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虎頭捉虱
關燈
小
中
大
戰争與和平之間,有政治掮客。
間諜與反間諜之中,有情報販子。
香港西營盤的半山區,有着一條稱為“醫院道”的馬路,那地方,醫院特别的多,而且有一家曆史悠久規模龐大的“那打素醫院”,也許就是那條馬路因此得名。
路面彎曲而傾斜,依着山勢地形開辟,柏油鋪的路面,也還相當的寬闊,有公共汽車的行駛線。
因為馬路是順山勢開辟而成,左面是一道用石頭砌成的山牆,山牆上面又是一條馬路,這就是香港有名的華貴住宅區“堅道”。
沿着馬路,樹木蔥翠,濃蔭蔽空,環境點綴得十分優美。
但因為地段的關系,這地區并不怎樣熱鬧,高樓大廈的洋房很少,機關商号也不多,大半為住戶人家,及星散的零售商店。
建築物都是順着山勢築成,排成梯形,高矮不一,有些二層樓的房屋,它的窗戶就和馬路的路面成水平線,當中是一道深坑,下望才是底樓,住戶人家必需要落下一行很深的石階才能進入屋子。
在醫院道中段,正對向普仁街東華醫路的側面,有着一座三層四開間門面的樓宇,原是租賃供人居住的公寓,但是在去年春季卻改變了。
門面經過裝修,占了左半面的兩個門面,兩旁裝上玻璃櫥窗,将當中的石柱除去,開出一個平面的大門。
由石階上去,是寬大的敞廳,兩旁全都空着,當中裝置一行長型的玻璃櫃台,沿牆釘滿格子闆架,俨然一個大商号的裝置。
開幕的那天,挂出一塊漆有五星旗的“華南文化供應公司”的招牌,大家才知道原來是共匪散播紅色毒菌的新機構。
以那間公司而言,顧名思義,自然是售賣書籍文具等類的用品。
但既然于做買賣,為什麼要選擇這種偏僻冷靜的地點呢?不消說,内中自然另有原因。
開幕的時間是上午九時,其時賀客雲集,汽車階級不少,全是些紅色重要份子。
場面鋪張揚厲,而且還請來一位名列影星的交際花剪彩。
當銀亮的剪刀将攔在大門口間的紅彩剪斷時,從三樓頂平台挂下的一串足有四丈餘長的鞭炮便燃着了,劈劈拍拍,震天價響,替平靜了上百年的醫院街造成空前未有過的熱鬧,把醫院裡的病人全驚擾得不得安甯。
晚間筵席大開,觥籌交錯,人聲喧嚣,直至午夜始告酒闌人散。
等到客人相繼離去時,醫院道才回複了原來的平靜。
正當工役收拾殘席之時,突如其來地有人打來一個奇異的電話。
“我要找你們的潘總經理說話!”對方的喉嚨蒼老,發音低沉,使人很難聽得清楚。
“你是誰?找總經理有什麼事?他喝醉酒啦!”接電話的是總經理的女秘書于芄小姐。
“不要問我是誰?你們号稱替人民服務,我卻是替你們服務,你們開的是供應社,供應的是文化,我供應的也是文化,叫你們的總經理來聽電話就是了……”對方又說。
這幾句話的聲音,比較響亮,聽得分明。
女秘書于芄聽到這一種含糊其詞的說話,以為是什麼無聊的人,故意來開玩笑,勃然大怒,罵了一聲:“豈有此理……”憤然将電話挂斷。
這個電話是裝置在總經理室内,距離書店的門市部,還要越過一個寬大的辦事處。
于芄小姐剛走到辦公室的門口,電話的鈴聲又響了。
于芄怒氣沖沖走了回來,執起電話筒,又出現了方才的聲音: “小姐!你的臉孔長得非常漂亮,但是你的頭腦,卻不如你的臉孔。
我有情報賣給你們,快叫你們的總經理來說話!” “情報?……”于芄表示驚詫。
“對了!有情報廉價出賣!” “你是誰?”于芄改變了語氣急問。
“我是販賣情報的——不必多問,叫你們的總經理來說話就是了!” “……你等着……”于芄放下聽筒,匆匆離開了經理室。
上樓的樓梯的裝設在門市部的末端,有着一條深長的走廊通進去。
由經理室出辦事處,有一個側門,是直通至樓梯口間的,這樣一來就不需要經門市部繞大圈子了。
二樓是貯書室,及一個密不透風,四周裝置防音闆的會議室,用來作他們書店以外的機密活動。
