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兒喝過一次酒,就這麼一點點帶有傳奇色彩的來曆,大家聽了大笑。

    組織委員馬國朝說:“這叫做:賀書記注定灌河當書記,才能夠早年慧眼識英才!” 青石溝村支書史敬先,在村裡作風比較“開渣”(有魄力),幾任領導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我來之前,他才辟了一個山包蓋了一處新宅子。

    後來有人說,他開辟的這個新宅子風水不好,因為房子蓋起以後,他女人就開始有病住院;剛出院回家,他的孩子又掉進了紅薯窖裡,差點沒命;大年下的,他買了一挂長鞭炮放放,崩崩穢氣,結果把柴垛點燃,着了半個竈火;救火時又燒傷了腳,過罷年兩個多月,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到鎮上開會村裡專門派三輪車接送,大家開玩笑說他成了專車書記。

    這還不夠,因為他的村東邊果子峪村有幾個人常年告狀,也傳染給了他這個村,于是幾個群衆就跟他搗蛋。

     灌河人很奇怪,也許是去省城的路比去縣城的路好走的緣故,隻要上訪,既不上鎮裡,又不去縣城,也不到市裡,一頭就往省會裡鑽。

    告不大的小事也跑到省裡。

    山裡人一到大都市就成了“大傻蛋”。

    上訪的人,家裡一般都不富裕,出門時帶的錢肯定不多,到了卞州那樣大的都市,這些山裡人暈頭轉向,吃不好、沒地方住,有人連信訪部門的大門朝哪裡開都沒有找到就回來了,又凍又餓,心裡發誓不會再去第二回。

     山裡人又自有他們自己的狡黠之處,回到村裡後,對自己進省會吃的苦、受的罪守口如瓶,反而吹噓“省裡領導如何如何的好,管吃管住,給好煙卷子抽,好茶葉水喝,回來還給送二十塊錢的盤纏”。

    老百姓好糊弄,于是大家對能夠去省裡上訪很神往。

    接着,又有人上當去上訪,回來照此辦理,再騙其他人繼續上當。

     青石溝村的上訪人,就是聽了果子峪村的上訪人說得心裡發癢,也抱着找到大官,一炮告倒史敬先的必勝信念,滿懷革命的戰鬥豪情去了卞州,結果連省委在哪裡也沒有找到。

     一個識字較多的人說,我們不能白跑一趟,死馬當成活馬醫,不如找個郵局把告狀材料寄給省委書記吧。

    他們就買了一個信封,寫上“省委書記親收、您的一群老鄉寄”,可能是秘書真的把他們當成了省委書記的老鄉,竟然天真地把信交給了省委書記,估計省委書記也不過看了兩眼就順手批轉給信訪局閱處。

    這一批不打緊,層層跟着下達批示,最後由縣紀委批到鎮紀委查處,并報結果。

     鎮紀委書記牛振山把層層批件交給我看後說:“賀書記,看來這裡的問題相當嚴重,怎麼查,由你來定奪!” 我在縣委辦公室幹過多年,這号事情見得多了。

    又看了看批得密密麻麻的信封上,寫得歪歪扭扭的字,是“您的一群老鄉”,一下子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如果反饋給省委書記,他一定覺得非常可笑。

    又看看内容,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問題。

    就說:“振山,你現在不用調查就可以向上寫彙報,‘經查證,沒有實據’就行了。

    ” 振山不太理解我的意圖,說這麼辦是不是有點草率?我給振山講了我對這封信的看法分析。

    振山明白了:“對,就是這麼回事!”他又問:“那村裡的老百姓咋辦?” 我說:“好辦,抽空你帶紀檢委員去一趟,不要說省委有批件,隻說黨委見到了你們的材料,來了解一下情況就是了。

    ” 振山說:“是深了解,還是淺了解?” 我說:“據我所知,史敬先沒有多大問題,這些人實際上是看着史敬先最近倒黴事情多,想落井下石罷了。

    你知道山溝裡烤敗的小火堆咋個弄滅不?” 振山仰着臉不解地看着我,我笑笑說:“掏出你的xx巴來,一泡尿不就澆滅了?!” 振山明白過來,哈哈大笑:“這是賀書記教給我的最好方法!” 結果,當振山找到那幾個上訪群衆的時候,他們連去卞州上訪的事情都不敢承認。

    後來,振山把這個過程講給史敬先聽,史敬先感動得掉淚。

    連聲說:“謝謝賀書記、牛書記你們幾個領導,我要是不跟着領導們好好幹,就不是人養的!” 正是:用人多渠道,滅火出奇謀。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