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個三十多歲,都驚恐地睜着眼睛,看來是被突如其來的災難吓傻了。
葉雁鳴顯然是受了傷,臉上全是血。
他上身隻穿着一件毛衣,而把皮衣脫給了那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自己凍得直發抖。
我們誰也沒有說話,随着皮筏子漂移,等待着救援的船隻。
然而過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沒有等到救助。
又一個浪頭打來,我們的皮筏子在惡浪中無法承受四個人的重量,眼看就要沉下去。
這時,葉雁鳴做出了決定,他咬緊牙關,嘶啞着嗓子對我喊:‘老洪,我拜托你了,照顧好她們,我要走了……’然後,他突然松開了手,一翻身掉進了海中……”洪文光講着講着,淚水漫出了眼眶,良久不語。
“他沒再浮起來?”蕭邦似乎被感動了,心有不甘地問。
“風浪很大,四面又沒有船隻來營救,水溫很低,他又受了傷,怎麼會浮起來?況且,他是為了我們的生還做出的決定,他是将生的希望留給了我們呀!”洪文光用手抓扯着頭發,悲痛到了極點。
“那後來呢?那兩位女士獲救了嗎?” “這就是我一直不敢講葉雁鳴的原因。
我對不起葉雁鳴啊!那兩位女同志,一個勁地哭,我那時體力全失,又悲傷過度,根本無法幫助她們。
這時又一個惡浪打過來,我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時,我已躺在漁民的家裡了。
皮筏子不見了,那兩個女同志也不見了。
後來我才知道,我是被海浪沖上岸的,碰到了沿岸搜救的漁民,才保住了這條命。
” 蕭邦看着這位淚流滿面的建材商人,想找出幾句話來安慰他,但又不知說什麼好。
他知道今天的收獲是巨大的,至少他知道葉雁鳴的确死了。
因為,他手裡掌握的第一手音像資料可以向葉雁痕證明。
十分鐘後,洪文光送走了這位陌生的訪客。
然後,他變戲法似的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個小小的錄音機,摁了一下倒帶鍵。
聽着磁帶沙沙的聲響,他拿起一把梳子,輕輕地梳理被手指弄亂了的頭發。
雲台市經濟開發區“龍翔服裝市場”二廳A3号攤位,王玉梅一如既往地與顧客砍着價。
中午時分,她打開已經有些涼的盒飯,剛剛扒了一口,口袋裡的手機就響了。
“是王玉梅嗎?”電話裡傳來一個沙啞的男中音,王玉梅的心緊縮了一下。
“你是哪位?” “錢都收到了嗎?”對方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事情辦好了,另一半下午就彙到你的賬上。
要注意,馬上來的這位記者很厲害,不該說的不要亂說,該說的要說到位。
上次給你的那份資料,都背會了嗎?” “會……會了。
”王玉梅結結巴巴地說,“不過,他要是不按這些問題提問,我該怎麼辦?” “你真有那麼笨嗎?”對方說,“凡是資料以外的問題,你就說不知道,或者說想不起來了,懂嗎?” 王玉梅沉默着。
“看在錢和你兒子性命的份上,你看着辦吧!”不等王玉梅再說什麼,對方挂了電話。
冷汗從她蠟黃的臉上滲出。
她再也沒有心情吃這頓簡單的午餐。
整個下午,她都無心再做生意,眼睛不停地往市場門口看。
當她透過沾滿了灰塵的落地玻璃窗看見一輛黑色的廣州本田在市場大門外停下,從車上走下一個标槍般的男人時,她突然恢複了鎮定。
她慢慢地将一張被汗水浸透了的紙揉成團,扔進紙簍裡。
“你是王玉梅?”那個男人站在她的攤位前,直接向她發問。
“我是。
請問您是?”王玉梅将手邊的一件羊毛衫疊好,打量着來人。
來人一米八左右,黑黑的臉,雙眼皮,胡子刮得鐵青,隻是那雙眼睛如夜空的星一樣,閃着光。
“我叫蕭邦,是《華夏新聞周刊》的記者。
今天來,是想采訪你。
” “采訪我?”王玉梅居然笑了笑,“我有什麼好采訪的?一個賣服裝的,會有什麼新聞?” “還記得兩年前12月21号那天的事嗎?”蕭邦直盯她的眼睛。
王玉梅的身體微微顫了一下。
她避開蕭邦灼人的目光,低下頭,輕輕地說:“怎麼不記得?那是我死過一回的日子。
” “你願意再講講那天發生的事情嗎?”也許蕭邦覺得自己的行為太不像一個記者了,便降低了聲調,“那麼多遇難者家屬,都想知道他們的親人到底遭遇了一場什麼樣的劫難。
你願意幫幫他們嗎?” “可是,兩年前已經有記者采訪過了,大家不是都知道了嗎?”王玉梅不解。
“以前刊登的新聞并不詳細。
我需要細節,更細的細節。
你隻須将那天的情形再講一遍就可以了。
當然,最好講一些你上次沒有談到的細節。
”蕭邦在提示她。
“好吧。
就在這裡嗎?”王玉梅問。
“要不然到外面去也行。
我請你喝杯飲料吧。
”蕭邦環視了一下四周,市場裡人來人往,很亂。
“可是……可是我還要做生意。
”王玉梅半步都沒有挪動。
“那就在這裡吧。
