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珊瑚礁上的墓葬

關燈
巨型礁石的外圍布滿了矮樹叢似的珊瑚。

    我們圍着礁石劃了一會兒,發現一口露出水面的棺材剛好橫搭在水面和礁石之間。

     丁文龍朝亮子打了個手勢,後者會意地把小艇靠住那棺材停了下來。

    胖子一馬當先跨上了那棺材,隻聽棺材發出一陣很刺耳的呻吟聲,吓得胖子兩步就跳了過去。

     我們把裝備分件遞了過去,亮子又找了一塊結實的珊瑚柱,把小艇拴好,幾個人才晃晃悠悠地踩着棺材過到了礁石上。

    亮子一踩上礁石腳下就是一滑,差點摔倒。

    我小心地看了看,發現礁石下面的一圈生滿了綠苔,靠上則沒有,應該是潮水漲落造成的。

     這塊礁石有點像一個倒扣的碗,大慨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也算不上什麼奇觀,不過這礁石上錯落着很多鉚眼,看得出在幾百年前,這裡确實有過很大的工程。

     我一直以為我們的目标是沉船葬,但卻沒料到這墓主的手法太乖張,居然把墓建在了礁石上,也不知道他到底把棺椁藏到了哪裡?難道是這塊大石頭之下? 胖子有些不知所措,這海鬥讓他這位摸金校尉也有些老虎吃天無處下口,隻好拉下臉皮問道:“蚊子,你家主人沒跟你說這墓子到底怎麼個下法嗎?” 我一聽就樂了,這胖子給人取外号的功夫簡直比亮子還勝一籌,丁文龍被喊得直翻白眼,卻沒有辦法,最後惡狠狠地瞪了胖子一眼才說道:“下得去就下,下不去打鋪蓋回家!” 接着就從腰間的包裡掏出一個墨鬥,我一看,這有些玄乎了,怎麼倒鬥還用上這玩意兒了。

    胖子一下就笑了出來,“敢情您那天機門的犢子都是木匠,胖爺我早該來見識見識了。

    ” 丁文龍沒理胖子,朝亮子打了個眼色。

    胖子在這隊伍裡很受用,很快就上去搭手。

    兩個人開始在礁石上打起了墨線,墨線被拉得很長,兩個人忙了整整一個多小時,一個根本沒有規律可循雜亂無章的大網就呈現在了石頭上。

     丁文龍有些得意地笑了笑,道:“都找個地方躲着,别讓飛石把腦袋削沒了。

    ”接着他就從包裡掏出一包東西,我一看是黑火藥,這種火藥的威力極大,不輸給一般的炸藥。

     左右看了看隻有光溜溜的礁石,哪裡有躲避的地方。

    丁文龍也不管我們,自顧自地取出金剛鑽開始打炮眼,胖子靈機一動,找了個相對較遠的地方把背上的裝備全部堆在了面前人往後一趴,我們覺得還算合理,學着他的模樣,把裝備堆在一起,構成個簡陋的防炸牆,人伏在後面至少不會被飛出的石頭直接砸中,最多遭遇從天而降的石頭。

     我們趴了十幾分鐘丁文龍那邊還是沒有動靜。

    胖子等得不耐煩了,探出頭就喊道:“你他娘的能不能快點兒!胖爺我最不喜歡磨磨叽叽的人了。

    ” 我也有些捺不住性子了,從裝備之間的縫隙往外瞄了一眼,就看見丁文龍猴子似的就朝我們這裡跳了過來。

    一看這情形,連忙捂着耳朵趴了下去,丁文龍剛跑過來趴下,就聽“轟”的一聲巨響,我就感覺耳朵裡一陣嗡鳴。

    不過并沒有石頭飛過來。

     爆炸剛一結束胖子就跳了起來,捂着耳朵大叫:“我操!你丫的這是炸魚呢?耳朵都給你震聾了。

    ”丁文龍一攤手,道:“誰讓你把耳朵貼那麼近,沒聾也全靠你那耳屎夠厚。

    ” 胖子不理他,一邊揉着耳朵一邊就往爆破點走去。

    我往那裡看了一眼,就見被炸出很多石頭,坑裡還往外冒着白煙。

     不得不說丁文龍的爆破功夫相當了得,炸出的碎石全部飛向了我們躲避點相反的方向。

    胖子最先走到坑口,往坑裡望了望,爆了一句很難聽的粗口,接着就掏出潛水手電往坑裡照去。

     單純的一次爆破不可能在岩石上留下需要用手電才能看到底的坑,胖子一掏手電,我就知道這次爆破找到了古墓入口,心裡自然對丁文龍少不了一番贊歎。

    劉晶夢捏碎了一個探氧丸扔進了坑裡,就見那藍色冷光一直落下去,幾秒鐘後彈了一下才停下,劉晶夢盯着那藍光,說道:“空氣沒有問題,可以下了。

    ” 接着她在岩石上打了岩鉚,速度很快,比我要專業不知道多少倍。

    沒等其他人說話,劉晶夢就打亮了頭燈,跳進了坑裡。

     丁文龍見狀也忙跟了下去,胖子就比較費勁兒了,背着裝備直接就卡在了裡面,我跟亮子費了好大勁兒才把他扯出來,氣得他大罵丁文龍是個雞賊,自己不過數落了他兩句他就給自己下套。

     我心道這洞開得不算小了,要再加火藥整個珊瑚礁都得被炸翻不可。

    我本以為亮子會再勸我兩句,卻沒想到他直接下去了。

    把潛水手電插在了肩上的裝備帶上,深呼了一口氣就開始往下降,坑道壁被炸得很光滑,手電照到的地方有一些白色的膏土,這些膏土和紅色的岩石交織在一起,顯得有些魔幻,我腦裡電光一閃!這塊礁石居然是人造的! 這些白膏土就是石灰,紅色的是燒土,兩種土經過特殊的配方混合在一起冷卻後确實能夠形成類似于岩石的物質。

    南宋之後,很多非皇族的王公大臣因為種種原因無力建造金剛牆,就會用這種方法鑄造一面替代品,這在很多地方都有出土,不過這種秘法在清朝入關後就徹底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