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杜贊之的祖父是個煙鬼加酒鬼,漢州鬧饑荒最兇的那一年,家裡的日子實在混不下去了,祖母帶着杜贊之的父母從城裡逃奔海邊的外祖父,途中母親産下一個瘦小的男孩,那就是杜贊之。
在此之前,杜贊之已有兩個哥一個姐,日子總是顧得上餐沒下頓。
杜贊之讀小學那陣子,老師整天讓他們背語錄:“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在小學和初中,他成績一直不錯,但高中時學業幾乎被荒廢。
學校裡種了近千畝甘蔗,每個月兩個勞動周,同學們全天在甘蔗地裡做工。
那是談戀愛最好的環境,杜贊之和宋雙就在甘蔗地裡開始談的戀愛。
宋雙父母那時被下放到漢江農場勞動改造,宋雙就在漢江中學讀高中,與杜贊之同在一個班。
班裡隻有10個女同學,宋雙長得瘦瘦的,如果不是胸部稍稍隆起,沒有人以為她是女人,她有點自卑,不喜歡跟别人說話,也沒有幾個男同學喜歡跟她玩。
杜贊之那時也長得很單薄,同學開玩笑讓他小心,以免一陣風将他從山頂吹到山腳下。
班裡的同學都看不起他,不怎麼理睬他,他感到很孤單。
但他發現,宋雙卻常常偷看他。
有一天,同學們都到水溝邊去找綠肥,杜贊之懶懶地不想動就在甘蔗地裡坐。
宋雙從杜贊之旁邊走過,問:“大家都去挑綠肥了,你怎麼不去?”杜贊之反問:“大家都談對象了你怎麼不談?” 宋雙站住了,她開玩笑說:“我想談,可是沒有人願跟我談啊。
” 杜贊之說:“同學們都說你看不起人,誰敢惹你呢?” 宋雙臉紅起來,說:“誰會惹我啊,我又不漂亮。
” 杜贊之說:“哪裡,依我看,班上女同學氣質最好的就是你,多少男同學想追你,隻是覺得你可望不可即罷了。
” 宋雙心裡很甜,表面上有點不好意思,她說:“你瞎說!” 杜贊之說:“誰瞎說。
” 宋雙沉默了,一雙不大的眼睛又斜視了杜贊之一下,将杜贊之的某些神經輕輕地撩撥了一下。
也許是同病相憐,惺惺相借,此後他們經常在一起,後來就真的談起戀愛了。
每次到甘蔗地裡勞動,他們都故意留在最後才走。
就在那塊甘蔗地裡,他們很快就做了實際意義上的夫妻。
那是杜贊之第一次跟女人發生那種關系,看着宋雙隆起的胸部,他當時感到有一種沖動,這種沖動使他熱血沸騰,使他産生一種需要,而她是那樣地順從,任由他擺布。
現在想來,如果宋雙當時有半點的反抗,即使是故意裝出來的反抗,她今天就不可能是他的妻子了。
那時他多少有點逢場作戲的意思,誰知弄假竟成了真。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第二年,杜贊之考上漢州師範學校,宋雙考上漢州衛生學校,班裡的同學能這一年考上中專的就他們兩個。
讀中專的兩年,是最值得懷念的日子,課程都不是很緊,兩間學校離得又近,晚自習下課鈴将要響的時候,他們就雙雙躲到師範操場邊的那片樹林裡,在那片樹林裡,他們什麼事都做過了。
宋雙說,畢業後他們争取一起留在城裡,然後就結婚生孩子。
杜贊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做夢也想不到有城鎮姑娘以身相許,做夢也想不到會有讀中專的機會,讀了中專他就是非農業人口,從此就改變了世代農民的命運。
畢業時,杜贊之被安排到漢江鄉江北分校,宋雙則被衛生局安排到漢東鎮衛生院,兩人相距近80公裡。
杜贊之有點喪氣,宋雙安慰杜贊之說:“實習期一過我們就結婚,結婚後就有理由調到一起了。
” 江北分校在漢江最北的一個山角落,隻有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三個班,學生總數不足50人。
教師一共3個,一個民辦教師一個代課教師都是當地人,下午放學後,就杜贊之一個人呆在學校裡了。
學校沒有廚房,杜贊之用三塊磚頭在宿舍門口上搭個竈,一煮就三年。
宋雙所在的衛生院比杜贊之的學校條件好一些,衛生院人多,有個飯堂。
宋雙每個星期都回家看她父母,然後到江北村來看他。
有時,杜贊之就陪着宋雙一起到她父母家去。
宋雙母親問怎麼找了個農村人。
宋雙不作任何解釋。
她是在感情和友誼最貧困的時候跟杜贊之偷吃的禁果,她能跟母親說這些嗎?宋雙提出結婚,然後争取調到一起。
母親堅決反對,母親說,沒本事調到一起就别結婚,結了婚就得生孩子,到時怎麼辦?但宋雙後來還是瞞着父母和杜贊之登記了。
接着下來是沒完沒了的打報告要求調動,沒完沒了跑教育局衛生局。
教育局說讓宋雙調過來。
衛生局說讓杜贊之調過去。
結果誰都沒能調。
杜贊之後來又退而求其次,要求鄉教育組将他從江北村調到離圩鎮近一點的學校。
鄉教育組長答應研究,但研究了幾年,都沒有結果。
那個時候杜贊之對權力充滿了向往也充滿了仇恨,當時他的境況比農民還要差,他苦惱極了,經濟上常常身無分文,他陪着宋雙去她父母家,掏錢買東西的是宋雙,小夫妻在學校過周末,掏錢買菜的也是宋雙。
姐姐杜贊英常常主動問他缺不缺錢花,他知道父母年老多病,生活費醫藥費全靠社贊英省吃儉用照顧,自己每月有工資沒給錢父母已經心裡慚愧,不到萬不得已就很難向杜贊英伸得出手。