”蕭邦笑了笑。
王玉梅突然覺得,這
葉雁鳴顯然是受了傷,臉上全是血。
他上身隻穿着一件毛衣,而把皮衣脫給了那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自己凍得直發抖。
我們誰也沒有說話,随着皮筏子漂移,等待着救援的船隻。
然而過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沒有等到救助。
又一個浪頭打來,我們的皮筏子在惡浪中無法承受四個人的重量,眼看就要沉下去。
這時,葉雁鳴做出了決定,他咬緊牙關,嘶啞着嗓子對我喊:‘老洪,我拜托你了,照顧好她們,我要走了……’然後,他突然松開了手,一翻身掉進了海中……”洪文光講着講着,淚水漫出了眼眶,良久不語。
“他沒再浮起來?”蕭邦似乎被感動了,心有不甘地問。
“風浪很大,四面又沒有船隻來營救,水溫很低,他又受了傷,怎麼會浮起來?況且,他是為了我們的生還做出的決定,他是将生的希望留給了我們呀!”洪文光用手抓扯着頭發,悲痛到了極點。
“那後來呢?那兩位女士獲救了嗎?” “這就是我一直不敢講葉雁鳴的原因。
我對不起葉雁鳴啊!那兩位女同志,一個勁地哭,我那時體力全失,又悲傷過度,根本無法幫助她們。
這時又一個惡浪打過來,我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時,我已躺在漁民的家裡了。
皮筏子不見了,那兩個女同志也不見了。
後來我才知道,我是被海浪沖上岸的,碰到了沿岸搜救的漁民,才保住了這條命。
” 蕭邦看着這位淚流滿面的建材商人,想找出幾句話來安慰他,但又不知說什麼好。
他知道今天的收獲是巨大的,至少他知道葉雁鳴的确死了。
因為,他手裡掌握的第一手音像資料可以向葉雁痕證明。
十分鐘後,洪文光送走了這位陌生的訪客。
然後,他變戲法似的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個小小的錄音機,摁了一下倒帶鍵。
聽着磁帶沙沙的聲響,他拿起一把梳子,輕輕地梳理被手指弄亂了的頭發。
雲台市經濟開發區“龍翔服裝市場”二廳A3号攤位,王玉梅一如既往地與顧客砍着價。
中午時分,她打開已經有些涼的盒飯,剛剛扒了一口,口袋裡的手機就響了。
“是王玉梅嗎?”電話裡傳來一個沙啞的男中音,王玉梅的心緊縮了一下。
“你是哪位?” “錢都收到了嗎?”對方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事情辦好了,另一半下午就彙到你的賬上。
要注意,馬上來的這位記者很厲害,不該說的不要亂說,該說的要說到位。
上次給你的那份資料,都背會了嗎?” “會……會了。
”王玉梅結結巴巴地說,“不過,他要是不按這些問題提問,我該怎麼辦?” “你真有那麼笨嗎?”對方說,“凡是資料以外的問題,你就說不知道,或者說想不起來了,懂嗎?” 王玉梅沉默着。
“看在錢和你兒子性命的份上,你看着辦吧!”不等王玉梅再說什麼,對方挂了電話。
冷汗從她蠟黃的臉上滲出。
她再也沒有心情吃這頓簡單的午餐。
整個下午,她都無心再做生意,眼睛不停地往市場門口看。
當她透過沾滿了灰塵的落地玻璃窗看見一輛黑色的廣州本田在市場大門外停下,從車上走下一個标槍般的男人時,她突然恢複了鎮定。
她慢慢地将一張被汗水浸透了的紙揉成團,扔進紙簍裡。
“你是王玉梅?”那個男人站在她的攤位前,直接向她發問。
“我是。
請問您是?”王玉梅将手邊的一件羊毛衫疊好,打量着來人。
來人一米八左右,黑黑的臉,雙眼皮,胡子刮得鐵青,隻是那雙眼睛如夜空的星一樣,閃着光。
“我叫蕭邦,是《華夏新聞周刊》的記者。
今天來,是想采訪你。
” “采訪我?”王玉梅居然笑了笑,“我有什麼好采訪的?一個賣服裝的,會有什麼新聞?” “還記得兩年前12月21号那天的事嗎?”蕭邦直盯她的眼睛。
王玉梅的身體微微顫了一下。
她避開蕭邦灼人的目光,低下頭,輕輕地說:“怎麼不記得?那是我死過一回的日子。
” “你願意再講講那天發生的事情嗎?”也許蕭邦覺得自己的行為太不像一個記者了,便降低了聲調,“那麼多遇難者家屬,都想知道他們的親人到底遭遇了一場什麼樣的劫難。
你願意幫幫他們嗎?” “可是,兩年前已經有記者采訪過了,大家不是都知道了嗎?”王玉梅不解。
“以前刊登的新聞并不詳細。
我需要細節,更細的細節。
你隻須将那天的情形再講一遍就可以了。
當然,最好講一些你上次沒有談到的細節。
”蕭邦在提示她。
“好吧。
就在這裡嗎?”王玉梅問。
“要不然到外面去也行。
我請你喝杯飲料吧。
”蕭邦環視了一下四周,市場裡人來人往,很亂。
“可是……可是我還要做生意。
”王玉梅半步都沒有挪動。
“那就在這裡吧。
”蕭邦笑了笑。
王玉梅突然覺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