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藏穴 四、滇池陰墓

關燈
都是事實,但不知為什麼,隐約間我總覺得有些莫名的不祥,可一時間又無從想起。

    腳下跟着隊伍進入口,大腦中下意識地警惕了起來。

     入口往下是一段不太長的階梯,不消幾步便跨到了下層地面。

    這層的空間并不大,正對入口有兩扇高大的暗紅色石門,地面鋪設着寬大的長條青石,兩側的牆上也完全被青石闆所覆蓋。

    和先前墓道所不同的是,牆面和地上遍刻着内容豐富的陽文凸雕。

     雕刻内容并不難懂,基本是對滇王生平功績的描述,也有不少征戰和降妖伏魔的場面。

    但雕刻延續到石門的時候就完全消失了,石門前大約半米的範圍是完全的一片空白。

     走到石門前的空白處,莫炎擡手示意大家停下。

     “這裡的味道很奇怪。

    ”他小心地摸了摸地上的一塊石闆道,“王亦凡,你能聽到什麼?” “一種奇怪的流動聲,但不是水,似乎是很重的什麼液體。

    ”在石闆上走動時我便發現了這種異常的聲響,但卻很難辨别出是什麼,直到接近石門的時候那聲音才清晰可辨。

     “應該就是了。

    ”莫炎點點頭,“一會就看你的了。

    ” 話剛說完,他擡腳在空白石闆處用力一踩,咕噜聲頻頻響起,那些石闆挨個翻了過來,另一面居然是一片與先前風格相同的雕刻。

     汩汩聲四起,腳下的地面開始有規律地震動了起來,面前的石門徐徐下沉,大片銀灰色的液體緩重地從石門後流淌出來。

     是水銀!原來莫炎早就聞出味道了,難怪先前會那麼說。

    我心中抱怨了一下,卻不敢怠慢,立刻控制起水銀的流動來。

     湧出的水銀在控制下漸漸聚起,形成了一個大大的立方體。

    在石門完全沉下後,立方體已大約占據了石室的三分之一,地下的青石開始迸出輕碎的喀喇聲。

    我硬生生将聚合的水銀立方體分開,示意莫炎他們迅速通過,自己則慢慢地尾随其後走進石門。

     莫炎左右找了一下,拉動内側的一個石環,石門再度升起,轟然合上。

    我不由一瀉勁,門外洶湧的水銀流撞在門壁上發出一陣大響。

     “石門裡那麼多的水銀。

    ”晖兒呼了一口氣道,“這東西是拿來防盜墓賊的吧。

    ” “水銀是有毒金屬,又是液态,既可以殺人又可以啟動機關。

    ”我疲倦地靠在牆上道,“我們的祖先真有智慧,會那麼青睐這種變态金屬。

    ” 石門裡的空間十分狹窄,一堵奇怪的石牆正對門口。

    牆面上錯落有緻地排列着六個石刻的獸頭,張開的大口上還殘留着些許的銀灰色,看來剛才的水銀便是這些獸頭中流出的。

    牆體和石門内壁上遍布着一些石刻文字。

     “哈尼族象形巫文。

    ”莫炎四周看了看道,“陰墓裡不該有這東西。

    ” “這巫文是不是用來聚陰的?”念頭一閃,我心裡不由一陣發怵。

     莫炎沉重地點了下頭,自顧對着石牆思考起來,眼中透出一絲凝重。

     大量水銀配合聚陰的符咒,這種罕見的搭配方法隻在先秦時期有過記載。

    水銀古代被稱為“流銀”,在墓穴風水布局的應用上屬于至陰至寒局相。

    單從表面上看,是用來阻隔陽氣沖撞,保證墓内陰氣純正,并固實地下生氣。

     但水下的泥土為陰土,聚魂巫文聚集的是陰魂。

    水銀在陰土陰魂的滋生下蘊含了極重的陰氣,再加上陰墓的格局本就屬于至陰,這恰恰形成了一個詭異的墓葬格局——三陰墓局。

     “公孫和晖兒怕不怕死屍?”莫炎問了一句。

     “進來前就有心理準備。

    ”晖兒靠近我身邊道。

     “怕,當然怕。

    ”S坦白地說道,“不過我更怕自己變成死屍。

    ” “不怕死屍就好。

    ”莫炎賣關子的習慣實在是讨厭,我有些不耐煩了,剛想說些什麼,卻發現他腳邊不知什麼時候已趴着四隻貓一般大小的動物。

     “屍獾?”這種背部有着四條交叉黑紋的屍獾是隐藏在墓穴裡以死屍為食的虛靈,很多新埋屍體無端變成白骨便是它們的傑作。

     莫炎沒有答話,輕揮了一下手,三隻屍獾靈巧地蹿到我們身邊,繞着腳下跑動了幾圈,一股陰寒的感覺頓時包圍了全身。

     “屍獾的屍氣可以徹底掩蓋生氣。

    ”莫炎看了看我,“我們低估了這個陰墓。

    ” 我立刻明白了莫炎的用意,但按他的說話習慣,晖兒和S這時估計已經一頭霧水了,于是我便大緻解釋了一下其中的緣由。

     陽穴陰墓的格局可以令陰墓葬者得到充足的地下生氣,并以陰氣養護,因此陰墓中所葬一切死者的魂魄都會在此間遊弋,換句話說陰墓裡全是意識極強的鬼魂。

    正如之前我對晖兒所說的,這裡是真正傳統意義上的陰間。

     但三陰墓局的出現卻自内部完全改變了原有的墓葬結構,吸收了大量地下生氣的葬者在陰氣和聚魂的作用下會産生一種恐怖的活屍形态,就像已經幹死的細胞在營養液中複蘇一般。

     “不管這裡埋的是誰,他已經在滇池下面做了兩千年的古滇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