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連理墓望鄉菊
關燈
小
中
大
其事終至慕家所知,驅逐升九。
升九别三娘于伊水河畔,二人隔河相望,淚水漣漣。
升九為悅三娘,言稱名就之時,必當返回。
三娘點頭無語,淚濕衣襟羅衫。
升九走後,三娘淚以度之,他人相勸,終至無言。
三娘每日立于伊水之邊,隔河相望,每日于此,以緻望穿秋水,無所惜焉。
三娘多思無寐,終成疾患,每日卧于病榻,咄念九哥。
不時一命休矣。
家人痛之,葬于伊水之邊。
無久,升九榮錦歸鄉。
聞三娘死訊,一時悲恸,暈至于地。
醒後奔至三娘墓前,抱墓痛哭。
淚水淵流不止,幹土為濕,感天憾地,雷雨隆隆。
升九哭至力竭,墓前死去。
衆鄉歎其癡,欲将其同三娘合墓同葬。
三娘家人不許,稱其身微卑賤。
衆鄉隻得于三娘墓邊築其墓,以葬升九。
年後,兩墓之間竟生奇怪枝條,雙層互疊,交相互連,極其成趣。
鄉人取名曰:連理枝。
兩墓亦被取名曰:連理墓。
後成詩曰: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葉清萍讀完墓碑上的文字,被兩個人的愛情感動,想起了秋哥,心念感傷,眼淚撲簌撲簌地流了下來,滴在了墓碑上。
葉清萍傷心地哭了一陣,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變化。
墓碑上的文字本來到了最後一段就沒了,下面的那塊沒有字迹。
可是被眼淚濕潤之後,竟然慢慢顯映出了文字,上面是這樣寫的: 連理墓本無别意,卻不曉因何,周圍長起漫天菊花,衆人慕名來觀賞,無不稱奇。
是日,一道士雲遊至此,蓦然愁眉不展,深思不語。
衆人問其為何。
道士曰:其墓怨氣沖天,需立刻鏟除。
衆人讪笑,不聽其雲。
許日過後,墓間凸現黑氣,似為黑雲,遇者無不駭色,隻得再尋道士。
道士念其連理之情感天撼地,不忍就此挖除連理墓。
遂立一石碑于地下,加以符咒,鎮之。
連理墓若久遠靜寂,則永無紛事;若被壞人利用,恐成大難。
須有心善重情者以淚滴墓,方得下文,得知破法,以除禍害。
其人必當信佛重禮,取水邊望鄉菊,圍連理墓圈之。
然則碎其墓碑,斷其連理之枝。
則其全部破解,連理墓不再存乎于世。
葉清萍看完這段文字,不由得佩服那個道士,竟能查出端倪,還留下破解之法的文字,實在是厲害。
看來這連理墓劍走偏鋒,容易走極端。
按照碑文來推測,張信忠肯定聽說了連理墓的厲害,就來到此處,用占星術找到墓碑,發現了連理墓的奧妙,然後加以利用。
他雖然看了碑文,但他是個沒有感情的吸血鬼,肯定不會感動得流淚,也就不會發現墓碑下面的内容,不知道以後如何破解連理墓。
他用邪術将墓中的慕三娘和杜升九複活,控制了他們的思想,以助蝠魔教一臂之力。
葉清萍忽然想起連理山莊,修建得十分古典别緻。
那裡應該是張信忠為籠絡慕三娘和杜升九而建立的,屍婆控制墓下屍鼈等怪獸,而且看到望鄉菊花之後反應異常,她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那個癡情女子慕飛雪了。
想到此,葉清萍不禁為這個女子傷感起來,“自古傷情多離别”。
同為女人,葉清萍更能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按照推理,張信忠應該把兩個人全部弄出來了,按照傳說中所說的那樣,兩個人一旦被複活,應該更加珍惜,時刻在一起才對,為什麼每次見到三娘,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呢?杜升九為什麼沒有陪伴左右呢? 葉清萍想得頭有些大,索性不再理會。
她穿過花叢,想到河邊采摘一些菊花。