三樓才是宿舍,那局勢有點像旅館,當中是通行的走廊,兩旁排列着房間,總經理的寝室是在靠街面的位置。
于芄來到總經理的房前敲門。
“誰?”一個洪亮的聲音發自房内。
“潘總經理,有奇事發生了……”于芄喘着氣說。
她是個初出茅廬,未見過世面的女郎。
總經理潘文甲是個身材高大,秃頭頂,闊下巴,粗眉大眼,年約五十餘歲的中年人。
他并沒有喝醉酒,隻因為這間公司籌備倉促,他負有特别重大任務,雖在開張時候,也得于百忙中抽出時間來策劃今後的工作發展。
原來,這間所謂“文化供應公司”開門做生意,隻是一個幌子,實際上是共匪新成立的一個“滲透性”的間諜組織。
這組織并非屬于匪政權的特務機關“社會部”或“統戰部”的管轄,而是共黨“中央政治保衛局中南局華南分局”民族指揮部直轄下的一個機構,任務是指揮赤色文化喽羅,宣傳文化毒素,及蒐集國際情報。
因為香港瀕臨鐵幕的邊緣,地理上成為國際間諜活躍的中心,“情報貿易”的市場,所以這個機構在蒐集情報一方面,有其很大的計劃。
尤其當前的局勢,韓國停戰實現,共匪的侵略陰謀,向東南亞方面急遽發展,共匪為了配合這個新的陰謀,間諜組織在香港就更顯得重要。
這就是“華南文化供應公司”成立的原因。
潘文甲是個老特務,尤其擅長滲透工作,在匪政權的“社會部”、“統戰部”全擔任過角色,為匪政權建立過功績,地位也相當的高,共黨的組織對他非常信任。
這個“文化供應公司”,選定由他來負責主持,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共匪對他的信任,和他具有了何等樣的才幹了。
這時,潘文甲打開了房門,向于芄小姐說話:“什麼事情,值得大驚小怪的?” “有一個奇怪的人,打電話來,一定要和你說話!他說有情報出賣……”于芄急切地說。
“我們得小心!也許有人想藉此來探聽我們的公司真相!”潘文甲顯得很機警。
“他的電話來了兩次,一定要和你說話……”于芄有點尴尬。
“嗯,”潘文甲眨着眼睛一想
間諜與反間諜之中,有情報販子。
香港西營盤的半山區,有着一條稱為“醫院道”的馬路,那地方,醫院特别的多,而且有一家曆史悠久規模龐大的“那打素醫院”,也許就是那條馬路因此得名。
路面彎曲而傾斜,依着山勢地形開辟,柏油鋪的路面,也還相當的寬闊,有公共汽車的行駛線。
因為馬路是順山勢開辟而成,左面是一道用石頭砌成的山牆,山牆上面又是一條馬路,這就是香港有名的華貴住宅區“堅道”。
沿着馬路,樹木蔥翠,濃蔭蔽空,環境點綴得十分優美。
但因為地段的關系,這地區并不怎樣熱鬧,高樓大廈的洋房很少,機關商号也不多,大半為住戶人家,及星散的零售商店。
建築物都是順着山勢築成,排成梯形,高矮不一,有些二層樓的房屋,它的窗戶就和馬路的路面成水平線,當中是一道深坑,下望才是底樓,住戶人家必需要落下一行很深的石階才能進入屋子。
在醫院道中段,正對向普仁街東華醫路的側面,有着一座三層四開間門面的樓宇,原是租賃供人居住的公寓,但是在去年春季卻改變了。
門面經過裝修,占了左半面的兩個門面,兩旁裝上玻璃櫥窗,将當中的石柱除去,開出一個平面的大門。
由石階上去,是寬大的敞廳,兩旁全都空着,當中裝置一行長型的玻璃櫃台,沿牆釘滿格子闆架,俨然一個大商号的裝置。
開幕的那天,挂出一塊漆有五星旗的“華南文化供應公司”的招牌,大家才知道原來是共匪散播紅色毒菌的新機構。
以那間公司而言,顧名思義,自然是售賣書籍文具等類的用品。
但既然于做買賣,為什麼要選擇這種偏僻冷靜的地點呢?不消說,内中自然另有原因。
開幕的時間是上午九時,其時賀客雲集,汽車階級不少,全是些紅色重要份子。
場面鋪張揚厲,而且還請來一位名列影星的交際花剪彩。
當銀亮的剪刀将攔在大門口間的紅彩剪斷時,從三樓頂平台挂下的一串足有四丈餘長的鞭炮便燃着了,劈劈拍拍,震天價響,替平靜了上百年的醫院街造成空前未有過的熱鬧,把醫院裡的病人全驚擾得不得安甯。
