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迷津巧渡 14、地寶
關燈
小
中
大
來到了太行山。
太行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也是我們共産黨八路軍的根基所在啊!晉察冀是我黨創建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也是經曆了全程抗戰的模範抗日根據地。
它是共和國政權的雛形和策源地,新中國就從這裡走來嘛!我父親就是聶司令的警衛連連長。
這太行山的許多村莊和羊腸小路上,到處都能尋找到我們前輩的足迹啊!” 喬峻嶺是第一次聽到邢飛書記講述父輩的革命曆史,因此就在心下埋怨自己頭腦裡少了一根弦,早就該留心一下頂頭上司的家族曆史,光知道邢飛書記祖籍是南方人,倒沒有想到老爺子還是從紅軍戰士到八路軍連長的光榮曆史。
于是就小心翼翼而又非常關切地問:“老人家現在可好?” “咳——”邢飛書記長歎一聲說:“早就到八寶山安息去了,都是‘文革’那場慘禍給折騰的,要不老人家肯定還健在。
” “是呀,是呀!”喬峻嶺也無比惋惜地說:“文革那會我剛十幾歲,還記得戴高帽子沿街遊鬥人的場景呢!我的班主任語文教的最好的王老師就是‘文革’中給折騰死的。
這八聖山裡的古建築群就是省裡的紅衛兵給砸毀的。
” 邢飛書記比喬峻嶺大幾歲,感受就更深刻:“那時候我高中還沒畢業,很當了幾年‘走資派’的狗崽子呢!要不是那場災難,咱們國家和這老區人民的日子肯定會比眼下還要強的多。
萬幸是改革開放融堅冰,既然‘韶華已入東君手’我們就一定要讓‘百般紅紫鬥芳菲’。
在我們這代人手裡,一定要讓老區人民享受到科學發展的新成果。
要不前輩們的在天之靈就會笑話我們不争氣呢!” “那是那是。
”喬峻嶺頻頻點頭稱是,一邊還在心裡賣着一包又一包的後悔藥,早知道邢飛書記父輩與太行山區的血汗情緣,百團大戰碑林,聶帥故居紀念館和聖賢洞青山爺抗敵殉國紀念碑落成揭碑時,一定會請邢飛書記來參加這些愛國主義基地落成的慶典儀式。
現在是說什麼也晚了,不過……喬峻嶺突然想到前邊車隊将路過的山村就是聶帥指揮百團大戰的前方指揮所故居,就說:“邢書記,拐過山角不遠的山村就是聶司令故居紀念館。
将軍救助日本小姑娘的大理石雕像去年就落成了。
” “那就太好啦!咱就先去看望老人家。
” 喬峻嶺立刻就給坐在交管局帶路警車上的崔局長打手機,剛好要過拐彎處路口,帶路的警車司機立刻打了右轉,幾輛車一路都是右轉向信号燈頻閃,汽車發動機淺吟低唱着爬上了山村的水泥盤腸路。
一邊爬坡,喬峻嶺還向邢飛書記一行介紹說“這曾經是一條省、市、縣鄉村合力共建,較為典型的‘村村通’公路硬化工程示範點之一。
在2008年奧運會以前,夏河市1809個行政村的‘村村通’路面硬化工程就已經全面完成了。
” 邢飛書記說:“莫要小看這一項‘村村通’的路面硬化工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星星一樣星羅棋布的村莊,沒有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綜合國力的提高,恐怕喊破嗓子也難以想象。
要讓老百姓心服口服真心實意擁戴黨的富民政策,還是必須得幹出個樣子。
就是要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擡腿走路腳下踏實,這才是我們領導幹部真正的政績!” 邢飛書記的話講得雖然語調平緩,并沒有要表彰誰的意思,但是入情入理,字字句句都敲擊在現實工作和眼前生活的節點上,讓大家從心底感受到一種無邊的親和力和感召力。
聶榮臻元帥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山村的一個高凸上。
院子裡聶司令員手牽日本小姑娘的大理石雕像,背西面東,這位戎馬倥偬中的百戰儒将面容和藹,目光深邃。
