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秘的搭夥者
關燈
小
中
大
許由市理工大學東校區。
經過數年來慎重的考慮和規劃,校方終于決定拆除掉原有的四棟破舊不堪的宿舍樓,然後依照現代化學生宿舍的标準,在原址上建造起新宿舍樓。
然而,盡管這項工程是衆多在校住宿生一直期待和擁護的結果,但當消息真正公布開來的時候,卻引發了不少學生的擔憂。
這種擔憂源于校方近日做出的“校舍翻造期間,所有在校住宿生一律轉往南部分校區就學”的決定。
理工大學的南部分校設在鄰市,聽說是在一個十分偏僻、落後的鄉下地區,很多學生擔心去了那邊沒地方玩,不能再繼續“朝酒晚舞”的生活;而少數的熱愛學習的好孩子,則擔心那邊的教學質量和風氣沒這邊好,盡管這邊也不咋樣,但大家早已習慣了,生怕南校區那邊還要更差。
另外,也有一些學生對轉校之事充滿期待,這不,得知轉校消息的第一時間,三号樓714寝室的幾名女生就圍繞此事展開了讨論。
“我是無所謂了,反正在哪都是住校,沒什麼不方便的。
”第一個發言的是紀如萱,身份是法學系的第一校花——的候選人,令女伴們最羨慕的是,紀如萱有一個很優秀的男友,号稱東理工大四大帥哥之一的蔣小樓,因長得帥和才華橫溢而聞名于校内外,在這個沒有偶像的時代,蔣小樓卻是很多低年級女生的心中偶像,這的确很難得。
“況且,”紀如萱又補充道,“我在這破學校也呆夠了,換換環境也好。
” “也好?那邊可是鄉下,我不信你能住的慣。
估計三天不過就嚷着要回來了。
”邱素靈用一貫冷冰冰的語氣說道。
光聽她說話的語氣,就不難理解她為什麼會有“北極冰”這個外号了。
“鄉下怎麼了?我奶奶家就在鄉下,我小時候在那呆過好幾年,感覺很好玩啊。
” “那是小時候,小時候你還尿床呢,現在還尿嗎?” “你……給我滾!”紀如萱從床上操起個枕頭砸過去,臉上的笑容說明她沒有動氣。
幾人笑鬧了一陣,素有“花癡”之稱的牛芳往窗前的小桌上一趴,邊望着藍天白雲,邊自語似地說道:“不知道那邊的帥哥多不多哦,這個還是蠻值得期待的……” 話剛出口,便收到了不少于三名室友的白眼。
“花癡芳,除了男人你還能想點别的有意義的事情嗎?”寝室長劉曉曉走上前來,瞪着眼說道。
“我又沒想你男人,你着急什麼!再說了,我覺得想男人這件事也很有意義呀!” 劉曉曉轉過身,沖其他人聳了聳肩。
“可憐的孩子中毒太深,已經沒救了。
” “說真的哦,我們到那邊之後還要住在一起嗎?” “廢話!你難道想叛變革命隊伍?” “不不。
我們幾個就是陣亡也要躺在一起,哈哈。
”牛芳捂嘴笑起來。
這本是一句無心的玩笑話,沒想到日後不久竟成為了現實,此是後話。
終于到了正式搬遷的日子。
校園内各處都是忙碌的景象,幾乎每個學生都提着或大或小的行李,在宿舍樓和校門之間往來穿梭。
除了這些學生,還來了很多協助子女搬家的家長——這是一群比農民工(請原諒,我沒有诋毀農民工的意思)還要廉價、還要吃苦耐勞的勞動力,通常是提着最重的行李在前面開道,子女兩手空空地跟在後面,有感覺不好意思的,就掏出手機,給對象或朋友打打電話,意思是告訴旁邊人不是我不幹活,而是忙着呢。
校門外那條馬路上,停了一長排式樣統一的大客車,大約有十幾輛,是學校雇來運載學生用的。
此外還有很多私家車、出租車,全都擠在出校門的第一個路口,将原本就不太寬闊的馬路堵得水洩不通。
上午十點,女生寝室三号樓的714寝室終于拉開了窗簾,接着窗戶被推開,幾個腦袋一起擠了過來。
“可别說,真要走了,還真有點舍不得呢……”紀如萱俯視着樓下正對着窗戶的那個小花園,發表着臨别感言。
“花園一定也要拆了吧?” “還用問嗎,”劉曉曉接過話頭,跟着也向小花園瞅了一眼,“還記得你家老公夏天晚上在花園裡彈吉他的樣子,呵呵,以後再也看不見這道風景了。
” “是啊。
