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迷津巧渡 16、論證

關燈
喬峻嶺心裡非常明白,省委邢飛書記一行下來到各地市調研視察,時間行程基本上也都是卡着鐘點來的。

    之所以安排到周五來,就是要再利用周六雙休日的一天延伸調研,如果隻安排一天時間來去匆匆,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耽擱在跑路上,這麼一大攤子項目,僅僅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看一下,很難解決深層次的問題。

    今天在預定行程之外先加了一個拜谒聶帥雕像和參觀紀念館,時間節奏就顯得更加緊湊了。

     考慮到邢飛書記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聖賢洞這一上一下體能消耗太大,上洞以後就先到聖賢賓館洗漱用茶休息,準備就餐。

    邢飛書記已經有話在先,吃什麼,客随主便,最好是夏河的山鄉風味,但是禁絕酒味。

    一是為了節省時間,二來此行任務是實地調研項目考察觀摩經營,中午一喝酒下午的工作就會離譜,必須解決上午清楚下午糊塗這個官場龍套作風的頑症。

    領導們看一處走一站都要有相應的效果,至少要發現一些問題,帶出一些思路,目的當然是推動發展。

     這才叫領導呢!如果象很多時候情況下的調研視察,一幫人前呼後擁地轉一圈,所謂調研視察的時間僅夠記者拍新聞的時間還不太富裕,對着鏡頭打幾句完全正确而又毫無實際作用的官腔,之後就到賓館酒店大擺宴席酒肉鋪排,那就在實際上不但沒有起到正面的領導作用,反而助長和引導了負面的鋪張消費。

    濁浪排空的吃喝風就是這樣上行下效中蔓延起來的。

    省委邢飛書記發話這樣安排,顯然是在率先垂範力扭海吃浪喝的歪風。

    這就正中喬峻嶺下懷,要是沒有邢飛書記的當衆表态,他還不敢自作主張給這麼多大領導安排便飯就餐。

    有了省委書記的将令,喬峻嶺就讓蓋三縣具體落實安排去了。

     就利用喝茶的功夫,邢飛書記讓省委秘書長和喬峻嶺把省市今天随行的領導們都召集到賓館二樓的橢圓形會議室,一邊喝茶一邊征詢大家對聖賢洞地下水提上來綜合利用,再延伸立項向省會供水解決水荒這一攬子項目工程的意見。

     百聞不如一見,經過實地考察調研又聽喬峻嶺和蓋三縣介紹了水量水質及三級揚程的提水方案,豐沛的水源和可操作性,同時又極具現實性實踐又特強的實施構想,一下子點燃了大家的思路。

    省水利廳傅廳長率先發言說:“建國以來我們的水利工程一直首先着眼的就是農田灌溉。

    沒想到這些年工業和城市用水規模的超常發展,造成了地下水位超采地表沉降的巨大隐患。

    省會水荒的紅燈閃亮早就讓我這個水利廳長坐卧不安了。

    夏河發現這麼好的水源,應該說這叫天無絕人之路。

    不過峻嶺書記介紹對所講沿夏河河床古道給省會輸水的設想,以我之見并不一定是最終方案或最佳路線。

    夏河市在省會上遊,海拔标高落差在80-120米之間,無非中間隔着雲盤山,再三考慮我想應該是從雲盤山下打隧洞漿砌防滲一次成巷,就可以直通省會西郊水廠。

    這樣輸水成本可能是高了一些,但是省去了古河床繞山而行至少三分之一還多的裡程,另外最主要的是繞開了沿河套沿路許多煤焦化和輕化工企業的排放污染,保證了省會居民能用上潔淨水源。

    ” 喬峻嶺一邊在日記本上記着,一邊自我批判自己光想着降低輸水成本,倒沒想到雲盤山下還可以穿洞和避開企業排放污染的敏感問題。

    正想着就聽邢飛書記發話說:“好,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傅廳長不愧是水利專家,眼界寬,見識深,非常符合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