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驚與變 律法與江湖

關燈
枉費你是堂堂錦衣衛總旗,竟然知法犯法。

    ” 薛懷安聽了崔執的話,一改剛才吊兒郎當無所謂的态度,低眉稍做思考,說:“崔總旗的意思我明白,我等執法,自然要以律法為綱。

    但是,崔總旗覺得,這律法就一定能做到不偏不倚、天下公平嗎?假使一個惡人,明明作惡多端,卻拿不到他半點兒證據,崔總旗就要放了他?” “正是。

    沒有證據,薛總旗為何說這人作惡多端?因為他恰巧出現在罪案現場?抑或他長得兇惡?還是曾與你有私人恩怨?”說罷,崔執輕笑一聲,口氣略帶譏诮地問,“薛總旗,律法并非能判定善惡,也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但是,這就是你我要維護的東西,你不是到了如今的位置,都沒有這樣的自覺吧?” 薛懷安的确沒有這樣的自覺。

     一直以來,令他所着迷的是在那些散亂的蛛絲馬迹中尋找真相的樂趣,以及将罪犯抓獲時除暴安良的心理滿足。

    在這樣的樂趣與滿足之後,他自以為也維護了律例。

    如今崔執一句一句問話逼壓過來,薛懷安隻覺得心上一陣又一陣迷茫,仿佛忽然失掉心裡一直存在的某塊基石,一時連思考的方向也無從尋覓。

     沉吟好一會兒,薛懷安才從紛亂的思緒中回神兒,道:“崔總旗,既然如此,你抓我一個人回去便好了。

    雖然我手上沒劍,但是我可以借劍殺人,也可以把兇器扔入水裡。

    ” “薛總旗,這可由不得你,這裡所有人要一并帶走。

    ”崔執說完,示意身邊的錦衣衛上去抓人。

     傅沖見了立時要抽劍,薛懷安卻大叫一聲:“傅兄,不可。

    ” 随即他轉向崔執說:“崔總旗,我們跟你走,還請崔總旗看在同朝為官的分兒上,不要傷了和氣。

    ” 崔執見薛懷安似乎是服軟的意思,也不好不給面子,遂吩咐舵手側船,讓二人上來,又吩咐人将那小艇和漁船拖着,一并往港口而去。

     帆船才一靠岸,薛懷安忽地轉身面向崔執,從懷中掏出一把精巧的火槍,槍口直指面前冷峻的黑臉錦衣衛,道:“崔總旗,抱歉。

    今日大人所言的确讓懷安有所反思,故此,懷安被依律定罪亦無話可說。

    可是,大人所言抛開人心之善惡情義,恕在下無法有此自覺。

    ” 說完,他微微側臉示意傅沖貼近自己。

    傅沖會意,走近薛懷安幾步,側耳傾聽。

     “搶匪牙齒黑黃,看來喜食槟榔,大約是湖廣人,服過兵役或者混過黑道,身上有舊槍傷,彈丸似乎還有幾顆留在後背愈合的老傷中,故此應該會常去買鎮痛藥。

    另外,他應該住在外城。

    傅兄,憑這些線索你動用江湖關系,盡快找出這些人的藏身之地,我怕等到錦衣衛找出此人身份時,他們早就無蹤影了。

    ” 傅沖聽了,神色一變,深黑眸中暗潮湧動,可是見此情形,也不多說什麼,果斷地應道:“放心,定當不負所托。

    ”說罷,轉身躍下船,發足飛奔,轉眼就消失在車馬喧嚣的碼頭。

     薛懷安見傅沖已經跑得遠了,丢下槍,對面帶怒意的崔執嘿嘿笑道:“崔總旗,其實你也知道是冤枉我們了,大人要是有氣,盡可以撒在我一人身上,何必為難大家。

    大人也知道德茂的大東家在京城交友廣泛,我們各退一步吧。

    ” 崔執并非不知道德茂的勢力,隻是他心中有自己的堅持,故而甚是看不慣薛懷安這樣半官半江湖的做派,可是為官之道他畢竟還是懂的,不想真的和甯家鬧僵,原本隻是想抓了薛懷安和傅沖,在牢裡扣上十天半月,一來給他們點兒顔色看看,二來省得他們擅做主張,妨礙自己查案。

    然而事到如今,自己卻是退不得了,冷聲道:“退一步可以,本官倒要看看甯家如何折騰。

    不過,薛總旗拿槍對着本官,這怎麼算?” 薛懷安不想真的和崔執鬧崩了,一攤手,擺出合作的誠意,說:“崔總旗,我把我現在所查到的線索都告訴你,你也可以憑借這些去查找搶匪,也許會比傅沖還快,我們合作吧。

    ” 不想這話正正戳在崔執的死穴上。

    他為人驕傲,雖然年紀輕輕就官封缇騎總旗,卻是經年累月憑辦案功績一步步提升而來的,故而原本就看不上像薛懷安這樣憑借一個機遇就扶搖直上的人物,此時見薛懷安這麼一說,一擺手,拒絕道:“不用費心,我們各自憑本事查案。

    不過,薛大人至少要在千戶所大牢關上半個月,恐怕已經沒機會看到最後誰有本事抓到搶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