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借船舵說話;第三,你對蘇家的背景有所了解,當林海若來大港後洋洋突然失蹤,你就懷疑此事似乎跟我有關;第四,以你的偵破能力,自然對這枚船舵仔細研究過,已斷定它本身沒有秘密,所以你也在等我出現。
今天你來到這裡,就是想從航海模型的交易市場尋找新的突破。
因為,你知道,就算你不找我,我也會找你,尤其是現在這個關鍵時刻。
” 蕭邦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隻是說:“你為什麼也想找我?” “因為這起案子,非比尋常。
”蘇浚航頓了一下,繼續說,“我逃生後,便默默調查,找到了一些線索,同時也漸漸明白:在大港這個圈子裡,無人能夠一舉翻案,除非借助強大的外力。
說得明白一些,‘12·21’海難已成鐵闆一塊,除了那些死難者,極少有人真正想翻案。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人,一直也在默默關注,但他也顯得力不從心。
” “這個人是誰?”蕭邦問。
“就是靳峰副局長。
”蘇浚航說,“應該說,靳副局長掌握的材料比較全,在參與專家調查組時,他已經大緻有了一個輪廓。
但那時風雲激蕩,與這起海難有關的人更是人人自危,靳副局長認識到以自己的能力,無法左右這起海難的結局,因此按兵不動,等待強勁的外力。
” 蕭邦點點頭。
對這一點,他實際上已非常清楚。
“而蕭先生就是這個外力。
”蘇浚航繼續說,“當然,将你看成這股外力的前端,可能更準确一些。
” 蕭邦笑了笑,說道:“當我走進這家店時,我就有種感覺,覺得擺在前面的那些作品,凝聚着一種悲憤。
” “哦?”蘇浚航目光一閃,“難道蕭先生能從那些模型上看出制作者的情緒?” “正如店主所言,那些作品,是出自一位專家之手。
”蕭邦正色說,“這些船舵,雖然大小不一,但每一件作品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就是制作者下刀狠、重、穩,有時甚至手在顫抖。
雖然經過修改,填補了缺陷,上了色,但如果用手仔細觸摸,仍然能夠感覺出那種深深的悲憤已刻印在船舵上。
” 蘇浚航長長地歎了口氣,說道:“蕭先生所言極是。
但請你想一想,一個死裡逃生、背負罪責、心懷大恨的人,又如何能讓心靜如止水?不過,還是因為我修煉不夠啊。
” 蕭邦說:“蘇先生過謙了。
我想,任何人有你一半的遭遇,可能早就崩潰了。
而蘇先生卻能靜靜地在這裡制作模型,以宣洩憤懑,令蕭邦佩服!” 這句話說得真誠,蘇浚航的嘴角不禁猛地抽動了一下。
“我其實不應該再活着。
”良久,蘇浚航才澀聲說,“我應該同遇難者一起遠去,離開這個世界……但我活着,是為了讨回一個公道!” 公道?蕭邦心裡一沉。
他非常想知道兩年前12月21日這天,“巨鲸”号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他知道,對于像蘇浚航這樣的人,如果他不願意說,問破天也白搭。
所以他沒有說話,但做出了一個傾聽的姿式。
“我知道蕭先生非常想知道出事那天,船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蘇浚航回過神來,定定地看着蕭邦,“那是一場噩夢!無數次,我都在夜半被這個噩夢驚醒。
可是,我必須告訴你,我雖然經曆了那場災難,到現在也未完全搞清楚到底是誰制造了這起海難。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隻有親曆者才最清楚真相,而事實上,真相不在船上。
” “什麼?”蕭邦略微吃了一驚,“難道出事的當天,并沒有什麼可疑的地方嗎?” “那倒不是。
”蘇浚航說,“‘12·21’海難看似是一個突發事件,但實際上它是諸多因素的集合體。
這裡面,有陰謀,也有客觀的巧合。
” “你所說的‘客觀巧合’指的是什麼?”蕭邦問。
“簡單地說,就是海況和船況。
”蘇浚航說,“我查過資料,應該說‘12·21’海難發生在當天,海上突然出現的風暴,是百年不遇的。
也就是說,即使這條船上沒有任何陰謀,海難悲劇也将不可避免地發生,隻是程度可能沒有那麼嚴重而已。
因為‘巨鲸’号客滾輪,本身就存在船舶缺陷,穩性和救生設備都很差。
這條船,原本是日本制造的舊船,經過改裝後賣給我們的,其适航水域是按日本近海海況的要求來設計的,不适合出事海域的海況。
這一點,我有責任,因為這條船,是我批準購進的。
而且,出事的當天,我就在船上做安全檢查。
蕭先生,我是一個罪人,我對不起那些遇難者和他們的親人!” 蕭邦略感意外。
