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明道:“是去賓館,還是回家?”
“不去賓館,也不回家,去縣委辦。
”李冬明曾經聽說賈偉每次回城,不先回家,而是去賓館開個房間,和他的小情婦親熱夠了,才回家去。
便笑說:“賈鎮長,有幾天沒和相好一起了吧,已經如饑似渴了啊。
” 賈偉說:“現在什麼年代了,你老弟還守着一個女人,翻閱一本舊書,啃吃一個剩馍馍,多不值呀。
”就吩咐小車司機将車開到縣委大院去,“送送李書記吧。
” 李冬明說:“縣城才多大,點一支香煙,從東頭走到西頭,香煙還沒燃完哩。
不用送,我自己走。
”說着就下了車。
上午十一點鐘,李冬明來到趙書記的辦公室。
趙書記正在辦公室等他,問他說:“怎麼才來?”趙書記還不到四十歲,人們背後議論說,市委楊書記很欣賞他,作為第二梯隊将他從市委辦放到西山縣來鍛煉的。
他在西山縣不會待多久時間。
但他和有些下來鍛煉的領導不一樣,不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兩年就走人。
他下來之後,就擺開要在西山縣幹一番事業的架式,對鄉鎮一級領導的要求也就很是嚴格。
“連山鎮賈鎮長回城裡來,搭他的便車回來的。
”李冬明說,“汽車要慢半個多鐘頭。
” “昨天開會了?”趙書記給李冬明倒了一杯茶,問道。
“開了,意見不是很統一。
不過最後還是決定從農民手中集一部分資,将大橋修寬一些,修牢實一些,以适應西部大開發的需要,苦藤河鄉的農民群衆也才能盡快改變過去貧窮落後的面貌。
這樣才不會拖我們西山縣的後腿。
” “準備集多少資?” “修橋作四百萬的打算,縣裡給一百萬,我們自己準備拿三百萬,人平集資五百元。
考慮到苦藤河鄉很大一部分群衆日子過得都十分的苦,一次收五百元集資有困難,打算分兩次交完。
今天來是想問問那一百萬什麼時候能劃到鄉政府賬上去。
我們準備國慶節動工,明年國慶節完工。
我已經讓人去縣橋梁工程公司聯系,施工隊一進場,就要錢開支的。
” 趙書記坐那裡許久沒有做聲,過後就問他:“這三百萬你有把握弄上來麼?” 李冬明看見趙書記今天的神色有些不對,解釋說:“做好群衆的思想工作,他們是會想辦法拿這錢的。
他們知道,這橋是為他們自己修的。
”李冬明頓了頓,“這兩天鄉政府連着開了三個會,前天接到你的電話之後立即召開了黨委會議,昨天召開了各村支部書記會議,全鄉的幹部職工也都參加了會議,會上,鄉企業辦主任顧家富同志還帶頭捐了兩萬,全鄉的幹部職工也都捐了款。
我把我這幾年積攢下來的三千塊錢也全部捐出來了。
全鄉共收到捐款五萬一千二百八十一元。
昨天晚上又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進一步研究落實有關修橋的具體問題。
應該說,該考慮的都考慮到了。
” “剛才丁副縣長給我打電話,說苦藤河鄉的群衆對集資修橋意見很大,弄不好會出大問題。
我想問問你,到底會出什麼問題。
” 李冬明心裡不由打了個愣,說:“丁副縣長對苦藤河鄉的情況比較了解,他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
”李冬明頓了頓,問道,“丁副縣長還說了什麼沒有?” “你們領導班子的意見也不統一。
” “顧鄉長開始不同意集資,後來見大家都同意,他也就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 “我現在問你,你心裡是怎麼考慮的?”趙祥生盯着李冬明道,“你自己有沒有決心?” “要徹底改變苦藤河鄉老百姓的生存狀況,要讓苦藤河鄉的農民群衆盡快富起來,跟上西部大開發的大好形勢,不拖我們西山縣的後腿,那麼,苦藤河上的這座橋就不能修成隻能讓人們過渡方便的小橋,而是要修成雙車道的大橋。
那樣的話,苦藤河鄉不用三年,就可以成為我們西山縣的富裕鄉了。
我對苦藤河鄉的鄉村幹部和群衆說,我們要做好兩年不吃魚肉葷菜,兩年不穿新衣服,兩年不起新房添置新家具,兩年抛汗脫皮吃大苦的準備。
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克服一切困難,将苦藤河大橋修好。
” “你有這個決心,我就放心了。
不過,在向群衆集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好思想工作。
對那些确實交不出集資款的困難人家,還要把集資款減下來。
不要因為集資修橋弄出了問題,這樣好事就變成壞事了。
”趙祥生站起身,握住李冬明的手說,“我去對财政局說,讓他們先給你們劃三十萬下去,做前期的準備工作。
修橋的這一年時間裡,你得給我準備掉十斤肉。
” 李冬明說:“我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不把大橋修好,我就不回來。
” 這時趙祥生仿佛想起了什麼,說:“你去苦藤河鄉半年多了,聽見什麼議論了沒有?縣紀委周書記說苦藤河鄉的老百姓一直對上次集資修橋意見很大,特别是對顧鄉長和鄉企業辦主任有意見。
他說這幾年他連着接到很多告狀信,有些還是省市轉下來的。
前幾天省政府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室又轉下來一封信,省市領導都在上面簽了字,責成
