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以。
不過,我也有一個小小的條件。
”林海若說,“除非蕭先生也将自身的真實情況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 “我?”蕭邦笑了,“我的真實情況,就是莫名其妙地參與了這起海難事故的調查,就這麼簡單。
” 林海若歎了口氣,說道:“我就知道蕭先生不肯說。
畢竟,我們還不是很了解啊。
是的,我也調查過你的情況,你的公開身份是轉業軍人,《華夏新聞周刊》的記者,曾以老戰友身份加入孟中華先生的真相調查集團,當了幾天挂名副總。
但是,你的問題跟我的問題一樣,我不妨作一下對比:以我的條件,難道非得嫁給蘇老船長才有前途嗎?難道非得操心藍鲸和這起海難不可嗎?而你也一樣,你曾是一名優秀軍人,完全可以通過正規途徑轉業到一個不錯的國家機構,過安穩的日子。
可是,你卻選擇自主擇業,自己開公司,結果賠了錢,不得已才應聘到《華夏新聞周刊》這樣的事業單位去做記者。
可是,蕭先生似乎從未做過專職的文字工作,又不是小年輕了,似乎不太合情理吧?再說,一個記者,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險到大港調查‘12·21’海難嗎?這就如同我好端端的不去搞我的法律本行,卻卷入這場海難一樣,無法讓人信服。
” 蕭邦一時語塞。
這個林海若的厲害,實在出乎他意料之外。
本來自己是抱着“少說話,多打探”的想法,能套出多少就套出多少,未料到林海若竟反客為主,将自己繞進去了。
“靳峰副局長也問過相同的問題。
”蕭邦知道林海若這一軍已經将得他沒了退路,隻得應付,“我曾對他說過,我不能告訴他。
盡管我的身份,已引起很多猜測,但我隻能說,對‘12·21’海難的複查,我不去做,也會有人去做!因為,人們有知道真相的權利!” 林海若突然發現蕭邦的面容變得剛毅,猶如鐵鑄一般,那雙不大的眼睛,放射出一種令人生畏的寒芒。
她不由得心裡一緊。
“如果你願意告訴我這第七個問題,我當然十分感謝。
但就算你不告訴我,我遲早也會知道。
實話告訴你,我已發過誓,不将這起海難查個水落石出,我決不退出,除非我中途死于非命!”蕭邦的話擲地有聲。
林海若終于将目光縮了回去。
她歎了口氣,說道:“其實我知道你是不會說的,因此,我就想到了第八個問題,那就是你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單獨找你談。
難道,我單獨找你談,就是為了将你想知道而我又恰好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訴你嗎?” 蕭邦當然也想到了這一層。
今天,林海若前面講的六個問題,的确給了他不少信息,應該是很有收獲。
但以林海若的精明,又為何要找他談這些?這裡頭一定有原因。
但到底是什麼原因,蕭邦猜不出。
“有一件事,你也許是知道的。
”林海若擡起頭,“其實你并不是第一個想弄清‘12·21’海難真相的人。
在這起海難發生以後,靳峰局長應該說是第一個參與調查的警探,但奇怪的是靳局長對外界從未透露過哪怕是一丁點看法,他選擇了緘默。
以他的身份,這很不正常。
而在他之後,明裡暗裡來調查這起海難的人,不下十個。
這些人要麼是公安機關的探員,要麼是地下調查人員,所采用的手段五花八門。
有的從技術層面入手,分析船舶結構,甚至跑到‘巨鲸’号殘骸所在地黃海船廠,試圖從船上找到《航海日志》;有的采用非法手段竊聽相關人員的談話,甚至連下作的色情手段都用上了。
可是,兩年過去了,這些調查人員都像一陣風一樣消失了。
接着,你帶着某種神秘突然來到了大港,開始攪這池渾水。
與前面那些探案人員不同的是,你出現後,就有人相繼死亡。
洪文光、王建勳、劉小芸、孟欣,都離奇地死了。
當然,你也差點光榮犧牲。
這說明,你的手段比前面那些人要高,而且來頭比前面那些人要大。
” 蕭邦聽着,慢慢就明白了:林海若找他私下裡談,其實就是想摸他的底。
但他沒想到林海若話鋒一轉,“請蕭先生别疑心我想知道你的來曆,其實你是什麼來曆,并不重要,重要是的你有決心查出事故的真相,這就夠了。
我講這些,隻想說明一個問題:這起海難的複查,為什麼阻力那麼大?不錯,你已經懷疑到我們蘇氏家族,甚至覺得蘇老船長有可能是主謀。
但請你分析一下,孟中華與蘇家根本扯不上關系,他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你甚至有謀殺你的嫌疑?靳局長對此案應該非常清楚,可他為何一直不表态?還有就是小馬,我剛才提到過,他的行為有些異常。
況且,他在大港獨立做事已非一日,就算蘇老船長也不是百分之百了解他。
再就是王建勳的死,太過離奇,居然到現在仍未發現蛛絲馬迹。
這些事情串到一起,你不覺得事情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嗎?換句話說,你所遇到的人,不過是棋子罷了,