晚間筵席大開,觥籌交錯,人聲喧嚣,直至午夜始告酒闌人散。
等到客人相繼離去時,醫院道才回複了原來的平靜。
正當工役收拾殘席之時,突如其來地有人打來一個奇異的電話。
“我要找你們的潘總經理說話!”對方的喉嚨蒼老,發音低沉,使人很難聽得清楚。
“你是誰?找總經理有什麼事?他喝醉酒啦!”接電話的是總經理的女秘書于芄小姐。
“不要問我是誰?你們号稱替人民服務,我卻是替你們服務,你們開的是供應社,供應的是文化,我供應的也是文化,叫你們的總經理來聽電話就是了……”對方又說。
這幾句話的聲音,比較響亮,聽得分明。
女秘書于芄聽到這一種含糊其詞的說話,以為是什麼無聊的人,故意來開玩笑,勃然大怒,罵了一聲:“豈有此理……”憤然将電話挂斷。
這個電話是裝置在總經理室内,距離書店的門市部,還要越過一個寬大的辦事處。
于芄小姐剛走到辦公室的門口,電話的鈴聲又響了。
于芄怒氣沖沖走了回來,執起電話筒,又出現了方才的聲音: “小姐!你的臉孔長得非常漂亮,但是你的頭腦,卻不如你的臉孔。
我有情報賣給你們,快叫你們的總經理來說話!” “情報?……”于芄表示驚詫。
“對了!有情報廉價出賣!” “你是誰?”于芄改變了語氣急問。
“我是販賣情報的——不必多問,叫你們的總經理來說話就是了!” “……你等着……”于芄放下聽筒,匆匆離開了經理室。
上樓的樓梯的裝設在門市部的末端,有着一條深長的走廊通進去。
由經理室出辦事處,有一個側門,是直通至樓梯口間的,這樣一來就不需要經門市部繞大圈子了。
二樓是貯書室,及一個密不透風,四周裝置防音闆的會議室,用來作他們書店以外的機密活動。
三樓才是宿舍,那局勢有點像旅館,當中是通行的走廊,兩旁排列着房間,總經理的寝室是在靠街面的位置。
于芄來到總經理的房前敲門。
“誰?”一個洪亮的聲音發自房内。
“潘總經理,有奇事發生了……”于芄喘着氣說。
她是個初出茅廬,未見過世面的女郎。
總經理潘文甲是個身材高大,秃頭頂,闊下巴,粗眉大眼,年約五十餘歲的中年人。
他并沒有喝醉酒,隻因為這間公司籌備倉促,他負有特别重大任務,雖在開張時候,也得于百忙中抽出時間來策劃今後的工作發展。
原來,這間所謂“文化供應公司”開門做生意,隻是一個幌子,實際上是共匪新成立的一個“滲透性”的間諜組織。
這組織并非屬于匪政權的特務機關“社會部”或“統戰部”的管轄,而是共黨“中央政治保衛局中南局華南分局”民族指揮部直轄下的一個機構,任務是指揮赤色文化喽羅,宣傳文化毒素,及蒐集國際情報。
因為香港瀕臨鐵幕的邊緣,地理上成為國際間諜活躍的中心,“情報貿易”的市場,所以這個機構在蒐集情報一方面,有其很大的計劃。
尤其當前的局勢,韓國停戰實現,共匪的侵略陰謀,向東南亞方面急遽發展,共匪為了配合這個新的陰謀,間諜組織在香港就更顯得重要。
這就是“華南文化供應公司”成立的原因。
潘文甲是個老特務,尤其擅長滲透工作,在匪政權的“社會部”、“統戰部”全擔任過角色,為匪政權建立過功績,地位也相當的高,共黨的組織對他非常信任。
這個“文化供應公司”,選定由他來負責主持,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共匪對他的信任,和他具有了何等樣的才幹了。
這時,潘文甲打開了房門,向于芄小姐說話:“什麼事情,值得大驚小怪的?” “有一個奇怪的人,打電話來,一定要和你說話!他說有情報出賣……”于芄急切地說。
“我們得小心!也許有人想藉此來探聽我們的公司真相!”潘文甲顯得很機警。
“他的電話來了兩次,一定要和你說話……”于芄有點尴尬。
“嗯,”潘文甲眨着眼睛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