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法〕讓居伊·蘇密
19世紀40年代,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發生了一樁異常可怕的謀殺案,全城為之震驚。
但那時候正好處在所謂的“淘金熱”的高潮。
在此之前一兩年,消息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說内陸各處發現大量黃金。
這個消息似乎一點不像假的,這使得人們都瘋狂起來了,讓年輕的、年老的、瘸腿的,甚至瞎子,全都蜂擁到給說得像煞有介事的埃爾多拉多那一帶去。
本來收入可以,生活不愁,年複一年安安靜靜地過日子的人家,一下子被卷進了這股熱潮。
于是變賣了他們的家産,買來鍋子、斧子、鏟子、鶴嘴鋤以及其他東西,背起他們的行囊,出發到傳說中遍地金塊的神秘地區去。
他們有家産可賣,那還算是幸運的,有許多人本來就一無所有,卻想象可以弄來一袋一袋黃金,也就跟着其他人去了,結果很可能隻是餓死。
在我們澳大利亞的這一段曆史中,驚人地記下了人的輕信、愚蠢、惡念、失望和死亡。
這股浪潮包括各色人等:牧師、銀行家、地主、船主、商人、店主、水手、工人、學者和文盲,他們全都給迷住了。
人性中最壞的激情暴露無遺。
憎恨、妒忌、貪婪、狠毒。
牧師不比乞丐好,學者不比文盲好。
所謂文明的那層薄紗給抛棄了,野性在“黃金,黃金”的狂呼中表露無遺。
那些試圖到那神秘的内陸去探險的人,有許多再也沒有回來,直到今天也不知道他們的屍骨埋在了哪裡。
有些人回來了,可是受盡饑餓折磨,眼睛深陷,他們看到了那麼多死亡,講出來的事情叫人毛骨悚然。
然而關于黃金的消息如此使人暈頭轉向,他們把什麼危險和會受到的苦難全都抛諸腦後,還是出發到那一無所知的地區去,成百成千的人死在路上。
這許多人中不少的經曆本身就是最悲慘最動人的故事。
再說,當時那個墨爾本和今天的墨爾本完全是兩碼事。
當時那個地方還叫作“帳篷城”,隻有一些用帆布和木頭搭建的小屋,僅有少數房子比較像樣一些。
在所有房子當中,最神氣的要算是“傑克遜公寓”了,它是用木頭和石頭蓋起來的。
經營這家公寓的是傑克遜夫婦。
關于這對夫婦,他們的來曆大家一無所知,隻知道他們幾年前從美國來到這塊殖民地。
傑克遜是個航海的人,他買了一艘帆船,駕駛着它沿海岸開來開去做生意,不過生意做得并不成功。
最後他那艘帆船觸礁沉沒,于是傑克遜和一直跟他一起航行的妻子上了岸,就在當時的“帳篷城”,亦即如今的墨爾本這個地方蓋起了一座木屋,出售煙酒雜貨。
他們的買賣做得挺興旺,很快就蓋起了在當時來說十分神氣的這座房子,開起了“傑克遜公寓”,也就是分房間出租、供應膳宿的旅館。
傑克遜身高六英尺,肌肉發達,氣力過人,據說他能從地上舉起重達三百鎊的一箱幹豌豆,舉到離頭頂一臂距離的地方。
不過他長相不佳,眉毛很低,兩隻小眼睛顯得很狡猾,脾氣特别暴躁。
不過他的妻子顯然對他百依百順,言聽計從。
傑克遜太太的樣子和她丈夫截然相反,個子很小,臉色很白,雙頰透紅,一雙呆滞的藍眼睛,頭發亞麻色,而她丈夫的頭發是烏黑的。
這對夫妻開辦了他們那家公寓不久,住進了哈維夫婦,他們剛從英國來。
他們和其他人一樣,要到這殖民地來碰碰運氣。
這兩對夫婦似乎很快就十分親密,極其融洽地居住在一起。
哈維先生是一位機修工,身強力壯,樣樣活兒都拿得起來,給周圍的人打打零工,很受歡迎。
他的太太十分漂亮,和藹可親,沒多久就得到大家的喜歡,因為她鋼琴彈得好,歌也唱得好,随時給大家助興,什麼人需要音樂的時候,她都高高興興去幫忙。
他們真是天生的一對,過得很不錯。
那股淘金熱潮來了,在第一批去那迷人地方趕浪頭的人當中,就有這位哈維先生。
他走了以後,太太仍然住在“傑克遜公寓”裡。
過了大約八個月,哈維先生回來了,很快就傳開,說他帶回了價值幾千英鎊的金塊和金沙。
他在城裡待了四星期,在這段期間,夫婦兩人什麼也沒有說,也沒有否認,看來,傳說的大緻不假。
這時他購置了全套裝備,包括帳篷、爐子、挖掘工具和沖洗工具。
接着他又走了,他的太太依然住在“傑克遜公寓”。