不過,我也有一個小小的條件。
”林海若說,“除非蕭先生也将自身的真實情況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 “我?”蕭邦笑了,“我的真實情況,就是莫名其妙地參與了這起海難事故的調查,就這麼簡單。
” 林海若歎了口氣,說道:“我就知道蕭先生不肯說。
畢竟,我們還不是很了解啊。
是的,我也調查過你的情況,你的公開身份是轉業軍人,《華夏新聞周刊》的記者,曾以老戰友身份加入孟中華先生的真相調查集團,當了幾天挂名副總。
但是,你的問題跟我的問題一樣,我不妨作一下對比:以我的條件,難道非得嫁給蘇老船長才有前途嗎?難道非得操心藍鲸和這起海難不可嗎?而你也一樣,你曾是一名優秀軍人,完全可以通過正規途徑轉業到一個不錯的國家機構,過安穩的日子。
可是,你卻選擇自主擇業,自己開公司,結果賠了錢,不得已才應聘到《華夏新聞周刊》這樣的事業單位去做記者。
可是,蕭先生似乎從未做過專職的文字工作,又不是小年輕了,似乎不太合情理吧?再說,一個記者,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險到大港調查‘12·21’海難嗎?這就如同我好端端的不去搞我的法律本行,卻卷入這場海難一樣,無法讓人信服。
” 蕭邦一時語塞。
這個林海若的厲害,實在出乎他意料之外。
本來自己是抱着“少說話,多打探”的想法,能套出多少就套出多少,未料到林海若竟反客為主,将自己繞進去了。
“靳峰副局長也問過相同的問題。
”蕭邦知道林海若這一軍已經将得他沒了退路,隻得應付,“我曾對他說過,我不能告訴他。
盡管我的身份,已引起很多猜測,但我隻能說,對‘12·21’海難的複查,我不去做,也會有人去做!因為,人們有知道真相的權利!” 林海若突然發現蕭邦的面容變得剛毅,猶如鐵鑄一般,那雙不大的眼睛,放射出一種令人生畏的寒芒。
她不由得心裡一緊。
“如果你願意告訴我這第七個問題,我當然十分感謝。
但就算你不告訴我,我遲早也會知道。
實話告訴你,我已發過誓,不将這起海難查個水落石出,我決不退出,除非我中途死于非命!”蕭邦的話擲地有聲。
林海若終于将目光縮了回去。
她歎了口氣,說道:“其實我知道你是不會說的,因此,我就想到了第八個問題,那就是你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單獨找你談。
難道,我單獨找你談,就是為了将你想知道而我又恰好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訴你嗎?” 蕭邦當然也想到了這一層。
今天,林海若前面講的六個問題,的确給了他不少信息,應該是很有收獲。
但以林海若的精明,又為何要找他談這些?這裡頭一定有原因。
但到底是什麼原因,蕭邦猜不出。
“有一件事,你也許是知道的。
”林海若擡起頭,“其實你并不是第一個想弄清‘12·21’海難真相的人。
在這起海難發生以後,靳峰局長應該說是第一個參與調查的警探,但奇怪的是靳局長對外界從未透露過哪怕是一丁點看法,他選擇了緘默。
以他的身份,這很不正常。
而在他之後,明裡暗裡來調查這起海難的人,不下十個。
這些人要麼是公安機關的探員,要麼是地下調查人員,所采用的手段五花八門。
有的從技術層面入手,分析船舶結構,甚至跑到‘巨鲸’号殘骸所在地黃海船廠,試圖從船上找到《航海日志》;有的采用非法手段竊聽相關人員的談話,甚至連下作的色情手段都用上了。
可是,兩年過去了,這些調查人員都像一陣風一樣消失了。
接着,你帶着某種神秘突然來到了大港,開始攪這池渾水。
與前面那些探案人員不同的是,你出現後,就有人相繼死亡。
洪文光、王建勳、劉小芸、孟欣,都離奇地死了。
當然,你也差點光榮犧牲。
這說明,你的手段比前面那些人要高,而且來頭比前面那些人要大。
” 蕭邦聽着,慢慢就明白了:林海若找他私下裡談,其實就是想摸他的底。
但他沒想到林海若話鋒一轉,“請蕭先生别疑心我想知道你的來曆,其實你是什麼來曆,并不重要,重要是的你有決心查出事故的真相,這就夠了。
我講這些,隻想說明一個問題:這起海難的複查,為什麼阻力那麼大?不錯,你已經懷疑到我們蘇氏家族,甚至覺得蘇老船長有可能是主謀。
但請你分析一下,孟中華與蘇家根本扯不上關系,他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你甚至有謀殺你的嫌疑?靳局長對此案應該非常清楚,可他為何一直不表态?還有就是小馬,我剛才提到過,他的行為有些異常。
況且,他在大港獨立做事已非一日,就算蘇老船長也不是百分之百了解他。
再就是王建勳的死,太過離奇,居然到現在仍未發現蛛絲馬迹。
這些事情串到一起,你不覺得事情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嗎?換句話說,你所遇到的人,不過是棋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