蘇浚航說來說去,竟将罪責往自己身上攬。
他繼續喝着水,沒有說話。
今天你來到這裡,就是想從航海模型的交易市場尋找新的突破。
因為,你知道,就算你不找我,我也會找你,尤其是現在這個關鍵時刻。
” 蕭邦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隻是說:“你為什麼也想找我?” “因為這起案子,非比尋常。
”蘇浚航頓了一下,繼續說,“我逃生後,便默默調查,找到了一些線索,同時也漸漸明白:在大港這個圈子裡,無人能夠一舉翻案,除非借助強大的外力。
說得明白一些,‘12·21’海難已成鐵闆一塊,除了那些死難者,極少有人真正想翻案。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人,一直也在默默關注,但他也顯得力不從心。
” “這個人是誰?”蕭邦問。
“就是靳峰副局長。
”蘇浚航說,“應該說,靳副局長掌握的材料比較全,在參與專家調查組時,他已經大緻有了一個輪廓。
但那時風雲激蕩,與這起海難有關的人更是人人自危,靳副局長認識到以自己的能力,無法左右這起海難的結局,因此按兵不動,等待強勁的外力。
” 蕭邦點點頭。
對這一點,他實際上已非常清楚。
“而蕭先生就是這個外力。
”蘇浚航繼續說,“當然,将你看成這股外力的前端,可能更準确一些。
” 蕭邦笑了笑,說道:“當我走進這家店時,我就有種感覺,覺得擺在前面的那些作品,凝聚着一種悲憤。
” “哦?”蘇浚航目光一閃,“難道蕭先生能從那些模型上看出制作者的情緒?” “正如店主所言,那些作品,是出自一位專家之手。
”蕭邦正色說,“這些船舵,雖然大小不一,但每一件作品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就是制作者下刀狠、重、穩,有時甚至手在顫抖。
雖然經過修改,填補了缺陷,上了色,但如果用手仔細觸摸,仍然能夠感覺出那種深深的悲憤已刻印在船舵上。
” 蘇浚航長長地歎了口氣,說道:“蕭先生所言極是。
但請你想一想,一個死裡逃生、背負罪責、心懷大恨的人,又如何能讓心靜如止水?不過,還是因為我修煉不夠啊。
” 蕭邦說:“蘇先生過謙了。
我想,任何人有你一半的遭遇,可能早就崩潰了。
而蘇先生卻能靜靜地在這裡制作模型,以宣洩憤懑,令蕭邦佩服!” 這句話說得真誠,蘇浚航的嘴角不禁猛地抽動了一下。
“我其實不應該再活着。
”良久,蘇浚航才澀聲說,“我應該同遇難者一起遠去,離開這個世界……但我活着,是為了讨回一個公道!” 公道?蕭邦心裡一沉。
他非常想知道兩年前12月21日這天,“巨鲸”号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他知道,對于像蘇浚航這樣的人,如果他不願意說,問破天也白搭。
所以他沒有說話,但做出了一個傾聽的姿式。
“我知道蕭先生非常想知道出事那天,船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蘇浚航回過神來,定定地看着蕭邦,“那是一場噩夢!無數次,我都在夜半被這個噩夢驚醒。
可是,我必須告訴你,我雖然經曆了那場災難,到現在也未完全搞清楚到底是誰制造了這起海難。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隻有親曆者才最清楚真相,而事實上,真相不在船上。
” “什麼?”蕭邦略微吃了一驚,“難道出事的當天,并沒有什麼可疑的地方嗎?” “那倒不是。
”蘇浚航說,“‘12·21’海難看似是一個突發事件,但實際上它是諸多因素的集合體。
這裡面,有陰謀,也有客觀的巧合。
” “你所說的‘客觀巧合’指的是什麼?”蕭邦問。
“簡單地說,就是海況和船況。
”蘇浚航說,“我查過資料,應該說‘12·21’海難發生在當天,海上突然出現的風暴,是百年不遇的。
也就是說,即使這條船上沒有任何陰謀,海難悲劇也将不可避免地發生,隻是程度可能沒有那麼嚴重而已。
因為‘巨鲸’号客滾輪,本身就存在船舶缺陷,穩性和救生設備都很差。
這條船,原本是日本制造的舊船,經過改裝後賣給我們的,其适航水域是按日本近海海況的要求來設計的,不适合出事海域的海況。
這一點,我有責任,因為這條船,是我批準購進的。
而且,出事的當天,我就在船上做安全檢查。
蕭先生,我是一個罪人,我對不起那些遇難者和他們的親人!” 蕭邦略感意外。
蘇浚航說來說去,竟将罪責往自己身上攬。
他繼續喝着水,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