舊兩新上來,可一個事兒說來說去就那麼個理兒,後面發言的都隻是把别人說過的話再重複一遍。
趙明山顯得很耐心,似乎讓大家發言也是一種政治待遇,個别同志說沒有什麼新的意見了,算了吧。
趙明山看看時間也不早了,就用極嚴肅的口氣說下面我講幾點意見,大家鴉雀無聲了。
趙明山說關于我的傳聞大家也許聽到了一些,不論怎麼說,我在濱海的時間不會長了,年歲不饒人啊,就是蓋起新市府大樓,我也享受不到。
但隻要我趙明山在一天就要為濱海的事業幹一天,一些老百姓包括今天在座的少數同志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賣舊建新就有了不同的認識,這是正常的,相信慢慢地會理解的。
我看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隻要符合小平同志“三個有利于”标準和有利于濱海事業發展,就要大膽去闖、大膽去冒、大膽地試。
闖錯了,試錯了,責任市委負,擔子市委挑。
歸納大家意見,少數服從多數,老市府轉讓外商與重建新市府的事情就這麼定了。
為了把這項工作抓好,我建議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組織一套工作班子。
由丁一同志任組長,市委辦主任唐天寶、市府辦主任謝權和财政局局長顧今天任副組長,新市府的選址和設計要盡快拿出方案來。
大家看看怎麼樣。
趙明山本以為丁一會推辭甚至會跳起來反對的。
他作了兩手準備,萬一丁一不當這個組長就讓劉琳幹,自己走了之後濱海的主人是劉琳也是可能的。
誰料丁一保持緘默,這個會就算結束了。
趙明山前腳剛邁進辦公室,丁一後腳就跟了進來。
這在趙明山意料之中。
兩人在市委搭檔多年,相互間的性格脾氣還是了解的。
趙明山還是黨群書記時,丁一是組織部長,趙明山當市長,丁一接了黨群書記的角色,兩人始終若即若離,不近不遠,不熱不冷,完全是同志式的關系。
要說隔閡,是趙明山支持劉琳當市長形成的,且丁一對此始終耿耿于懷。
趙明山問:“有事?” 丁一有些神經兮兮地随手把門關上,坐到趙明山辦公桌的對面,單人沙發很低,趙明山靠在皮椅上相對任何客人都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心理感受。
丁一有些歉意地說:“我剛才在會上說的那些話隻是為了提醒你一下,你是老前輩,在濱海德高望重,是非功過已蓋棺定論了的。
我擔心轉讓老市府,政治敏感性比較強,衆說紛壇,損害你的形象,尤其是個人前途處在關健時刻,格外要小心謹慎。
” “小丁啊!”趙明山一直稱丁一為小丁,自有趙明山的道理,對局内人是一種親切,對局外人是種俯視。
他說:“你的好意我趙明山領了,工作上有争議是正常的,沒有争議不一定是好事,我趙明山是船到碼頭車到站的人了,跟你們年輕人看問題角度不同,甯可為事業放棄自己,不能為自己放棄事業。
” 丁一被趙明山說得坐不住了,又不便表現出來,趙明山一離開濱海,這市委書記的交椅丁一是否能坐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趙明山的态度,他非常清楚趙明山會跟五年前提攜劉琳當市長須壓制自己一樣。
但不想把關系搞僵,小不忍則亂大謀。
丁一就謙虛地說: “隻要老領導成竹在胸,我豁出去跟着你幹了,隻怕擔當不起這副重任。
” 趙明山也把氣氛緩和下來,說: “賣老市府建新市府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市裡一号工程,也是樹形象工程,你肩上擔子是很重的。
年輕人多壓些擔子對自身也有好處。
” 丁一點頭說對對對。
爾後很關切地問道:“老領導,你個人的事快定了吧”“什麼事?” “還有什麼事,不是要高升副專員了麼?” “是你的嶽父告訴你的?”丁一的嶽父是地委組織部分管幹部的副部長,很有實權,丁一三十歲出頭就爬到市委副書記角色,這與他的嶽父努力是分不開的。
丁一否認是嶽父說的,說是從省委組織部同學那裡聽到消息的,并說已經替趙明山打過招呼了,若有必要,可以專程去省城跑一趟。
趙明山沒有表現出多少感激。
很随便地說到時候再說吧!丁一就有一種被人脫光衣服在街上走的感覺,覺得自己下賤之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