我好懷念他那時候……”牛芳話說到一半,赫然發現紀如萱正用異樣眼神望着自己,連忙擺手,“你可别誤會啊,我隻是懷念他唱的那些歌。
像崔健呀,黃家駒呀,張楚呀……” 紀如萱懶得理她,又轉回頭,與劉曉曉等人一同望着窗外發呆。
離窗戶不遠的地方,有兩棵高大的法國梧桐,紀如萱記得剛住進宿舍那年,它們就有宿舍樓高了。
繁茂的樹枝幾乎伸到了窗戶跟前,多少次遮擋了自己眺望遠方的視線,因而咒罵它們礙事,可現在,她竟有些為它們的命運擔憂——不知道拆樓的時候,這兩棵樹會不會被砍倒呢?還是被轉移到别的需要它們的地方,重新安家? 一群長尾巴喜鵲叽叽喳喳地從遠處飛來,落在其中一棵樹的樹冠上。
紀如萱饒有興緻地看着它們,心想喬遷見喜鵲,是好事情。
“我說,你們就在那閑看,不要過來收拾東西!”背後響起邱素靈埋怨的聲音,“待會兒我收拾完了就走,等你們是小狗!” “好了好了。
大家都去收拾東西吧,然後一起出發!”劉曉曉說着跑回到自己床鋪前開始打理東西。
實際昨天晚上,衆人已經各自将東西整理得差不多了,因而今晨沒用多少時間就結束了收拾工作,然後一行人手提肩扛着大包小包,離開了身後這間住了兩年半的寝室。
第一次集體出門沒有上鎖。
“嘿,這麼多家長來幫忙啊!”走在路上,牛芳為眼前所見的繁忙景象發表着感歎,“真是夠壯觀的,快趕上報名時的場面了。
我們寝室怎麼就沒有叫家長幫忙的呀?” “我可不敢通知他們。
”紀如萱搖着頭說,“反正都是在外地,在哪上學不一樣呢,免得他們又擔心這擔心那的。
” “是啊,我也沒敢跟我爸說。
”劉曉曉接口說道。
“哎,我是通知了,可我爸說他生意忙,不願意過來。
”牛芳歎了口氣,用力将背包往肩膀上提了提,“真是的,這麼沉的行李,累死個人……” 汽車開了約有兩個小時,路邊景色經曆了不知幾次繁華與荒蕪的更疊,最後停在一座盡管高大、但卻顯得十分破舊的校門前。
學生們陸續下車,以各班原輔導員為首,在馬路邊排成一字長龍陣,等待新校區的領導安排進校。
紀如萱所在班級正好排在龍尾巴上,離校門大概有百來米遠,背後不遠處
經過數年來慎重的考慮和規劃,校方終于決定拆除掉原有的四棟破舊不堪的宿舍樓,然後依照現代化學生宿舍的标準,在原址上建造起新宿舍樓。
然而,盡管這項工程是衆多在校住宿生一直期待和擁護的結果,但當消息真正公布開來的時候,卻引發了不少學生的擔憂。
這種擔憂源于校方近日做出的“校舍翻造期間,所有在校住宿生一律轉往南部分校區就學”的決定。
理工大學的南部分校設在鄰市,聽說是在一個十分偏僻、落後的鄉下地區,很多學生擔心去了那邊沒地方玩,不能再繼續“朝酒晚舞”的生活;而少數的熱愛學習的好孩子,則擔心那邊的教學質量和風氣沒這邊好,盡管這邊也不咋樣,但大家早已習慣了,生怕南校區那邊還要更差。
另外,也有一些學生對轉校之事充滿期待,這不,得知轉校消息的第一時間,三号樓714寝室的幾名女生就圍繞此事展開了讨論。
“我是無所謂了,反正在哪都是住校,沒什麼不方便的。
”第一個發言的是紀如萱,身份是法學系的第一校花——的候選人,令女伴們最羨慕的是,紀如萱有一個很優秀的男友,号稱東理工大四大帥哥之一的蔣小樓,因長得帥和才華橫溢而聞名于校内外,在這個沒有偶像的時代,蔣小樓卻是很多低年級女生的心中偶像,這的确很難得。
“況且,”紀如萱又補充道,“我在這破學校也呆夠了,換換環境也好。
” “也好?那邊可是鄉下,我不信你能住的慣。
估計三天不過就嚷着要回來了。
”邱素靈用一貫冷冰冰的語氣說道。
光聽她說話的語氣,就不難理解她為什麼會有“北極冰”這個外号了。
“鄉下怎麼了?我奶奶家就在鄉下,我小時候在那呆過好幾年,感覺很好玩啊。
” “那是小時候,小時候你還尿床呢,現在還尿嗎?” “你……給我滾!”紀如萱從床上操起個枕頭砸過去,臉上的笑容說明她沒有動氣。
幾人笑鬧了一陣,素有“花癡”之稱的牛芳往窗前的小桌上一趴,邊望着藍天白雲,邊自語似地說道:“不知道那邊的帥哥多不多哦,這個還是蠻值得期待的……” 話剛出口,便收到了不少于三名室友的白眼。
