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花與槍 鋼
關燈
小
中
大
初荷知道薛懷安雖然是個公認好說話的人,可是一旦他真的下定了什麼決心,卻是萬難動搖,故而這一路上,她極是乖巧,關于杜小月案子的進展半分也不去打聽,一進惠安城中,便和薛懷安分了手,獨自往鐵匠鋪子趕去。
惠安城原本的三家鐵匠鋪子,到了今年年初,就隻剩下一家。
說起來,這雖然隻是一時一地不打眼兒的變化,卻和這八九十年來南北間變幻的風雲有關。
當初清人入關之後勢如破竹,一路南下,一直打到長江邊上才由于地勢阻礙給了南明一段時日喘息。
然而因為早前潰敗得太快,南明兵将士氣低迷,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樣隔江對峙的局面并不能維持很久。
但這時,名不見經傳的南方官吏張昭于朝堂請命帶兵抗擊清軍,并在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勝利之後,暫時穩住了局面。
若隻是冒出個張昭,或許他也無法靠一己之力挽大廈于将頃。
偏此時,散落在北方各處的李自成舊部突然又活躍起來,依仗不知從哪裡得來的先進火器,把清廷搞得很是頭疼。
南明則任命張昭為内閣首輔,這憑空冒出來的年輕首輔腦子裡有很多前無古人的想法,其中之一便是大力發展鋼鐵冶煉和制造業。
到了近十年,有實力的鋼鐵商人已經成功地将鐵匠鋪子趕出了南明的大城市,而如今,就算在惠安這等的小城,煉鐵小作坊也終因無法和從貴陽這樣的鋼鐵重鎮運來的量産鐵具競争而關門大吉。
而唯一剩下的這一家,則完全是因為老闆心思活絡,一方面銷售貴陽鐵器,一方面又按照顧客的特殊要求提供定制鐵具。
初荷來到鐵匠鋪門口的時候,看見五六個工人正在把一個大箱子往鐵匠鋪子裡擡。
她站在門口等了等,看裡面消停些,才擡步走進去。
那個大箱子已經被拆開,裡面裝的原來是一台嶄新的機床。
鐵匠鋪裡原來的機床初荷是見過的,因為不夠精細,操作也不靈便,于造槍這樣的細緻事情上隻能幫點兒小忙,但是這一台,似乎精巧了很多。
隻見一個身穿藍布衣褲技工模樣的男子正在那裡埋頭安裝着機床,另一個身穿玄色長衫的男子則閑閑地站在那裡,時不時提點兩句。
玄衣男子站在陰影裡,初荷看不清他的面孔,隻有他鼻子上架着的那副眼鏡會随着頭部輕微的轉動而不時反射一道光過來,讓初荷不由得挪了兩步,以避開那反光。
鐵匠鋪的曹老闆看見初荷來了,熱絡地迎上來,道:“初荷姑娘來了啊,正好,今兒來了很多新東西,跟我過來看看吧。
” 初荷點頭示好,被曹老闆引到一個擺滿各種鐵條、鋼條的大鐵桌前。
曹老闆拿起一個約一尺長、兩寸寬、半寸來厚的鋼條說:“初荷姑娘你看,這是貴陽造出來的新鋼,合不合你用?” 初荷接過鋼條,細看新鋼的成色,摸摸敲敲,再用力彎了彎,越看心裡越難以平靜。
她記得清楚,在太爺爺的《槍器總要》這部書中,提到過中國很早就知道怎樣用焦炭提高爐溫,同時加入一定比例的其他金屬和碳,煉造出比鐵更有韌性的鋼。
但是,這個鍛造工藝的材料比例和方法沒有被嚴格記載下來,口頭上幾經流傳早已變了樣。
太爺爺在書中說,如果能在那種傳說中的中國古鋼基礎上加以改進,很快,就可以有符合他武器制造要求的鋼材出現,如果真到了那時候,火槍必将退出曆史舞台,武器的曆史,或者說整個世界的曆史也必将翻開新的一頁。
然而事情總是說易做難,這幾十年,由于被國家煽動起了煉鋼的熱潮,鋼鐵商人們一直在想辦法制造出更好的鋼材來,但是初荷至今還未發現符合太爺爺描述的鋼材,除了今天手中拿着的這一塊。