俨然在六十多年前的紛飛戰火裡就看到了新中國今日之昌盛和太平洋上風雲變幻的跌宕。
喬峻嶺和省委副書記羅大光,常務副省長嶽新凱緊傍着邢飛書記在聶帥雕像前面站成一字橫隊,其他随行人員也都跟着在後面自動列隊,大家都随着邢飛書記的動作在雕像前深深地三鞠躬,之後又靜默了片刻。
重新上路以後,邢飛書記仍舊沉浸在對烽火歲月曆史的回溯中。
良久才說:“聶司令員将軍救孤這一人道主義壯舉,堪比百萬雄兵。
因為救的是交戰中的敵方之孤,這就石破天驚,創下了人類戰争曆史上的人道主義佳話奇觀。
這是人性對獸性的文明挑戰,也是人道主義對法西斯的政策攻心戰,是瓦解和動搖日寇稱霸野心的精神原子彈。
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的蘑菇雲早已散去,但是再過一百年以後聶帥救孤的人道主義光輝仍然會光照環宇,全球共仰!說到底,這是因為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戰略全局在胸,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為懷,大愛無疆坦蕩如砥的政治家戰略家氣魄為基質,面對日寇咄咄逼人的威勢,才有聶司令員率115師弱旅三千孤軍深入華北敵後,開創模範抗日根據地的英雄壯舉,才有如此光耀日月的千秋偉業。
這政治、軍事、經濟雖然其具體内容大相徑庭,但是在運籌帷幄中,如何去發揮人的潛能和創造力,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全面的勝利,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裡面呐。
” 邢飛書記就是這樣的一位領導者和師長,行于表,慎于思,寓教于循循善誘和高山流水一樣的推胸置腹中。
喬峻嶺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聆聽裡受益其中。
太行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也是我們共産黨八路軍的根基所在啊!晉察冀是我黨創建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也是經曆了全程抗戰的模範抗日根據地。
它是共和國政權的雛形和策源地,新中國就從這裡走來嘛!我父親就是聶司令的警衛連連長。
這太行山的許多村莊和羊腸小路上,到處都能尋找到我們前輩的足迹啊!” 喬峻嶺是第一次聽到邢飛書記講述父輩的革命曆史,因此就在心下埋怨自己頭腦裡少了一根弦,早就該留心一下頂頭上司的家族曆史,光知道邢飛書記祖籍是南方人,倒沒有想到老爺子還是從紅軍戰士到八路軍連長的光榮曆史。
于是就小心翼翼而又非常關切地問:“老人家現在可好?” “咳——”邢飛書記長歎一聲說:“早就到八寶山安息去了,都是‘文革’那場慘禍給折騰的,要不老人家肯定還健在。
” “是呀,是呀!”喬峻嶺也無比惋惜地說:“文革那會我剛十幾歲,還記得戴高帽子沿街遊鬥人的場景呢!我的班主任語文教的最好的王老師就是‘文革’中給折騰死的。
這八聖山裡的古建築群就是省裡的紅衛兵給砸毀的。
” 邢飛書記比喬峻嶺大幾歲,感受就更深刻:“那時候我高中還沒畢業,很當了幾年‘走資派’的狗崽子呢!要不是那場災難,咱們國家和這老區人民的日子肯定會比眼下還要強的多。
萬幸是改革開放融堅冰,既然‘韶華已入東君手’我們就一定要讓‘百般紅紫鬥芳菲’。
在我們這代人手裡,一定要讓老區人民享受到科學發展的新成果。
要不前輩們的在天之靈就會笑話我們不争氣呢!” “那是那是。
”喬峻嶺頻頻點頭稱是,一邊還在心裡賣着一包又一包的後悔藥,早知道邢飛書記父輩與太行山區的血汗情緣,百團大戰碑林,聶帥故居紀念館和聖賢洞青山爺抗敵殉國紀念碑落成揭碑時,一定會請邢飛書記來參加這些愛國主義基地落成的慶典儀式。