雖然已過子時,但是明月當空,周圍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在月光的照映下,漫山的菊花顯得更加絢爛美麗。
葉清萍來到河邊,發現屍婆正站在那裡,遠遠眺望河畔。
葉清萍現在還不能确定她就是慕三娘。
不過看她的背影,看她的神情,和連理山莊畫裡的背影十分相像。
葉清萍就站在她的身後,她竟然沒有感覺到,還是隔着河畔,深情地遠望,好像世間一切都與她無關,她隻想在這裡等下去。
葉清萍又走近了一些,發現她的眼裡噙滿淚水。
葉清萍動了恻隐之心,走上前去,輕聲問道:“三娘,你在做什麼呢?” 屍婆竟然柔聲應道:“我在等我的九哥,他馬上就要回來了。
他說過,會一直陪在我身邊的。
”說完,她的眼淚流了下來。
葉清萍聞言,頓時想起秋哥,想起了兩個人一起的日子,眼淚也跟着流了下來。
她現在可以确定,屍婆就是傳說中的慕飛雪! 屍婆忽然念叨起來:“一葉不知秋,兩廂情悠悠。
誰家纖纖女,獨望孤水舟。
” 葉清萍脫口接了下面幾句:“為尋夢寐緣,坎盡千古愁。
愛若還鄉在,倚肩盡溫柔。
” 屍婆聽了,身子一顫。
葉清萍輕聲問道:“三娘,你是三娘嗎?你在這裡等你的九哥,是嗎?” 屍婆點了點頭:“是的,他說要回來,說要回來,說要我做他的新娘,說我是最漂亮的新娘。
”她的臉上滿洋溢着幸福。
葉清萍很納悶,屍婆平時殺人成性,怎麼現在變得這麼柔善?定眼一看,她的眼脈深處依然隐藏着一些兇光。
看來她的兇殘本性依然沒有改,隻不過到了河邊,想起了她的九哥,才變得這麼柔情。
葉清萍繼續問道:“三娘,你知道你以前做過什麼嗎?” 慕飛雪好像想起了什麼,她變得十分恐慌,雙手扯着頭發,大聲吼道:“我沒有做,我不想的,我不想……”她一邊吼着,一邊順着河邊狂奔而去。
葉清萍望着她的背影,歎了一口氣。
她不敢耽擱,趕緊在河邊采摘了一些望鄉菊花,回到了連理墓前。
她把菊花圍着墓放了一圈,然後說道:“在天願做比翼鳥,在
升九别三娘于伊水河畔,二人隔河相望,淚水漣漣。
升九為悅三娘,言稱名就之時,必當返回。
三娘點頭無語,淚濕衣襟羅衫。
升九走後,三娘淚以度之,他人相勸,終至無言。
三娘每日立于伊水之邊,隔河相望,每日于此,以緻望穿秋水,無所惜焉。
三娘多思無寐,終成疾患,每日卧于病榻,咄念九哥。
不時一命休矣。
家人痛之,葬于伊水之邊。
無久,升九榮錦歸鄉。
聞三娘死訊,一時悲恸,暈至于地。
醒後奔至三娘墓前,抱墓痛哭。
淚水淵流不止,幹土為濕,感天憾地,雷雨隆隆。
升九哭至力竭,墓前死去。
衆鄉歎其癡,欲将其同三娘合墓同葬。
三娘家人不許,稱其身微卑賤。
衆鄉隻得于三娘墓邊築其墓,以葬升九。
年後,兩墓之間竟生奇怪枝條,雙層互疊,交相互連,極其成趣。
鄉人取名曰:連理枝。
兩墓亦被取名曰:連理墓。
後成詩曰: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葉清萍讀完墓碑上的文字,被兩個人的愛情感動,想起了秋哥,心念感傷,眼淚撲簌撲簌地流了下來,滴在了墓碑上。
葉清萍傷心地哭了一陣,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變化。
墓碑上的文字本來到了最後一段就沒了,下面的那塊沒有字迹。
可是被眼淚濕潤之後,竟然慢慢顯映出了文字,上面是這樣寫的: 連理墓本無别意,卻不曉因何,周圍長起漫天菊花,衆人慕名來觀賞,無不稱奇。
是日,一道士雲遊至此,蓦然愁眉不展,深思不語。
衆人問其為何。
道士曰:其墓怨氣沖天,需立刻鏟除。
衆人讪笑,不聽其雲。
許日過後,墓間凸現黑氣,似為黑雲,遇者無不駭色,隻得再尋道士。
道士念其連理之情感天撼地,不忍就此挖除連理墓。
遂立一石碑于地下,加以符咒,鎮之。
連理墓若久遠靜寂,則永無紛事;若被壞人利用,恐成大難。
