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光複會秘密集結

關燈
“你還是躺下吧。

    ”姻婵關切地說。

     胡客卻不以為意。

    比起被黑衣人用刑刃開胸肉的那一刀,如今的這道刀傷,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吳樾問起受傷的緣由,胡客卻閉口不談。

    胡客的種種行動,向來隻對姻婵一個人說,從不在外人面前提起。

    他隻是說明了來意,想在此暫避幾日,隻等傷勢稍好一些,就和姻婵立即離開,絕不多做耽擱。

     吳樾對胡客的性格和脾氣多少有一些了解,胡客不肯說,他便不再問第二遍。

     他轉過頭去,将另外六個人引見給胡客認識。

     “這位是我們光複會的副會長陶成章,這位是我們的炸彈專家楊笃生,這位是陳獨秀先生,這位是龔保铨,這是魏蘭,這是馬洪亮。

    ” 六個人都是光複會的骨幹級人物,胡客雖不認識,但早就在報紙上見過陶成章、楊笃生、陳獨秀等人的名字。

     “這一位,就是我向你們多次提起的義士!”吳樾迫不及待地向六人引見了胡客,接着又引見了姻婵。

    六個人紛紛抱拳緻禮。

    直到此刻,吳樾還不知道胡客的真實姓名,隻能以“義士”相稱。

    胡客是刺客道的青者,在外人的面前,姓名向來不留。

     相互引見後,吳樾就把話題轉回到了正事上。

    他沒有把胡客和姻婵當作外人。

    他直接問張榕說:“人還沒有來嗎?” 張榕搖了搖頭:“還沒到。

    ” 坐在裡側的陶成章說:“今晚是電報裡約定的最後日期,也許是路上有所耽擱。

    大家不用着急,再等等看。

    ” 陶成章的話剛說完不久,耳房外就響起了腳步聲。

     “杜先生到了。

    ”一聲傳話聲在門外響起。

     陶成章、陳獨秀等人幾乎在同一時間站了起來。

     隻因該來的人,終于來了。

    

第一保镖

門開後,走入耳房的,是一個長相儒雅的中年男人。

     陶成章等人迎上去,抱拳說:“久仰杜先生的大名,始終緣悭一面,今日終于得見先生真容,幸會幸會。

    ” 中年男人取下氈帽,抱拳回禮:“杜心五見過光複會的各位義士!”他刻意壓低了聲音,但每一字的發音,都讓人覺得擲地有聲。

     聽到來人自稱是“杜心五”,胡客揚起的目光,不由停留在此人的身上。

    一襲灰色的長袍,個頭不算高,短發,長須,從容貌來看,年齡不算大,尤其雙眼炯炯有神,顯得精神頭十足。

     杜心五這個名字,在當時早已名噪全國,杜心五本人,乃是與霍元甲齊名的武術界宗師。

    霍元甲是精武體育會的創始人,杜心五則是自然門的當家。

    杜心五少年老成,在他尚不到四十歲的人生當中,各種經曆可謂豐富多彩。

    他自小習武,拜入自然門,後來考過科舉,殺過大盜,當過獵手,做過镖師,守衛過皇宮,還行刺過慈禧,隻可惜未能成功,後來在北京機緣巧合結識宋教仁,受宋教仁的影響,蹈海赴日。

    他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習農科,與吳玉章成為同窗,和林伯渠結為至交。

    他在課餘的閑暇時間裡,研究日本的柔道和空手道,不久便在日比谷公園,擊敗了日本極為著名的相撲師齋藤一郎,從此名噪東瀛,後經宋教仁的推薦,與湖南“拳王”王潤生一起,成為孫文的貼身保镖,被革命黨人譽為“第一保镖”。

     這樣一位“大人物”造訪,也難怪光複會的骨幹級人物們會深夜守候了。

     “蔡會長發來電報,說杜先生近兩日會夜訪安徽會館。

    ”所有人坐下後,陶成章對杜心五說,“其實有什麼事,大可在電報裡言明,又何勞杜先生親自來北京跑一趟呢?” 杜心五抱了一下拳,說:“孫先生近日在謀劃一件大事,需要各位的鼎力相助。

    這件事極為秘密,如果發電報,恐被清廷獲知,對孫先生和各位都将不利。

    ”他口中的孫先生,自然就是孫文了。

     陶成章問:“不知孫先生在謀劃什麼大事?” “不瞞各位,此事我也不知。

    ”杜心五說的是實話,“我隻知道孫先生已經派人聯絡各省各地的山堂和會黨,邀請各堂各黨的人在八月之前,趕赴日本東京,屆時有大事相商。

    ” “搞這麼大的陣仗,難不成要起事?”吳樾脫口而出。

    他是個急性子,一激動,險些從椅子裡站了起來。

     陶成章搖頭說:“如果要起事,斷然不會跑到日本東京去。

    ” 杜心五點頭說:“陶先生說的不錯。

    我雖然不知這件大事具體是什麼,但曾聽孫先生親口說過,此事如果做成,革命之風潮,必将一日千裡,革命之大業,亦可及身成矣!” 陶成章等人面色震動。

    楊笃生驚歎道:“何事竟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杜心五說:“興中會、華興會、科學補習所等會黨的人員,都已經提前趕赴東京。

    我在上海與蔡元培先生談過,蔡先生也已經答應。

    我此番趕來北京,是想阻止各位行刺清廷高官,以保存革命的力量,并邀請各位随我一道,共赴日本。

    ” 杜心五發出了邀請,楊笃生、吳樾等人,都把目光投向陶成章。

    陶成章是光複會的副會長,此次北上的大小事務,一概由他決斷。

     陶成章沉思了一下,說:“既然蔡會長已經答應,我等又何來推辭的理由?隻不過此番北上,秘密籌劃一個多月,這時候罷手,總是心有不甘呐。

    ” “來日方長嘛,今日留那幾個狗官的狗命,也隻不過讓他們多苟延殘喘幾年而已。

    ”杜心五說,“再說了,大沽口到東京的船票,我都已經為各位訂好了。

    ” “杜先生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我陶某人若再不依從,可就顯得我太不近人情了。

    你們幾位呢?”陶成章問光複會的其他人,“誰如果有别的想法,盡管提出來,杜先生不是外人。

    ” “此次如果放棄計劃,那我這顆腦袋,就算暫時寄存在這裡啦。

    ”一直沒有說話的陳獨秀,終于開口了,他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說,“至于東京嘛,我就不去了,有你們去就已足夠。

    柏文蔚、常恒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