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驚與變 麻煩的同僚

關燈
安,對甯霜說:“甯少東家可以放心,這案子從泉州府千戶到我們南鎮撫司郭指揮使都極其重視,特令本官全權負責此案的調查。

    到今時為止,所有與本案相關人等的口供均已錄完,城内開始層層搜索,這些搶匪一定跑不出泉州城。

    ” “哦?大人這麼肯定搶匪沒有逃出去?”甯霜問。

     “匪人不是甯少東家帶人去追的嗎?追入魚市追丢的,對吧?”崔執明知故問,餘光瞥一下在一邊佯裝專心喝茶實則豎着耳朵偷聽的薛懷安,才緩緩續道,“照理說,匪人棄馬躲入魚市這個泉州城中午以前最熱鬧繁雜之地是個不錯的計策,但是細細一想,卻是下策。

    ” “那何為上策?”甯霜道。

     “上策,就是應該在搶劫銀号之前,想好怎樣以最快的方法沖出泉州城,這樣的話,隻要城外再有一處能夠換馬的接應,他們就可以甩掉追兵逃入山野,那時候,就是我們錦衣衛,也沒什麼好法子可想。

    然後,這些人便可以用搶走的幾千銀圓先安安穩穩過上三年五載的尋常日子,等風聲不再那麼緊了,自然可以在黑市出手那些價值連城的珍寶。

    ” “崔大人的意思是,這些搶匪隻是些思慮不周的江湖草莽,所以沒有想好萬全的退路嗎?” “似乎可以這麼說,但卻又有些說不通。

    以這些人搶劫銀号的前半程來看,簡單卻有效,不可謂不高明。

    就算是後來逃入魚市,似乎也是早有準備,那些棄馬屁股上被馬販子烙下的印記都被全部重新烙花了,斷了我們日後去馬市尋蹤的線索。

    魚市氣味複雜,地上又到處是傾倒的污水,錦衣衛趕到後也沒法子用狗在魚市裡辨别氣味,以這些來看,顯然是早就考量過對付我們錦衣衛的追查該用什麼法子。

    但如此一來,卻失了能逃出泉州城的先機,要知道,在魚市他們隻能步行,就算之後能再換馬,那麼趕到城門的時候,應該也是我們下令封鎖城門之後了。

    ” “咳咳。

    ”薛懷安按捺不住心頭之癢,先假咳了幾聲,才接話道,“可能是,他們原先的計劃被什麼意外打亂,所以用了下策。

    ” 崔執濃眉微微一壓,盯牢薛懷安問:“薛大人為何如此說,可曾是打探出什麼其他線索?” “不曾。

    ”薛懷安當即答道,臉上卻挂着有些揶揄味道的笑容。

     薛懷安這般有些挑釁的态度,簡直就是街頭頑童故意惹事以後,仍期待着對方能繼續和自己糾纏胡鬧的渾蛋模樣。

    甯霜瞪了他一眼,圓場道:“崔大人,我想,薛大人的意思是,當時我武師們追趕得很急,這樣大隊人馬在泉州街頭追逐,城門官在高處的城門樓上估計遠遠就能發現異狀,會在城門口阻攔吧。

    ” 崔執仍是看住薛懷安,卻并不見有任何惱色,說:“的确,所以說呢,這些人還是謀算不夠,沒有想過該怎樣拖延住追兵,又或者,真如薛大人所言,被什麼意外打亂了安排。

    ” 薛懷安聽到這話,思緒便被拉回那些用來炸馬廄的黃色炸藥之上,神思飄移,眼中現出茫茫之色,不再接話,把崔執晾在了一邊。

     崔執不知薛懷安是這麼個腦筋會急轉的沒譜兒之人,臉上露出薄怒之色。

    陪坐一旁的傅沖顯然也察覺氣氛忽冷,忙解圍道:“其實是不是有意外也無關緊要,崔大人辦案手段高明,相信無論怎樣狡詐的匪人也難逃大人的手掌。

    ” 雖然明顯是為了緩和氣氛而說的誇贊之詞,可是由傅沖口中而出時,着實有種并非恭維的誠懇之感,崔執便未再與薛懷安計較,轉對甯霜和傅沖二人道:“如果不出意外,半月之内本官當可給甯少東家一個交代。

    ” 甯霜有些不敢相信,問:“大人這麼肯定,難不成已經找到了線索?” “與線索無關,這些匪人犯了個最大的錯誤,便是以為在這泉州城之内,憑借他們幾人就能鬥過有組織的錦衣衛。

    ” 有組織的錦衣衛,是使這個帝國龐大城市正常運轉的重要齒輪。

    大多數情形下,他們并非執行探案的工作,而是像一條一條細密的梳齒一樣,無聲無息地梳理着人口衆多、繁華又雜亂的城市。

    他們記錄戶籍,确認每個新生兒的到來和老者的離去,确認每處房屋裡所居何人,掌控外來人口的流動變化。

    他們布下明索暗線,了解黑的白的各色生意往來,在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範圍内,允許小偷、竊賊甚至更肮髒的存在。

    他們和各種勢力之間建立起不可言說卻利益明确、界限分明的底線,隻要不越過界限,保持這城市平穩向前運轉的表面常态,便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但是,一旦有人魯莽地打破了這個局面,這些平日裡細細密密,甚至看上去有些煩瑣的組織鋪墊便會立時發揮效用,像一台精密機床般開始運轉,将這城市看上去紛亂無序的皮毛緩緩梳理一番,找到那兩三隻破壞和諧的小跳蚤,再輕輕碾死。

     崔執,頭腦清晰,條理分明,高效且無情,顯然是操作這機床的好手。

    這似乎是,除去沉浸于黃色炸藥迷思中的薛懷安之外,屋中所有人都相信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