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蘭亭藏嬌
關燈
小
中
大
覺得這個兒子心計太多,不夠憨厚,而白敬齋的妹妹白如玉純真可愛,很有慈善之心。
吃過早飯,夢韻帶着白敬齋走進母親的卧房。
壁上是王羲之的名作《蘭亭序》,書法的落款是香山居士書。
白敬齋問:“香山居士是誰?” 夢韻默言不語了。
白敬齋不便細問,于是來到書案前。
有一本是夢殊的書法作品,徐公硯,羊毫筆,雕花木筆筒,木鎮紙,檀香木筆架。
書案旁邊有一書櫥,櫥内多是書法大家的作品集,有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顔真卿、黃庭堅、蘇東坡、米芾、董其昌、趙孟、王铎、鄭闆橋等書法名家的作品,也有沈周、王士谷、唐寅、董其昌、仇英、文徵明等名家的畫集。
白敬齋還在書林中發現有李清照詞集等。
雙人床是民國初年制作的那種雕花木床,頂架和四端都雕飾花卉草蟲等圖案,被褥整齊,床邊有一床頭木櫃,櫃旁是一木衣櫃,櫃頂有一個花瓶,瓶内藤蘿綠瑩瑩密匝匝飄散開來,拖曳一地。
白敬齋聞到屋内有一股沉香木的氣味,越聞越有味道。
夢韻從書櫥内取出一部泛黃的畫集,輕輕地打開它,裡面是許多典雅飄逸的山水畫,有些沈周的風格。
那些畫的名字也起得有味道,《遠浦帆歸》《寒山遠鐘》《蒲柳人家》《竹林夕照》《霜染蘭亭》等。
白敬齋發現這些畫作的落款皆是香山居士,畫面上偶爾有淚痕。
又是香山居士。
香山居士是誰? 他一定是位神秘的人物。
“又是香山居士。
” 他不禁脫口而出。
夢韻掩上畫冊,有點怏怏不樂。
白敬齋轉換話題,“夢韻,你猜猜我是什麼職業?” 夢韻望着他的眼睛,想了想。
“作家?” 白敬齋搖搖頭。
“書法家。
” 白敬齋又搖頭。
“教書先生?” 白敬齋說:“不對。
” “是政府官吏?” 白敬齋想了想,說:“差不多。
” “什麼差不多,我猜你是個大壞蛋!” 夢韻咯咯地笑着。
“白先生,我看你對書法也頗有研究。
” 白敬齋謙虛地說:“談不上,談不上,書法之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才,我也是沾了一點墨汁。
” 夢韻說:“你也不用謙虛,你和媽媽的交談中,我已清楚,不知你練的是誰的書法?” 白敬齋說:“我喜歡唐朝張旭的草書,唐文宗時,李白詩歌、裴旻舞劍、張旭草書被稱為三絕。
張旭醉酒後,呼叫狂走,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複得,人稱張颠。
聞客語聲知貴賤,持花歌詠似狂颠。
唐代大詩人杜甫詠張旭草書雲:‘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及茲煩見示,滿目一凄恻。
悲風生微绡,萬裡起古色。
锵锵鳴玉動,落落群松直。
連山蟠其間,溟漲與筆力。
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峻拔為之主,暮年始轉極。
未知張王後,誰并百代則。
鳴呼東吳精,逸氣感清識。
楊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
念昔揮毫端,不獨觀酒德。
’杜甫說,他從張旭草書上可以看出那萬裡古色,陣陣悲風,一字字如相擊的玉器,铿锵作響,似挺拔的群松,氣宇軒昂,又像綿亘不斷的山峰、浩瀚無垠的大海,書法筆力深厚雄渾。
張旭的草書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 夢韻說:“我從張旭的草書中領略他如風回電馳,奇幻雜出,氣勢奔放,一瀉千裡,自然飄忽,翰逸神飛。
” 白敬齋說:“張旭有很強的觀察力和很高的悟性,他從自然的物象和聲音中,悟出意和神韻,把它融會到書法中來,升華成藝術的神韻。
張旭還與李白、賀知章等才子稱為酒中八仙,他們相聚飲酒,吟詩詠懷,各有收益。
張旭作《桃花溪》詩:‘隐隐飛橋隔野煙,石矶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抒發了他向往桃花源式的生活的思慕和向往。
” 夢韻說:“我記得張旭還有一首《山行留客》的詩:‘山光物态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拟歸。