曹老闆見初荷拿着鋼條,眼神卻早已不知道飄到了哪裡,假咳幾聲,将她拉回神兒。
初
惠安城原本的三家鐵匠鋪子,到了今年年初,就隻剩下一家。
說起來,這雖然隻是一時一地不打眼兒的變化,卻和這八九十年來南北間變幻的風雲有關。
當初清人入關之後勢如破竹,一路南下,一直打到長江邊上才由于地勢阻礙給了南明一段時日喘息。
然而因為早前潰敗得太快,南明兵将士氣低迷,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樣隔江對峙的局面并不能維持很久。
但這時,名不見經傳的南方官吏張昭于朝堂請命帶兵抗擊清軍,并在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勝利之後,暫時穩住了局面。
若隻是冒出個張昭,或許他也無法靠一己之力挽大廈于将頃。
偏此時,散落在北方各處的李自成舊部突然又活躍起來,依仗不知從哪裡得來的先進火器,把清廷搞得很是頭疼。
南明則任命張昭為内閣首輔,這憑空冒出來的年輕首輔腦子裡有很多前無古人的想法,其中之一便是大力發展鋼鐵冶煉和制造業。
到了近十年,有實力的鋼鐵商人已經成功地将鐵匠鋪子趕出了南明的大城市,而如今,就算在惠安這等的小城,煉鐵小作坊也終因無法和從貴陽這樣的鋼鐵重鎮運來的量産鐵具競争而關門大吉。
而唯一剩下的這一家,則完全是因為老闆心思活絡,一方面銷售貴陽鐵器,一方面又按照顧客的特殊要求提供定制鐵具。
初荷來到鐵匠鋪門口的時候,看見五六個工人正在把一個大箱子往鐵匠鋪子裡擡。
她站在門口等了等,看裡面消停些,才擡步走進去。
那個大箱子已經被拆開,裡面裝的原來是一台嶄新的機床。
鐵匠鋪裡原來的機床初荷是見過的,因為不夠精細,操作也不靈便,于造槍這樣的細緻事情上隻能幫點兒小忙,但是這一台,似乎精巧了很多。
隻見一個身穿藍布衣褲技工模樣的男子正在那裡埋頭安裝着機床,另一個身穿玄色長衫的男子則閑閑地站在那裡,時不時提點兩句。
玄衣男子站在陰影裡,初荷看不清他的面孔,隻有他鼻子上架着的那副眼鏡會随着頭部輕微的轉動而不時反射一道光過來,讓初荷不由得挪了兩步,以避開那反光。
鐵匠鋪的曹老闆看見初荷來了,熱絡地迎上來,道:“初荷姑娘來了啊,正好,今兒來了很多新東西,跟我過來看看吧。
” 初荷點頭示好,被曹老闆引到一個擺滿各種鐵條、鋼條的大鐵桌前。
曹老闆拿起一個約一尺長、兩寸寬、半寸來厚的鋼條說:“初荷姑娘你看,這是貴陽造出來的新鋼,合不合你用?” 初荷接過鋼條,細看新鋼的成色,摸摸敲敲,再用力彎了彎,越看心裡越難以平靜。
她記得清楚,在太爺爺的《槍器總要》這部書中,提到過中國很早就知道怎樣用焦炭提高爐溫,同時加入一定比例的其他金屬和碳,煉造出比鐵更有韌性的鋼。
但是,這個鍛造工藝的材料比例和方法沒有被嚴格記載下來,口頭上幾經流傳早已變了樣。
太爺爺在書中說,如果能在那種傳說中的中國古鋼基礎上加以改進,很快,就可以有符合他武器制造要求的鋼材出現,如果真到了那時候,火槍必将退出曆史舞台,武器的曆史,或者說整個世界的曆史也必将翻開新的一頁。
然而事情總是說易做難,這幾十年,由于被國家煽動起了煉鋼的熱潮,鋼鐵商人們一直在想辦法制造出更好的鋼材來,但是初荷至今還未發現符合太爺爺描述的鋼材,除了今天手中拿着的這一塊。
曹老闆見初荷拿着鋼條,眼神卻早已不知道飄到了哪裡,假咳幾聲,将她拉回神兒。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