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曲
關燈
小
中
大
元年,西安城豪門楊光攜妻小過河陽,進西域,遭馬幫襲擊,楊光被亂馬踏死,妻楊林氏落難,後随了馬幫頭子。
楊女生性豪爽,俠腸義膽,家仇父恨,令她一怒之下搶了煙花巷的地盤,仗着母親的庇護,做起了河陽城煙花巷的老闆娘。
此後,河陽煙花業如雨後春筍,蓬勃向上,不出幾年,便獨成一業。
鹹安元年,河陽大水,百姓流離失所,河陽遭滅頂之災。
隋開皇二年,蘭州巨商賈慶在河陽開錢莊,百業待興,交易日盛,百姓安居樂業,駝馬二幫相安無事。
開皇五年,馬幫二幫主長女重操煙花,河陽夜夜笙歌,好不熱鬧。
唐貞觀十二年,河陽大風,風起風落,百草無一生活。
後大旱,饑民逃難四野。
天福七年,河陽大雪,平地五尺,民多凍死! 北宋鹹平六年,河陽大疫,死亡枕藉!景德三年,大水,禾稼盡,人相食! 南宋淳熙三年秋七月,逢大旱,蝗大起,食稼殆盡。
寶慶二年三月,大旱,民無所食。
七月,成吉思汗領兵攻河陽,河陽為蒙古汗國占領。
元泰定二年七月,河陽地震,死人無數,餘震持續數年。
民國十八年,河陽大饑荒,疫病蔓延城鄉,餓殍遍野。
說書的文老先生每每講起這些,無不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文老先生有一摯友,名黃益,祖上為儒學大師,深受乾隆皇帝青睐,賜一宅院。
黃益一生飽學詩書,與文老先生志同道合,合建河陽書院,書院落成後不幸染疾而亡。
文老先生無不悲痛,遂将黃益長孫收于門下,潛心培育,誰知孽子不肖,與文老先生的獨子一道貪食大煙,又遇民國連年戰亂,黃門家業衰敗,至黃益唯一後人黃風娶妻生子時,家境破敗到隻剩一古宅子。
後“文革”遭焚,黃家淪為貧民。
念及兩家世交,文老先生将黃風小女丫兒過繼門下,終日端茶倒水,侍候爺倆。
河陽為内陸沙漠氣候,多風。
史書記載,河陽風災頻繁,風禍不斷。
東晉穆帝永和七年,河陽大風拔木,黃霧下塵。
清康熙四十七年春三月二十五日,河陽晝晦如夜,禽鳥死者無算。
民國二十七年,河陽暴風為災。
一九六三年,河陽大風日數達三十九天。
一九七一年六月下旬,河陽出現十二級大風三次…… 氣象學上風災分為大風和幹熱風。
民間分為黃風、紅風、黑風。
一曰黃風,多發于三、四月間,起時就地打旋,螺旋式升騰,及半空中化為風流。
來勢較猛,但風力較弱,一般隻染塵天氣,對農作物傷害不大,偶爾攜有疫菌。
百姓經它一吹,輕者患流行疫病,重者染重疾,久病不起。
黃風起時,天晴地朗,沒有先兆,頻數又多,常令百姓防不勝防。
因旋風攜土帶塵,看上去如黃霧,故俗稱黃風。
黃風來勢若飛機,快且猛,來不及躲,轟隆隆一陣響,眼前頓覺一片渾黃,鼻孔中卷入很重的腥味,過後滿臉蒙塵,耳孔裡灌滿沙子,牙齒三天都刷不幹淨,吃飯時一嘴的沙塵味。
如有女子立于風中,黃風一如男人的厲手,從裙裾處猛一下将其掀起,眨眼工夫,女子裙擺便倒卷蒙頭。
風力稍猛,那裙便從頭上飛起,如一朵蘑菇雲,開在半天中。
黃風雖讓女子蒙羞,但卻不傷及女子肌膚,還算善風。
二曰紅風,多發于七、八月間。
起時在遠天極目處,其狀若一團紅雲,翻卷而來,速度如火車,轟轟隆隆沖過來,一路掠草折枝,吞沒飛鳥,挾沙裹土,天地即刻混沌。
白晝如蒙上一幕暗紅簾子,霎時昏濁一片。
風過草死,莊稼連根拔起,樹枝斷裂。
禽鳥卷入風中不過一個時辰,紛紛氣絕力盡。
如有女子立于風中,裙衣必将從四處撕裂,碎成布片,露出白嫩細滑之玉體。
瞬間風沙洗劫,便成了一具染滿紅塵的沙鼠。
起紅風時,空中必攜豆大的水珠,那是大風卷起一路河水所緻。
水珠碰在女子玉體上,轉瞬凝為紅泥,牢牢粘在肌膚上,過後三天泡在浴缸裡,也未必能還原肌膚原本之亮色。
紅風來勢看似慢,但實有排山倒海之勢。
紅風起落數日,等天地在昏暗中醒過,才發現綠綠的麥田不見,碧波的河水成為紅泥流,八月的樹枝剩下一具泥樹幹,屋頂瓦揭,玻璃破碎,飛鳥絕迹。
不出半月,大地變色,枯黃早至,人畜染疫,瘧疾肆行。
三曰黑風,也稱絕命風。
狀如黑獸,起于天地相連處,行走如巨型坦克,可使山崩地裂。
小樹連根拔起,大樹攔腰折斷,農舍一一摧毀,飛鳥在離風幾十裡外早已氣絕。
小河一風掠盡,大河碎石填幹。
風中挾裹的不再是沙塵,而是石子、瓦塊,噼噼啪啪打在城市臉上,城市瞬間暗無天日,一如遭遇地震。
如有女子立于風中,必将血肉模糊,白骨亂飛!