縱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 白敬齋說:“夢韻,你的母親是書法教師,你在家中耳濡目染,你喜歡誰的書法?練的又是哪個大家的書法?” 夢韻撫了撫鬓發,眉毛一揚,“我喜歡宋代黃庭堅的書法,史書上評價他警悟、平易、笃孝、泊然。
警悟是說他極為聰慧,無所不知。
他的舅舅從他家經過,取書架上的書問他,他對答如流。
平易是指他為官不追求形式,而注重實效。
笃孝是說他是個孝子,百事孝為先。
他的母親多年生病,他侍候床側,衣不解帶;母親去世後,他過度哀傷,得了重病,幾乎喪命。
泊然是指他曾兩次被貶,但均坦然處之,不以遷谪為介意。
有一首他作的《青玉案》詞為證:‘煙中一線來時路。
極目送,歸鴻去。
第四陽關雲不度。
山胡新啭,子規言語。
正在人愁處。
憂能損性休朝暮。
憶我當年醉時句。
渡水穿雲心已許。
暮年光景,小軒南浦。
同卷西山雨。
’他對書法有獨到的見解,他主張寫字應意在筆先,意到筆到。
他特别強調書者的學問和人品,他說:‘餘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體現在蘇轼筆墨之間的淵博的學識,是很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原因所在。
他認為有了高深的學問,加上胸中有道義,書法就含有韻味。
” 白敬齋贊道:“夢韻,你說得太有道理了。
” 夢韻鋪開一幅三尺的宣紙,在一旁研墨。
“白先生,我想看看您寫的書法。
” 白敬齋說聲,“見笑了”,也不推辭,拿起中楷羊毫,揮揮灑灑,寫了一首五言絕句詩: 夢中有桃源,韻味太輕閑。
幸有青竹酒,福書杯中餐。
夢韻喜形于色地說:“你果然厲害,這是一首藏頭詩,謝謝你的祝福。
你的草書十分凄厲,内藏殺機,猶如狂風大作,冷氣襲人。
” 白敬齋暗忖:“這小女子也是厲害,說破英雄驚煞人!” 夢韻道:“白先生,你教我張旭草書如何?” 白敬齋笑道:“你太客氣了。
” 夢韻小嘴一撅,“不行,你必須教我!” 白敬齋說:“好。
” 夢韻接過白敬齋手中的毛筆,又鋪了一幅宣紙。
夢韻說:“
吃過早飯,夢韻帶着白敬齋走進母親的卧房。
壁上是王羲之的名作《蘭亭序》,書法的落款是香山居士書。
白敬齋問:“香山居士是誰?” 夢韻默言不語了。
白敬齋不便細問,于是來到書案前。
有一本是夢殊的書法作品,徐公硯,羊毫筆,雕花木筆筒,木鎮紙,檀香木筆架。
書案旁邊有一書櫥,櫥内多是書法大家的作品集,有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顔真卿、黃庭堅、蘇東坡、米芾、董其昌、趙孟、王铎、鄭闆橋等書法名家的作品,也有沈周、王士谷、唐寅、董其昌、仇英、文徵明等名家的畫集。
白敬齋還在書林中發現有李清照詞集等。
雙人床是民國初年制作的那種雕花木床,頂架和四端都雕飾花卉草蟲等圖案,被褥整齊,床邊有一床頭木櫃,櫃旁是一木衣櫃,櫃頂有一個花瓶,瓶内藤蘿綠瑩瑩密匝匝飄散開來,拖曳一地。
白敬齋聞到屋内有一股沉香木的氣味,越聞越有味道。
夢韻從書櫥内取出一部泛黃的畫集,輕輕地打開它,裡面是許多典雅飄逸的山水畫,有些沈周的風格。
那些畫的名字也起得有味道,《遠浦帆歸》《寒山遠鐘》《蒲柳人家》《竹林夕照》《霜染蘭亭》等。
白敬齋發現這些畫作的落款皆是香山居士,畫面上偶爾有淚痕。
又是香山居士。
香山居士是誰? 他一定是位神秘的人物。
“又是香山居士。
” 他不禁脫口而出。
夢韻掩上畫冊,有點怏怏不樂。
白敬齋轉換話題,“夢韻,你猜猜我是什麼職業?” 夢韻望着他的眼睛,想了想。
“作家?” 白敬齋搖搖頭。
“書法家。
” 白敬齋又搖頭。
“教書先生?” 白敬齋說:“不對。
” “是政府官吏?” 白敬齋想了想,說:“差不多。
” “什麼差不多,我猜你是個大壞蛋!” 夢韻咯咯地笑着。
“白先生,我看你對書法也頗有研究。
” 白敬齋謙虛地說:“談不上,談不上,書法之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才,我也是沾了一點墨汁。
” 夢韻說:“你也不用謙虛,你和媽媽的交談中,我已清楚,不知你練的是誰的書法?” 白敬齋說:“我喜歡唐朝張旭的草書,唐文宗時,李白詩歌、裴旻舞劍、張旭草書被稱為三絕。