須有心善重情者以淚滴墓,方得下文,得知破法,以除禍害。
其人必當信佛重禮,取水邊望鄉菊,圍連理墓圈之。
然則碎其墓碑,斷其連理之枝。
則其全部破解,連理墓不再存乎于世。
葉清萍看完這段文字,不由得佩服那個道士,竟能查出端倪,還留下破解之法的文字,實在是厲害。
看來這連理墓劍走偏鋒,容易走極端。
按照碑文來推測,張信忠肯定聽說了連理墓的厲害,就來到此處,用占星術找到墓碑,發現了連理墓的奧妙,然後加以利用。
他雖然看了碑文,但他是個沒有感情的吸血鬼,肯定不會感動得流淚,也就不會發現墓碑下面的内容,不知道以後如何破解連理墓。
他用邪術将墓中的慕三娘和杜升九複活,控制了他們的思想,以助蝠魔教一臂之力。
葉清萍忽然想起連理山莊,修建得十分古典别緻。
那裡應該是張信忠為籠絡慕三娘和杜升九而建立的,屍婆控制墓下屍鼈等怪獸,而且看到望鄉菊花之後反應異常,她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那個癡情女子慕飛雪了。
想到此,葉清萍不禁為這個女子傷感起來,“自古傷情多離别”。
同為女人,葉清萍更能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按照推理,張信忠應該把兩個人全部弄出來了,按照傳說中所說的那樣,兩個人一旦被複活,應該更加珍惜,時刻在一起才對,為什麼每次見到三娘,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呢?杜升九為什麼沒有陪伴左右呢? 葉清萍想得頭有些大,索性不再理會。
她穿過花叢,想到河邊采摘一些菊花。
雖然已過子時,但是明月當空,周圍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在月光的照映下,漫山的菊花顯得更加絢爛美麗。
葉清萍來到河邊,發現屍婆正站在那裡,遠遠眺望河畔。
葉清萍現在還不能确定她就是慕三娘。
不過看她的背影,看她的神情,和連理山莊畫裡的背影十分相像。
葉清萍就站在她的身後,她竟然沒有感覺到,還是隔着河畔,深情地遠望,好像世間一切都與她無關,她隻想在這裡等下去。
葉清萍又走近了一些,發現她的眼裡噙滿淚水。
葉清萍動了恻隐之心,走上前去,輕聲問道:“三娘,你在做什麼呢?” 屍婆竟然柔聲應道:“我在等我的九哥,他馬上就要回來了。
他說過,會一直陪在我身邊的。
”說完,她的眼淚流了下來。
葉清萍聞言,頓時想起秋哥,想起了兩個人一起的日子,眼淚也跟着流了下來。
她現在可以确定,屍婆就是傳說中的慕飛雪! 屍婆忽然念叨起來:“一葉不知秋,兩廂情悠悠。
誰家纖纖女,獨望孤水舟。
” 葉清萍脫口接了下面幾句:“為尋夢寐緣,坎盡千古愁。
愛若還鄉在,倚肩盡溫柔。
” 屍婆聽了,身子一顫。
葉清萍輕聲問道:“三娘,你是三娘嗎?你在這裡等你的九哥,是嗎?” 屍婆點了點頭:“是的,他說要回來,說要回來,說要我做他的新娘,說我是最漂亮的新娘。
”她的臉上滿洋溢着幸福。
葉清萍很納悶,屍婆平時殺人成性,怎麼現在變得這麼柔善?定眼一看,她的眼脈深處依然隐藏着一些兇光。
看來她的兇殘本性依然沒有改,隻不過到了河邊,想起了她的九哥,才變得這麼柔情。
葉清萍繼續問道:“三娘,你知道你以前做過什麼嗎?” 慕飛雪好像想起了什麼,她變得十分恐慌,雙手扯着頭發,大聲吼道:“我沒有做,我不想的,我不想……”她一邊吼着,一邊順着河邊狂奔而去。
葉清萍望着她的背影,歎了一口氣。
她不敢耽擱,趕緊在河邊采摘了一些望鄉菊花,回到了連理墓前。
她把菊花圍着墓放了一圈,然後說道:“在天願做比翼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