楊女生性豪爽,俠腸義膽,家仇父恨,令她一怒之下搶了煙花巷的地盤,仗着母親的庇護,做起了河陽城煙花巷的老闆娘。
此後,河陽煙花業如雨後春筍,蓬勃向上,不出幾年,便獨成一業。
鹹安元年,河陽大水,百姓流離失所,河陽遭滅頂之災。
隋開皇二年,蘭州巨商賈慶在河陽開錢莊,百業待興,交易日盛,百姓安居樂業,駝馬二幫相安無事。
開皇五年,馬幫二幫主長女重操煙花,河陽夜夜笙歌,好不熱鬧。
唐貞觀十二年,河陽大風,風起風落,百草無一生活。
後大旱,饑民逃難四野。
天福七年,河陽大雪,平地五尺,民多凍死! 北宋鹹平六年,河陽大疫,死亡枕藉!景德三年,大水,禾稼盡,人相食! 南宋淳熙三年秋七月,逢大旱,蝗大起,食稼殆盡。
寶慶二年三月,大旱,民無所食。
七月,成吉思汗領兵攻河陽,河陽為蒙古汗國占領。
元泰定二年七月,河陽地震,死人無數,餘震持續數年。
民國十八年,河陽大饑荒,疫病蔓延城鄉,餓殍遍野。
說書的文老先生每每講起這些,無不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文老先生有一摯友,名黃益,祖上為儒學大師,深受乾隆皇帝青睐,賜一宅院。
黃益一生飽學詩書,與文老先生志同道合,合建河陽書院,書院落成後不幸染疾而亡。
文老先生無不悲痛,遂将黃益長孫收于門下,潛心培育,誰知孽子不肖,與文老先生的獨子一道貪食大煙,又遇民國連年戰亂,黃門家業衰敗,至黃益唯一後人黃風娶妻生子時,家境破敗到隻剩一古宅子。
後“文革”遭焚,黃家淪為貧民。
念及兩家世交,文老先生将黃風小女丫兒過繼門下,終日端茶倒水,侍候爺倆。
河陽為内陸沙漠氣候,多風。
史書記載,河陽風災頻繁,風禍不斷。
東晉穆帝永和七年,河陽大風拔木,黃霧下塵。
清康熙四十七年春三月二十五日,河陽晝晦如夜,禽鳥死者無算。
民國二十七年,河陽暴風為災。
一九六三年,河陽大風日數達三十九天。
一九七一年六月下旬,河陽出現十二級大風三次…… 氣象學上風災分為大風和幹熱風。
民間分為黃風、紅風、黑風。
一曰黃風,多發于三、四月間,起時就地打旋,螺旋式升騰,及半空中化為風流。
來勢較猛,但風力較弱,一般隻染塵天氣,對農作物傷害不大,偶爾攜有疫菌。
百姓經它一吹,輕者患流行疫病,重者染重疾,久病不起。
黃風起時,天晴地朗,沒有先兆,頻數又多,常令百姓防不勝防。
因旋風攜土帶塵,看上去如黃霧,故俗稱黃風。
黃風來勢若飛機,快且猛,來不及躲,轟隆隆一陣響,眼前頓覺一片渾黃,鼻孔中卷入很重的腥味,過後滿臉蒙塵,耳孔裡灌滿沙子,牙齒三天都刷不幹淨,吃飯時一嘴的沙塵味。
如有女子立于風中,黃風一如男人的厲手,從裙裾處猛一下将其掀起,眨眼工夫,女子裙擺便倒卷蒙頭。
風力稍猛,那裙便從頭上飛起,如一朵蘑菇雲,開在半天中。
黃風雖讓女子蒙羞,但卻不傷及女子肌膚,還算善風。
二曰紅風,多發于七、八月間。
起時在遠天極目處,其狀若一團紅雲,翻卷而來,速度如火車,轟轟隆隆沖過來,一路掠草折枝,吞沒飛鳥,挾沙裹土,天地即刻混沌。
白晝如蒙上一幕暗紅簾子,霎時昏濁一片。
風過草死,莊稼連根拔起,樹枝斷裂。
禽鳥卷入風中不過一個時辰,紛紛氣絕力盡。
如有女子立于風中,裙衣必将從四處撕裂,碎成布片,露出白嫩細滑之玉體。
瞬間風沙洗劫,便成了一具染滿紅塵的沙鼠。
起紅風時,空中必攜豆大的水珠,那是大風卷起一路河水所緻。
水珠碰在女子玉體上,轉瞬凝為紅泥,牢牢粘在肌膚上,過後三天泡在浴缸裡,也未必能還原肌膚原本之亮色。
紅風來勢看似慢,但實有排山倒海之勢。
紅風起落數日,等天地在昏暗中醒過,才發現綠綠的麥田不見,碧波的河水成為紅泥流,八月的樹枝剩下一具泥樹幹,屋頂瓦揭,玻璃破碎,飛鳥絕迹。
不出半月,大地變色,枯黃早至,人畜染疫,瘧疾肆行。
三曰黑風,也稱絕命風。
狀如黑獸,起于天地相連處,行走如巨型坦克,可使山崩地裂。
小樹連根拔起,大樹攔腰折斷,農舍一一摧毀,飛鳥在離風幾十裡外早已氣絕。
小河一風掠盡,大河碎石填幹。
風中挾裹的不再是沙塵,而是石子、瓦塊,噼噼啪啪打在城市臉上,城市瞬間暗無天日,一如遭遇地震。
如有女子立于風中,必将血肉模糊,白骨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