她買很多漂亮衣服和珠寶首飾。
于是人們又紛紛傳言,這位藍眼睛、亞麻色頭發的小個子婦人是墨爾本最富有的女人。
但那時候正好處在所謂的“淘金熱”的高潮。
在此之前一兩年,消息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說内陸各處發現大量黃金。
這個消息似乎一點不像假的,這使得人們都瘋狂起來了,讓年輕的、年老的、瘸腿的,甚至瞎子,全都蜂擁到給說得像煞有介事的埃爾多拉多那一帶去。
本來收入可以,生活不愁,年複一年安安靜靜地過日子的人家,一下子被卷進了這股熱潮。
于是變賣了他們的家産,買來鍋子、斧子、鏟子、鶴嘴鋤以及其他東西,背起他們的行囊,出發到傳說中遍地金塊的神秘地區去。
他們有家産可賣,那還算是幸運的,有許多人本來就一無所有,卻想象可以弄來一袋一袋黃金,也就跟着其他人去了,結果很可能隻是餓死。
在我們澳大利亞的這一段曆史中,驚人地記下了人的輕信、愚蠢、惡念、失望和死亡。
這股浪潮包括各色人等:牧師、銀行家、地主、船主、商人、店主、水手、工人、學者和文盲,他們全都給迷住了。
人性中最壞的激情暴露無遺。
憎恨、妒忌、貪婪、狠毒。
牧師不比乞丐好,學者不比文盲好。
所謂文明的那層薄紗給抛棄了,野性在“黃金,黃金”的狂呼中表露無遺。
那些試圖到那神秘的内陸去探險的人,有許多再也沒有回來,直到今天也不知道他們的屍骨埋在了哪裡。
有些人回來了,可是受盡饑餓折磨,眼睛深陷,他們看到了那麼多死亡,講出來的事情叫人毛骨悚然。
然而關于黃金的消息如此使人暈頭轉向,他們把什麼危險和會受到的苦難全都抛諸腦後,還是出發到那一無所知的地區去,成百成千的人死在路上。
這許多人中不少的經曆本身就是最悲慘最動人的故事。
再說,當時那個墨爾本和今天的墨爾本完全是兩碼事。
當時那個地方還叫作“帳篷城”,隻有一些用帆布和木頭搭建的小屋,僅有少數房子比較像樣一些。
在所有房子當中,最神氣的要算是“傑克遜公寓”了,它是用木頭和石頭蓋起來的。
經營這家公寓的是傑克遜夫婦。
關于這對夫婦,他們的來曆大家一無所知,隻知道他們幾年前從美國來到這塊殖民地。
傑克遜是個航海的人,他買了一艘帆船,駕駛着它沿海岸開來開去做生意,不過生意做得并不成功。
最後他那艘帆船觸礁沉沒,于是傑克遜和一直跟他一起航行的妻子上了岸,就在當時的“帳篷城”,亦即如今的墨爾本這個地方蓋起了一座木屋,出售煙酒雜貨。
他們的買賣做得挺興旺,很快就蓋起了在當時來說十分神氣的這座房子,開起了“傑克遜公寓”,也就是分房間出租、供應膳宿的旅館。
傑克遜身高六英尺,肌肉發達,氣力過人,據說他能從地上舉起重達三百鎊的一箱幹豌豆,舉到離頭頂一臂距離的地方。
不過他長相不佳,眉毛很低,兩隻小眼睛顯得很狡猾,脾氣特别暴躁。
不過他的妻子顯然對他百依百順,言聽計從。
傑克遜太太的樣子和她丈夫截然相反,個子很小,臉色很白,雙頰透紅,一雙呆滞的藍眼睛,頭發亞麻色,而她丈夫的頭發是烏黑的。
這對夫妻開辦了他們那家公寓不久,住進了哈維夫婦,他們剛從英國來。
他們和其他人一樣,要到這殖民地來碰碰運氣。
這兩對夫婦似乎很快就十分親密,極其融洽地居住在一起。
哈維先生是一位機修工,身強力壯,樣樣活兒都拿得起來,給周圍的人打打零工,很受歡迎。
他的太太十分漂亮,和藹可親,沒多久就得到大家的喜歡,因為她鋼琴彈得好,歌也唱得好,随時給大家助興,什麼人需要音樂的時候,她都高高興興去幫忙。
他們真是天生的一對,過得很不錯。
那股淘金熱潮來了,在第一批去那迷人地方趕浪頭的人當中,就有這位哈維先生。
他走了以後,太太仍然住在“傑克遜公寓”裡。
過了大約八個月,哈維先生回來了,很快就傳開,說他帶回了價值幾千英鎊的金塊和金沙。
他在城裡待了四星期,在這段期間,夫婦兩人什麼也沒有說,也沒有否認,看來,傳說的大緻不假。
這時他購置了全套裝備,包括帳篷、爐子、挖掘工具和沖洗工具。
接着他又走了,他的太太依然住在“傑克遜公寓”。
她買很多漂亮衣服和珠寶首飾。
于是人們又紛紛傳言,這位藍眼睛、亞麻色頭發的小個子婦人是墨爾本最富有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