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有這麼幾種可能。

    ”蕭邦分析,“第一,弄走洋洋的人,是為了要挾蘇老船長,迫使蘇老船長就範;第二,是為了敲詐一筆錢财;第三,是為了嫁禍他人,引起混亂,陰謀者好渾水摸魚。

    ” 孟欣暗服。

    蕭邦三言兩語一分析,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在她看來,第三種可能性最大。

     果然,蕭邦說:“你或許會認為第三種可能性最大。

    但我卻認為第一種可能性最大。

    ” “為什麼?”孟欣問。

     “因為,蘇老船長來大港的消息,已經不再是秘密。

    當然,他今天沒有來。

    但他來與不來,其實關系并不大。

    關鍵是,他來大港的目的是什麼?找出了這個原因,才能推測出洋洋被綁架的真正原因。

    隻要找出這個原因,就有希望查出洋洋的下落。

    ” “你認為蘇老船長來大港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孟欣問。

     “隻有一個,就是‘12·21’海難。

    ”蕭邦說,“如果說得再具體一些,隻有兩個字:報仇。

    為兒子報仇。

    事隔兩年,蘇老船長顯然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證據,此次來大港,是勢在必得!” “那麼照你的推斷,綁架洋洋的人,就是要阻止蘇老船長報仇?”孟欣問。

     “是的。

    ”蕭邦看了她一眼,“你認為誰會阻止蘇老船長報仇呢?” “隻有一種人。

    ”孟欣說,“就是‘12·21’海難的制造者。

    ” “你隻想到一個方面。

    ”蕭邦說,“還有一種人也可能成為蘇老船長的對手。

    ” “哪一種?”孟欣問。

     “‘12·21’海難的受益者。

    ”蕭邦說,“這種人雖然沒有參與這起事故的預謀,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他們不願意看到真相浮出水面。

    因為找到了真相,那他們得到的一切就會成為泡影。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們也會這樣做。

    ” “什麼?”孟欣倒吸了一口涼氣,“你說這起驚天動地的大海難,居然還會有人受益?” “多數事情,都像一枚硬币一樣,有正反兩面。

    ”蕭邦說,“這起海難讓很多人遭受沉重打擊,但也有少數人的确得到了利益。

    所以,任何事情,就看你從哪種角度去看了。

    ” 孟欣默默地琢磨着這句話。

    她的腦筋突然轉了一下彎。

    她偷偷地看了一眼蕭邦,心裡隻想着一件事:自己的命運被弄成今天這樣,如果從自己的角度看,是否也“合理”呢? 蕭邦沒有看她,繼續說:“比方說你,就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

    你一邊努力地證明自己的剛強,想盡辦法獲取你想要的;另一方面,你又不時用社會的道德規範來對照自己,讓自己非常痛苦。

    其實,有些事是自己本身改變不了的。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太微弱了。

    ” 孟欣隻覺心頭有潮水湧起。

    這潮水來勢太兇猛,終于從她的眼裡迸濺而出。

     蕭邦的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劃開了她心上的毒瘤。

     她痛。

    但她覺得好涼快! 如果不是在大庭廣衆之下,她會毫不猶豫地紮進蕭邦的懷裡,痛哭一場。

     她突然覺得恐懼已變得不再重要。

    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人理解她,對她來說已足夠。

    生與死,何足道哉! 她正要趁熱打鐵,将這個話題繼續下去,蕭邦卻改了話題。

     “現在我想知道,襲擊你的那個蒙面人的形體特征。

    ”他打斷了她如潮的思緒。

     孟欣猛然回過神來。

    她為自己剛才的失态感到羞愧。

    幸好她是個百變的女人,因此,她可以讓自己的天空突降暴雨,也可以馬上雨過天晴。

     “一米七八左右,精瘦,略帶一點山東口音,眼裡藏着兇光,穿一雙陸戰靴,下盤根基極穩,出手快,年齡大約在三十歲上下。

    ”孟欣抹幹眼淚,又恢複了常态。

     “我知道他是誰了。

    ”蕭邦眼裡放着光。

     “是誰?”孟欣問。

     “小馬。

    ”蕭邦說,“他是蘇老船長的養子,在海軍陸戰隊服過役,其身手恐怕在老孟和我之上。

    ” 孟欣瞪大了眼睛。

    她領教過小馬的厲害。

    這是個令人無法安然入睡的人。

     一切都很簡單:小馬的弟弟失蹤了,他懷疑到孟欣,因此找上門來要人。

     可是孟欣并沒有綁架他的弟弟。

    他要孟欣晚上九點交人,上哪兒找人去? 孟欣束手無策。

     蕭邦沉思了一會兒,突然說:“有一個辦法,能夠讓小馬不再找你麻煩。

    ” “什麼辦法?”孟欣差點跳了起來。

     “讓他知道,綁架洋洋的人并不是你。

    ”蕭邦說。

     孟欣又坐了回去。

    這是個地球人都明白的道理。

    要讓小馬知道綁架洋洋的人并不是孟欣,其難度并不比找到洋洋低。

     但既然蕭邦說有辦法,孟欣就相信他能夠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