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總有一段曆史我們不知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個魯班盒?”林默然倒是一眼就認出了這東西,“這盒子本身就是個寶貝,裡面的構造巧奪天工,沒有鑰匙誰也别想打開。
而且以前的盒子内層裡還塗了一層不知道是什麼植物的液體,可以阻擋射線,連X光都射不進去。
” 唐澤聽林默然說的神奇,不由得盯着照片仔仔細細地看,可惜除了一個盒子,什麼也看不出來。
“小林真是家學淵源。
”華語軒點了點頭,誇獎了一聲接着道:“你們知道唐明皇和楊貴妃吧,楊貴妃是唐明皇的一個寵妃,據說兩個人非常恩愛,情深似海。
安史之亂中,他們一起逃到了四川,在馬嵬驿因為士兵群起逼迫,不得已,唐明皇下令賜死了楊貴妃。
這就是有名的‘馬嵬驿兵變’。
” 林默然聽着華語軒說出這段人盡皆知的曆史,就想到了前幾日聽唐澤說過的話,那幾枚據說是唐明皇送給楊貴妃的金花钿。
隻不過同樣的一段曆史,由華語軒說出來,自然比唐澤說出來要更令人信服。
華語軒端起茶喝了一口繼續道:“因為曆史都是已經過去的事,誰也沒有親眼目睹,所以所有的曆史都是現在的人根據各種遺迹推斷出來的,或真或假,各種版本衆說紛纭。
而關于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曆史,我上面說的是被廣泛認可的一個版本。
還有一些野史,比如說楊貴妃其實沒死,而是逃去了日本,還有說隐居在某處等,不勝枚舉。
” “嗯,我開始就知道前面一個。
”唐澤道:“後面的一些都是在着手找金花钿的時候,特意查了些資料才知道的。
” “嗯。
”華語軒點了點頭,“我要說的不是這段曆史,而是想告訴你們,曆史是有許多種可能性的,史書上記載的未必是真的,野史也未必是假的。
” 老頭說到自己的研究時,表情格外的認真。
林默然和唐澤趕忙點頭,一副認真學習的樣子。
這樣的老學究有時候格外較真,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你對他的研究産生懷疑。
現在浮躁的年輕人太多,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去聆聽曆史研究成果,華語軒對兩人虛心認真的态度十分滿意,接着道:“我半輩子研究唐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唐明皇這一段曆史。
因為我也是做文物的,所以最關注的自然是唐朝的文物。
研究中,我發現一個很蹊跷的地方,唐朝少了很多東西。
” 少了很多東西?這話很奇怪,不過随即華語軒就更加詳細地解釋了這一點。
他從一旁的包裡拿出了一本圖冊,這圖冊一見便不是出版物,應該是自己打印裝訂出來的。
“這些都是我收集整理出來的。
”華語軒道:“是從我所能找到的正史野史、民間傳說、詩歌散文中,關于李隆基和楊貴妃之間的一切物品。
其中大部分是首飾,也有衣物用品之類。
” 唐澤對這不太明白,林默然卻是浸淫古玩幾十年,古玩見得多了。
當他一頁一頁地翻下去,漸漸地發現了奇特的一點,這冊子上的所有東西他一件都沒見過。
即使腦中閃過相似的,也可以确認自己見過的不是真品。
“确實很奇怪。
”林默然道:“我也參加過許多拍賣會、展覽,甚至是地下交易,這些東西,我從未見過一樣。
” 不管是古代任何一個時期,文物都不可能被完整地保存下來,也不可能徹徹底底地消失。
即便是稀少再稀少,價值千金萬金,得不到也該是見過聽過的。
“對,就是這一點非常奇怪,所有與楊貴妃有關的東西似乎都消失了,沒有在這世上留下一星半點兒。
” 華語軒道:“且不說别的,單說李隆基埋葬的泰陵,雖因技術原因,考古學家并沒有開發泰陵,但是曆史上泰陵曾多次遭受過破壞和洗劫。
尤其是朱溫篡唐期間,華原節度使溫韫‘唐諸陵在境者,悉發之,取所藏金寶’。
可那些寶藏呢?在楊貴妃死後,李隆基仍對其念念不忘,那些生前舊物也都應該陪葬才是。
被盜了出來就應該流傳在民間,即便是在歲月長河中有所損失,也不可能損失殆盡。
” 華語軒指着冊子道:“我将這冊子裡面的古物打印出來,分給了一些相識的做文物研究的,還有老盛這樣做古玩生意的老友,讓他們幫我在圈子裡找,但是一無所獲。
所以,我就有了一個猜測,會不會這些古董根本就沒有出世,它們根本不在泰陵,而在一個更隐蔽的地方,這地方目前為止還從沒有人進去過。
” 林默然聽着隻覺得眉心直跳,這猜測很大膽,雖然聽起來荒謬了一些,但是理由也很充分。
接着,華語軒的神色似乎輕松了一點兒,又有些得意道:“我于是更深入地研究了大量的唐史,但凡是和兩人沾點兒邊的一個不漏。
終于被我發現了,果然在一段宮廷秘史中,有過一個與衆不同的記錄,隻不過因為并不是正規編撰的史籍,所以沒有人當真。
” 華語軒示意林默然接着往下翻,盒子的照片下面是一張複印的書頁,書頁上是細細密密的繁體蠅頭小楷,好在邊上還有簡體翻譯,林默然眯着眼睛看下去。
書頁上是類似日記的東西,看叙述人的口吻,似乎是當年宮中李隆基身邊的一個太監。
林默然一邊看,一邊聽華語軒說。