現在是說什麼也晚了,不過……喬峻嶺突然想到前邊車隊将路過的山村就是聶帥指揮百團大戰的前方指揮所故居,就說:“邢書記,拐過山角不遠的山村就是聶司令故居紀念館。
将軍救助日本小姑娘的大理石雕像去年就落成了。
” “那就太好啦!咱就先去看望老人家。
” 喬峻嶺立刻就給坐在交管局帶路警車上的崔局長打手機,剛好要過拐彎處路口,帶路的警車司機立刻打了右轉,幾輛車一路都是右轉向信号燈頻閃,汽車發動機淺吟低唱着爬上了山村的水泥盤腸路。
一邊爬坡,喬峻嶺還向邢飛書記一行介紹說“這曾經是一條省、市、縣鄉村合力共建,較為典型的‘村村通’公路硬化工程示範點之一。
在2008年奧運會以前,夏河市1809個行政村的‘村村通’路面硬化工程就已經全面完成了。
” 邢飛書記說:“莫要小看這一項‘村村通’的路面硬化工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星星一樣星羅棋布的村莊,沒有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綜合國力的提高,恐怕喊破嗓子也難以想象。
要讓老百姓心服口服真心實意擁戴黨的富民政策,還是必須得幹出個樣子。
就是要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擡腿走路腳下踏實,這才是我們領導幹部真正的政績!” 邢飛書記的話講得雖然語調平緩,并沒有要表彰誰的意思,但是入情入理,字字句句都敲擊在現實工作和眼前生活的節點上,讓大家從心底感受到一種無邊的親和力和感召力。
聶榮臻元帥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山村的一個高凸上。
院子裡聶司令員手牽日本小姑娘的大理石雕像,背西面東,這位戎馬倥偬中的百戰儒将面容和藹,目光深邃。
俨然在六十多年前的紛飛戰火裡就看到了新中國今日之昌盛和太平洋上風雲變幻的跌宕。
喬峻嶺和省委副書記羅大光,常務副省長嶽新凱緊傍着邢飛書記在聶帥雕像前面站成一字橫隊,其他随行人員也都跟着在後面自動列隊,大家都随着邢飛書記的動作在雕像前深深地三鞠躬,之後又靜默了片刻。
重新上路以後,邢飛書記仍舊沉浸在對烽火歲月曆史的回溯中。
良久才說:“聶司令員将軍救孤這一人道主義壯舉,堪比百萬雄兵。
因為救的是交戰中的敵方之孤,這就石破天驚,創下了人類戰争曆史上的人道主義佳話奇觀。
這是人性對獸性的文明挑戰,也是人道主義對法西斯的政策攻心戰,是瓦解和動搖日寇稱霸野心的精神原子彈。
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的蘑菇雲早已散去,但是再過一百年以後聶帥救孤的人道主義光輝仍然會光照環宇,全球共仰!說到底,這是因為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戰略全局在胸,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為懷,大愛無疆坦蕩如砥的政治家戰略家氣魄為基質,面對日寇咄咄逼人的威勢,才有聶司令員率115師弱旅三千孤軍深入華北敵後,開創模範抗日根據地的英雄壯舉,才有如此光耀日月的千秋偉業。
這政治、軍事、經濟雖然其具體内容大相徑庭,但是在運籌帷幄中,如何去發揮人的潛能和創造力,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全面的勝利,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裡面呐。
” 邢飛書記就是這樣的一位領導者和師長,行于表,慎于思,寓教于循循善誘和高山流水一樣的推胸置腹中。
喬峻嶺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聆聽裡受益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