“又想當婊
在此之前,杜贊之已有兩個哥一個姐,日子總是顧得上餐沒下頓。
杜贊之讀小學那陣子,老師整天讓他們背語錄:“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在小學和初中,他成績一直不錯,但高中時學業幾乎被荒廢。
學校裡種了近千畝甘蔗,每個月兩個勞動周,同學們全天在甘蔗地裡做工。
那是談戀愛最好的環境,杜贊之和宋雙就在甘蔗地裡開始談的戀愛。
宋雙父母那時被下放到漢江農場勞動改造,宋雙就在漢江中學讀高中,與杜贊之同在一個班。
班裡隻有10個女同學,宋雙長得瘦瘦的,如果不是胸部稍稍隆起,沒有人以為她是女人,她有點自卑,不喜歡跟别人說話,也沒有幾個男同學喜歡跟她玩。
杜贊之那時也長得很單薄,同學開玩笑讓他小心,以免一陣風将他從山頂吹到山腳下。
班裡的同學都看不起他,不怎麼理睬他,他感到很孤單。
但他發現,宋雙卻常常偷看他。
有一天,同學們都到水溝邊去找綠肥,杜贊之懶懶地不想動就在甘蔗地裡坐。
宋雙從杜贊之旁邊走過,問:“大家都去挑綠肥了,你怎麼不去?”杜贊之反問:“大家都談對象了你怎麼不談?” 宋雙站住了,她開玩笑說:“我想談,可是沒有人願跟我談啊。
” 杜贊之說:“同學們都說你看不起人,誰敢惹你呢?” 宋雙臉紅起來,說:“誰會惹我啊,我又不漂亮。
” 杜贊之說:“哪裡,依我看,班上女同學氣質最好的就是你,多少男同學想追你,隻是覺得你可望不可即罷了。
” 宋雙心裡很甜,表面上有點不好意思,她說:“你瞎說!” 杜贊之說:“誰瞎說。
” 宋雙沉默了,一雙不大的眼睛又斜視了杜贊之一下,将杜贊之的某些神經輕輕地撩撥了一下。
也許是同病相憐,惺惺相借,此後他們經常在一起,後來就真的談起戀愛了。
每次到甘蔗地裡勞動,他們都故意留在最後才走。
就在那塊甘蔗地裡,他們很快就做了實際意義上的夫妻。
那是杜贊之第一次跟女人發生那種關系,看着宋雙隆起的胸部,他當時感到有一種沖動,這種沖動使他熱血沸騰,使他産生一種需要,而她是那樣地順從,任由他擺布。
現在想來,如果宋雙當時有半點的反抗,即使是故意裝出來的反抗,她今天就不可能是他的妻子了。
那時他多少有點逢場作戲的意思,誰知弄假竟成了真。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第二年,杜贊之考上漢州師範學校,宋雙考上漢州衛生學校,班裡的同學能這一年考上中專的就他們兩個。
讀中專的兩年,是最值得懷念的日子,課程都不是很緊,兩間學校離得又近,晚自習下課鈴将要響的時候,他們就雙雙躲到師範操場邊的那片樹林裡,在那片樹林裡,他們什麼事都做過了。
宋雙說,畢業後他們争取一起留在城裡,然後就結婚生孩子。
杜贊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做夢也想不到有城鎮姑娘以身相許,做夢也想不到會有讀中專的機會,讀了中專他就是非農業人口,從此就改變了世代農民的命運。
畢業時,杜贊之被安排到漢江鄉江北分校,宋雙則被衛生局安排到漢東鎮衛生院,兩人相距近80公裡。
杜贊之有點喪氣,宋雙安慰杜贊之說:“實習期一過我們就結婚,結婚後就有理由調到一起了。
” 江北分校在漢江最北的一個山角落,隻有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三個班,學生總數不足50人。
教師一共3個,一個民辦教師一個代課教師都是當地人,下午放學後,就杜贊之一個人呆在學校裡了。
學校沒有廚房,杜贊之用三塊磚頭在宿舍門口上搭個竈,一煮就三年。
宋雙所在的衛生院比杜贊之的學校條件好一些,衛生院人多,有個飯堂。
宋雙每個星期都回家看她父母,然後到江北村來看他。
有時,杜贊之就陪着宋雙一起到她父母家去。
宋雙母親問怎麼找了個農村人。
宋雙不作任何解釋。
她是在感情和友誼最貧困的時候跟杜贊之偷吃的禁果,她能跟母親說這些嗎?宋雙提出結婚,然後争取調到一起。
母親堅決反對,母親說,沒本事調到一起就别結婚,結了婚就得生孩子,到時怎麼辦?但宋雙後來還是瞞着父母和杜贊之登記了。
接着下來是沒完沒了的打報告要求調動,沒完沒了跑教育局衛生局。
教育局說讓宋雙調過來。
衛生局說讓杜贊之調過去。
結果誰都沒能調。
杜贊之後來又退而求其次,要求鄉教育組将他從江北村調到離圩鎮近一點的學校。
鄉教育組長答應研究,但研究了幾年,都沒有結果。
那個時候杜贊之對權力充滿了向往也充滿了仇恨,當時他的境況比農民還要差,他苦惱極了,經濟上常常身無分文,他陪着宋雙去她父母家,掏錢買東西的是宋雙,小夫妻在學校過周末,掏錢買菜的也是宋雙。
姐姐杜贊英常常主動問他缺不缺錢花,他知道父母年老多病,生活費醫藥費全靠社贊英省吃儉用照顧,自己每月有工資沒給錢父母已經心裡慚愧,不到萬不得已就很難向杜贊英伸得出手。
“又想當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