”李冬明曾經聽說賈偉每次回城,不先回家,而是去賓館開個房間,和他的小情婦親熱夠了,才回家去。
便笑說:“賈鎮長,有幾天沒和相好一起了吧,已經如饑似渴了啊。
” 賈偉說:“現在什麼年代了,你老弟還守着一個女人,翻閱一本舊書,啃吃一個剩馍馍,多不值呀。
”就吩咐小車司機将車開到縣委大院去,“送送李書記吧。
” 李冬明說:“縣城才多大,點一支香煙,從東頭走到西頭,香煙還沒燃完哩。
不用送,我自己走。
”說着就下了車。
上午十一點鐘,李冬明來到趙書記的辦公室。
趙書記正在辦公室等他,問他說:“怎麼才來?”趙書記還不到四十歲,人們背後議論說,市委楊書記很欣賞他,作為第二梯隊将他從市委辦放到西山縣來鍛煉的。
他在西山縣不會待多久時間。
但他和有些下來鍛煉的領導不一樣,不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兩年就走人。
他下來之後,就擺開要在西山縣幹一番事業的架式,對鄉鎮一級領導的要求也就很是嚴格。
“連山鎮賈鎮長回城裡來,搭他的便車回來的。
”李冬明說,“汽車要慢半個多鐘頭。
” “昨天開會了?”趙書記給李冬明倒了一杯茶,問道。
“開了,意見不是很統一。
不過最後還是決定從農民手中集一部分資,将大橋修寬一些,修牢實一些,以适應西部大開發的需要,苦藤河鄉的農民群衆也才能盡快改變過去貧窮落後的面貌。
這樣才不會拖我們西山縣的後腿。
” “準備集多少資?” “修橋作四百萬的打算,縣裡給一百萬,我們自己準備拿三百萬,人平集資五百元。
考慮到苦藤河鄉很大一部分群衆日子過得都十分的苦,一次收五百元集資有困難,打算分兩次交完。
今天來是想問問那一百萬什麼時候能劃到鄉政府賬上去。
我們準備國慶節動工,明年國慶節完工。
我已經讓人去縣橋梁工程公司聯系,施工隊一進場,就要錢開支的。
” 趙書記坐那裡許久沒有做聲,過後就問他:“這三百萬你有把握弄上來麼?” 李冬明看見趙書記今天的神色有些不對,解釋說:“做好群衆的思想工作,他們是會想辦法拿這錢的。
他們知道,這橋是為他們自己修的。
”李冬明頓了頓,“這兩天鄉政府連着開了三個會,前天接到你的電話之後立即召開了黨委會議,昨天召開了各村支部書記會議,全鄉的幹部職工也都參加了會議,會上,鄉企業辦主任顧家富同志還帶頭捐了兩萬,全鄉的幹部職工也都捐了款。
我把我這幾年積攢下來的三千塊錢也全部捐出來了。
全鄉共收到捐款五萬一千二百八十一元。
昨天晚上又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進一步研究落實有關修橋的具體問題。
應該說,該考慮的都考慮到了。
” “剛才丁副縣長給我打電話,說苦藤河鄉的群衆對集資修橋意見很大,弄不好會出大問題。
我想問問你,到底會出什麼問題。
” 李冬明心裡不由打了個愣,說:“丁副縣長對苦藤河鄉的情況比較了解,他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
”李冬明頓了頓,問道,“丁副縣長還說了什麼沒有?” “你們領導班子的意見也不統一。
” “顧鄉長開始不同意集資,後來見大家都同意,他也就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 “我現在問你,你心裡是怎麼考慮的?”趙祥生盯着李冬明道,“你自己有沒有決心?” “要徹底改變苦藤河鄉老百姓的生存狀況,要讓苦藤河鄉的農民群衆盡快富起來,跟上西部大開發的大好形勢,不拖我們西山縣的後腿,那麼,苦藤河上的這座橋就不能修成隻能讓人們過渡方便的小橋,而是要修成雙車道的大橋。
那樣的話,苦藤河鄉不用三年,就可以成為我們西山縣的富裕鄉了。
我對苦藤河鄉的鄉村幹部和群衆說,我們要做好兩年不吃魚肉葷菜,兩年不穿新衣服,兩年不起新房添置新家具,兩年抛汗脫皮吃大苦的準備。
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克服一切困難,将苦藤河大橋修好。
” “你有這個決心,我就放心了。
不過,在向群衆集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好思想工作。
對那些确實交不出集資款的困難人家,還要把集資款減下來。
不要因為集資修橋弄出了問題,這樣好事就變成壞事了。
”趙祥生站起身,握住李冬明的手說,“我去對财政局說,讓他們先給你們劃三十萬下去,做前期的準備工作。
修橋的這一年時間裡,你得給我準備掉十斤肉。
” 李冬明說:“我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不把大橋修好,我就不回來。
” 這時趙祥生仿佛想起了什麼,說:“你去苦藤河鄉半年多了,聽見什麼議論了沒有?縣紀委周書記說苦藤河鄉的老百姓一直對上次集資修橋意見很大,特别是對顧鄉長和鄉企業辦主任有意見。
他說這幾年他連着接到很多告狀信,有些還是省市轉下來的。
前幾天省政府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室又轉下來一封信,省市領導都在上面簽了字,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