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節外生枝

關燈
王思接到白忠誠從灌水打來的電話以後,坐在椅子上半天站不起來,她張着嘴巴,仍感到心裡透不過氣來,兩條小腿緊張得都直哆嗦。

    “這簡直太恐怖了,這不跟電視劇裡演的一樣嗎?” 王思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出辦公室去找羅廳長。

    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這是一件關系到白忠誠生命安全的事情,必須要立即報告給羅廳長。

    可是,王思敲羅廳長辦公室的門,他不在辦公室。

    王思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以後坐立不安,急得團團轉,這事情還不能太聲張,所以她停了一會兒就又去敲羅廳長辦公室的門,辦公室裡還是沒有人。

    這時王思想到了另一個人,這個人便是肖甯。

     肖甯在辦公室,王思把早上接到白忠誠那個神秘兮兮的電話從頭至尾地對她講了一遍。

    肖甯感覺這個事性質不一般,她分析認為,白忠誠是一個内向持重、遇事不驚的人,如今,他打這個電話找羅廳長,說明他在灌水一定是遇到了十分棘手的麻煩。

    所以,肖甯叫王思無論如何要盡快找到羅廳長,把情況報告給他。

    可是,不巧的是,羅廳長現在不在家,這就一下子急壞了王思和肖甯。

    後來,肖甯覺得這件事不能等下去,她建議王思去找二把手。

    王思叫肖甯跟她一塊去,肖甯二話沒說,就跟王思去找二把手了。

     廳二把手聽完王思的彙報,也感覺這是一件大事,要必須向羅廳長報告。

    廳二把手說,羅廳長和溫泉水早上去濱湖市了,今晚還不一定回來。

    肖甯說,不管羅廳長回不回來,她請廳二把手務必要跟羅廳長取得聯系,把王思說的情況報告給他。

    于是,當着肖甯和王思的面,廳二把手撥通了羅廳長的手機。

     羅廳長和溫泉水這時還在去濱湖市的路上,當羅廳長聽完廳二把手的報告後,當即告訴廳二把手,他立即返回廳裡。

     王思和肖甯這下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兩人不禁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廳二把手問王思:“怎麼,你們處裡的溫泉水今天跟羅廳長去濱湖,他沒有跟你講,你不知道?” 王思笑笑說:“他到哪裡怎麼要跟我說呢,現在他參加省黨風廉政建設現場會籌備工作,有事都直接向羅廳長彙報,廳一把手是他的直接領導!” 肖甯搖搖頭沒有再說什麼。

    走廊裡,當她和王思分手的時候,她對王思說:“王思,白老師那頭有什麼情況,請你務必告訴我一聲!” 王思朝她點點頭。

     一輛小轎車從灌水縣政府大院裡開了出來。

    這小車駛出縣城之後,上了繞城國道一直向省城方向開去。

     小車裡坐的是灌水縣縣委李書記。

     果然不出孟縣長的所料,李書記聽說整理杜局長先進材料遇到麻煩的事以後,顯得比誰都急躁,比誰都重視。

    這不,他剛吃完中飯,就丢下下午的一切工作,親自去省城找省委黃副書記彙報去了。

     李書記聽完孟縣長彙報以後,他認為處理這件事必須要把握好這樣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在這時候杜局長本人千萬不能出頭露面,更千萬不能給上面來的人送紅包,這時候送已經遲了,而且正暴露了自己的不正當和腐敗行為。

    第二個原則是,千萬不要跟上面來的人過不去,人家有看法因為有人向他檢舉揭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主管廳派下來的同志,人家一定會向家裡反映,寫還是不寫,得由人家廳裡說了算,我們縣裡也無權幹涉。

    這第三個原則,非常重要,從層面上看,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好像是工作方法問題,或者是工作藝術問題,其實不是,而是我們黨的組織原則問題。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就應該積極主動地,把問題實事求是地,原原本本地向省委進行彙報,聽取省委的意見。

    杜局長的問題不是新問題,而是老問題。

    這些問題過去紀委早就調查過,而且是反複調查過,最終結論都認為沒有什麼大問題,全是小問題,這些小問題,又都是那些千千萬萬個改革家、企業家,人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問題。

    我們向省委彙報,讓省委跟他們的主管廳發話。

    這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渠道就合理了,也暢通了,更快捷了。

     李書記不是灌水縣人,是省委從外面選出來、提起來、再派進來的。

    在中國政界,目前隻有人大、政協、政府,搞一點所謂差額的全民選舉,黨委一級的領導都是由上一級黨委直接指派任命的。

     李書記就是通過這樣研究決定的方法,由江南農村的一個鎮長提拔到江北這個灌水縣縣委書記這個崗位上來的。

     這幾年,随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江南與江北兩個地區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省委為了盡快解決這個矛盾,力争在較短的時間内縮小這種差距和懸殊,不斷地從江南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幹部,到江北地區的市、縣任職。

    能富不能富,關鍵在幹部嘛!江南幹部到江北當幹部,平調是不行的,提一級可以考慮,提兩級是滿意的。

    李書記就是提了兩級,所以他是比較滿意的。

     現在組織部門考核、考查幹部非常注重你的政績,你為官一方,造福于民,人民相信你,黨才會信任你、重用你、提拔你。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黨的領導幹部,特别是第一把手,把政績視如自己的生命。

    因為他們心裡都很清楚,能不能提拔,提拔得快與慢,提拔得高與低,組織部門主要是看你政績的大還是小,高還是低。

    既然是看,所以創造的政績就必須是能讓上面的領導看得見的東西,摸得到的東西,也就是形象的東西。

    于是,領導幹部制造的所謂形象工程便如雨後春筍般地層出不窮。

     在灌水縣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要想塑造像大都市裡那些什麼市民廣場、立交橋、會展中心、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這樣的形象工程是很不現實的,也是沒有實力的。

    如果要搞,少說要等10年,多說要等20年。

    現在幹部年輕化整天喊得你心驚肉跳,還容許你再等上10年20年嗎?這絕對不可能,也絕對不能等! 建築工程的形象工程咱們沒有條件,沒有經濟,沒有實力搞,但是我們可以另辟蹊徑,去搞人,去塑造人。

    萬物人為本,樹人才是國家四化大業的百年大計。

    樹人不僅比樹建築物來得快,見效快,而且投資少,風險也小。

    人比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