華語軒道:“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之後,我先前模糊的概念慢慢地清晰起來。
在泰陵周邊
而且以前的盒子内層裡還塗了一層不知道是什麼植物的液體,可以阻擋射線,連X光都射不進去。
” 唐澤聽林默然說的神奇,不由得盯着照片仔仔細細地看,可惜除了一個盒子,什麼也看不出來。
“小林真是家學淵源。
”華語軒點了點頭,誇獎了一聲接着道:“你們知道唐明皇和楊貴妃吧,楊貴妃是唐明皇的一個寵妃,據說兩個人非常恩愛,情深似海。
安史之亂中,他們一起逃到了四川,在馬嵬驿因為士兵群起逼迫,不得已,唐明皇下令賜死了楊貴妃。
這就是有名的‘馬嵬驿兵變’。
” 林默然聽着華語軒說出這段人盡皆知的曆史,就想到了前幾日聽唐澤說過的話,那幾枚據說是唐明皇送給楊貴妃的金花钿。
隻不過同樣的一段曆史,由華語軒說出來,自然比唐澤說出來要更令人信服。
華語軒端起茶喝了一口繼續道:“因為曆史都是已經過去的事,誰也沒有親眼目睹,所以所有的曆史都是現在的人根據各種遺迹推斷出來的,或真或假,各種版本衆說紛纭。
而關于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曆史,我上面說的是被廣泛認可的一個版本。
還有一些野史,比如說楊貴妃其實沒死,而是逃去了日本,還有說隐居在某處等,不勝枚舉。
” “嗯,我開始就知道前面一個。
”唐澤道:“後面的一些都是在着手找金花钿的時候,特意查了些資料才知道的。
” “嗯。
”華語軒點了點頭,“我要說的不是這段曆史,而是想告訴你們,曆史是有許多種可能性的,史書上記載的未必是真的,野史也未必是假的。
” 老頭說到自己的研究時,表情格外的認真。
林默然和唐澤趕忙點頭,一副認真學習的樣子。
這樣的老學究有時候格外較真,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你對他的研究産生懷疑。
現在浮躁的年輕人太多,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去聆聽曆史研究成果,華語軒對兩人虛心認真的态度十分滿意,接着道:“我半輩子研究唐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唐明皇這一段曆史。
因為我也是做文物的,所以最關注的自然是唐朝的文物。
研究中,我發現一個很蹊跷的地方,唐朝少了很多東西。
” 少了很多東西?這話很奇怪,不過随即華語軒就更加詳細地解釋了這一點。
他從一旁的包裡拿出了一本圖冊,這圖冊一見便不是出版物,應該是自己打印裝訂出來的。
“這些都是我收集整理出來的。
”華語軒道:“是從我所能找到的正史野史、民間傳說、詩歌散文中,關于李隆基和楊貴妃之間的一切物品。
其中大部分是首飾,也有衣物用品之類。
” 唐澤對這不太明白,林默然卻是浸淫古玩幾十年,古玩見得多了。
當他一頁一頁地翻下去,漸漸地發現了奇特的一點,這冊子上的所有東西他一件都沒見過。
即使腦中閃過相似的,也可以确認自己見過的不是真品。
“确實很奇怪。
”林默然道:“我也參加過許多拍賣會、展覽,甚至是地下交易,這些東西,我從未見過一樣。
” 不管是古代任何一個時期,文物都不可能被完整地保存下來,也不可能徹徹底底地消失。
即便是稀少再稀少,價值千金萬金,得不到也該是見過聽過的。
“對,就是這一點非常奇怪,所有與楊貴妃有關的東西似乎都消失了,沒有在這世上留下一星半點兒。
” 華語軒道:“且不說别的,單說李隆基埋葬的泰陵,雖因技術原因,考古學家并沒有開發泰陵,但是曆史上泰陵曾多次遭受過破壞和洗劫。
尤其是朱溫篡唐期間,華原節度使溫韫‘唐諸陵在境者,悉發之,取所藏金寶’。
可那些寶藏呢?在楊貴妃死後,李隆基仍對其念念不忘,那些生前舊物也都應該陪葬才是。
被盜了出來就應該流傳在民間,即便是在歲月長河中有所損失,也不可能損失殆盡。
” 華語軒指着冊子道:“我将這冊子裡面的古物打印出來,分給了一些相識的做文物研究的,還有老盛這樣做古玩生意的老友,讓他們幫我在圈子裡找,但是一無所獲。
所以,我就有了一個猜測,會不會這些古董根本就沒有出世,它們根本不在泰陵,而在一個更隐蔽的地方,這地方目前為止還從沒有人進去過。
” 林默然聽着隻覺得眉心直跳,這猜測很大膽,雖然聽起來荒謬了一些,但是理由也很充分。
接着,華語軒的神色似乎輕松了一點兒,又有些得意道:“我于是更深入地研究了大量的唐史,但凡是和兩人沾點兒邊的一個不漏。
終于被我發現了,果然在一段宮廷秘史中,有過一個與衆不同的記錄,隻不過因為并不是正規編撰的史籍,所以沒有人當真。
” 華語軒示意林默然接着往下翻,盒子的照片下面是一張複印的書頁,書頁上是細細密密的繁體蠅頭小楷,好在邊上還有簡體翻譯,林默然眯着眼睛看下去。
書頁上是類似日記的東西,看叙述人的口吻,似乎是當年宮中李隆基身邊的一個太監。
林默然一邊看,一邊聽華語軒說。
華語軒道:“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之後,我先前模糊的概念慢慢地清晰起來。
在泰陵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