“花癡芳,除了男人你還能想點别的有意義的事情嗎?”寝室長劉曉曉走上前來,瞪着眼說道。
“我又沒想你男人,你着急什麼!再說了,我覺得想男人這件事也很有意義呀!” 劉曉曉轉過身,沖其他人聳了聳肩。
“可憐的孩子中毒太深,已經沒救了。
” “說真的哦,我們到那邊之後還要住在一起嗎?” “廢話!你難道想叛變革命隊伍?” “不不。
我們幾個就是陣亡也要躺在一起,哈哈。
”牛芳捂嘴笑起來。
這本是一句無心的玩笑話,沒想到日後不久竟成為了現實,此是後話。
終于到了正式搬遷的日子。
校園内各處都是忙碌的景象,幾乎每個學生都提着或大或小的行李,在宿舍樓和校門之間往來穿梭。
除了這些學生,還來了很多協助子女搬家的家長——這是一群比農民工(請原諒,我沒有诋毀農民工的意思)還要廉價、還要吃苦耐勞的勞動力,通常是提着最重的行李在前面開道,子女兩手空空地跟在後面,有感覺不好意思的,就掏出手機,給對象或朋友打打電話,意思是告訴旁邊人不是我不幹活,而是忙着呢。
校門外那條馬路上,停了一長排式樣統一的大客車,大約有十幾輛,是學校雇來運載學生用的。
此外還有很多私家車、出租車,全都擠在出校門的第一個路口,将原本就不太寬闊的馬路堵得水洩不通。
上午十點,女生寝室三号樓的714寝室終于拉開了窗簾,接着窗戶被推開,幾個腦袋一起擠了過來。
“可别說,真要走了,還真有點舍不得呢……”紀如萱俯視着樓下正對着窗戶的那個小花園,發表着臨别感言。
“花園一定也要拆了吧?” “還用問嗎,”劉曉曉接過話頭,跟着也向小花園瞅了一眼,“還記得你家老公夏天晚上在花園裡彈吉他的樣子,呵呵,以後再也看不見這道風景了。
” “是啊。
我好懷念他那時候……”牛芳話說到一半,赫然發現紀如萱正用異樣眼神望着自己,連忙擺手,“你可别誤會啊,我隻是懷念他唱的那些歌。
像崔健呀,黃家駒呀,張楚呀……” 紀如萱懶得理她,又轉回頭,與劉曉曉等人一同望着窗外發呆。
離窗戶不遠的地方,有兩棵高大的法國梧桐,紀如萱記得剛住進宿舍那年,它們就有宿舍樓高了。
繁茂的樹枝幾乎伸到了窗戶跟前,多少次遮擋了自己眺望遠方的視線,因而咒罵它們礙事,可現在,她竟有些為它們的命運擔憂——不知道拆樓的時候,這兩棵樹會不會被砍倒呢?還是被轉移到别的需要它們的地方,重新安家? 一群長尾巴喜鵲叽叽喳喳地從遠處飛來,落在其中一棵樹的樹冠上。
紀如萱饒有興緻地看着它們,心想喬遷見喜鵲,是好事情。
“我說,你們就在那閑看,不要過來收拾東西!”背後響起邱素靈埋怨的聲音,“待會兒我收拾完了就走,等你們是小狗!” “好了好了。
大家都去收拾東西吧,然後一起出發!”劉曉曉說着跑回到自己床鋪前開始打理東西。
實際昨天晚上,衆人已經各自将東西整理得差不多了,因而今晨沒用多少時間就結束了收拾工作,然後一行人手提肩扛着大包小包,離開了身後這間住了兩年半的寝室。
第一次集體出門沒有上鎖。
“嘿,這麼多家長來幫忙啊!”走在路上,牛芳為眼前所見的繁忙景象發表着感歎,“真是夠壯觀的,快趕上報名時的場面了。
我們寝室怎麼就沒有叫家長幫忙的呀?” “我可不敢通知他們。
”紀如萱搖着頭說,“反正都是在外地,在哪上學不一樣呢,免得他們又擔心這擔心那的。
” “是啊,我也沒敢跟我爸說。
”劉曉曉接口說道。
“哎,我是通知了,可我爸說他生意忙,不願意過來。
”牛芳歎了口氣,用力将背包往肩膀上提了提,“真是的,這麼沉的行李,累死個人……” 汽車開了約有兩個小時,路邊景色經曆了不知幾次繁華與荒蕪的更疊,最後停在一座盡管高大、但卻顯得十分破舊的校門前。
學生們陸續下車,以各班原輔導員為首,在馬路邊排成一字長龍陣,等待新校區的領導安排進校。
紀如萱所在班級正好排在龍尾巴上,離校門大概有百來米遠,背後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