張旭醉酒後,呼叫狂走,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複得,人稱張颠。
聞客語聲知貴賤,持花歌詠似狂颠。
唐代大詩人杜甫詠張旭草書雲:‘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及茲煩見示,滿目一凄恻。
悲風生微绡,萬裡起古色。
锵锵鳴玉動,落落群松直。
連山蟠其間,溟漲與筆力。
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峻拔為之主,暮年始轉極。
未知張王後,誰并百代則。
鳴呼東吳精,逸氣感清識。
楊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
念昔揮毫端,不獨觀酒德。
’杜甫說,他從張旭草書上可以看出那萬裡古色,陣陣悲風,一字字如相擊的玉器,铿锵作響,似挺拔的群松,氣宇軒昂,又像綿亘不斷的山峰、浩瀚無垠的大海,書法筆力深厚雄渾。
張旭的草書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 夢韻說:“我從張旭的草書中領略他如風回電馳,奇幻雜出,氣勢奔放,一瀉千裡,自然飄忽,翰逸神飛。
” 白敬齋說:“張旭有很強的觀察力和很高的悟性,他從自然的物象和聲音中,悟出意和神韻,把它融會到書法中來,升華成藝術的神韻。
張旭還與李白、賀知章等才子稱為酒中八仙,他們相聚飲酒,吟詩詠懷,各有收益。
張旭作《桃花溪》詩:‘隐隐飛橋隔野煙,石矶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抒發了他向往桃花源式的生活的思慕和向往。
” 夢韻說:“我記得張旭還有一首《山行留客》的詩:‘山光物态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拟歸。
縱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 白敬齋說:“夢韻,你的母親是書法教師,你在家中耳濡目染,你喜歡誰的書法?練的又是哪個大家的書法?” 夢韻撫了撫鬓發,眉毛一揚,“我喜歡宋代黃庭堅的書法,史書上評價他警悟、平易、笃孝、泊然。
警悟是說他極為聰慧,無所不知。
他的舅舅從他家經過,取書架上的書問他,他對答如流。
平易是指他為官不追求形式,而注重實效。
笃孝是說他是個孝子,百事孝為先。
他的母親多年生病,他侍候床側,衣不解帶;母親去世後,他過度哀傷,得了重病,幾乎喪命。
泊然是指他曾兩次被貶,但均坦然處之,不以遷谪為介意。
有一首他作的《青玉案》詞為證:‘煙中一線來時路。
極目送,歸鴻去。
第四陽關雲不度。
山胡新啭,子規言語。
正在人愁處。
憂能損性休朝暮。
憶我當年醉時句。
渡水穿雲心已許。
暮年光景,小軒南浦。
同卷西山雨。
’他對書法有獨到的見解,他主張寫字應意在筆先,意到筆到。
他特别強調書者的學問和人品,他說:‘餘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體現在蘇轼筆墨之間的淵博的學識,是很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原因所在。
他認為有了高深的學問,加上胸中有道義,書法就含有韻味。
” 白敬齋贊道:“夢韻,你說得太有道理了。
” 夢韻鋪開一幅三尺的宣紙,在一旁研墨。
“白先生,我想看看您寫的書法。
” 白敬齋說聲,“見笑了”,也不推辭,拿起中楷羊毫,揮揮灑灑,寫了一首五言絕句詩: 夢中有桃源,韻味太輕閑。
幸有青竹酒,福書杯中餐。
夢韻喜形于色地說:“你果然厲害,這是一首藏頭詩,謝謝你的祝福。
你的草書十分凄厲,内藏殺機,猶如狂風大作,冷氣襲人。
” 白敬齋暗忖:“這小女子也是厲害,說破英雄驚煞人!” 夢韻道:“白先生,你教我張旭草書如何?” 白敬齋笑道:“你太客氣了。
” 夢韻小嘴一撅,“不行,你必須教我!” 白敬齋說:“好。
” 夢韻接過白敬齋手中的毛筆,又鋪了一幅宣紙。
夢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