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搞财政收入抓現放首位 查鄉鎮企業斂錢靠門道 “愛民富民工程”會議以後,組織、宣傳、紀檢、統戰、鄉鎮企業、煙草、畜牧、财稅等部門都在這個總的會議統領下,相繼召開了戰線上的會議。

    縣裡的規矩常常是,哪個部門的會議請得動縣委書記、縣長,或者哪個會議縣委書記、縣長願意參加,哪個會議就受到重視,哪個會議的規格就高,各鄉鎮的書記、鄉鎮長就得相對應地參加。

    若是鄉鎮一、二把手不參加的會議,等參加會議的副職回去再給鄉鎮黨委書記彙報時,要麼沒工夫聽,要麼跑冒滴漏,所剩無幾了。

    所以,當上了一把手才知道,盡管上邊部門的會議内容都是說得雷動風響,其實下邊有下邊的具體情況,差不多都是當成耳旁風的。

    這也難怪,要是把縣裡的每次會議内容都當成一回事兒,忙死也幹不出什麼名堂。

    所以,書記隻能按照自己的節拍辦事,對口的工作由副職們各行其是,整體工作他們當然還得圍繞書記這個軸心轉。

     到灌河上任以後,因為要先搞換屆工作,隻是抽空兒插花着跑了一些單位、村裡和企業,情況遠遠沒有吃準,更不要說吃透。

    究竟幹什麼、怎麼幹,心裡一時形不成個準稿子。

    周禮讓、林恒昌等幾個當地的老同志,或者找不到我,或者找到後總看我太忙,也就沒有一次能夠說成事情。

    于是,他們就寫了一個書面的建議書,上面列舉了初中建設、街道規劃、道路整修等一些想法,足見其愛黨愛鎮愛人民的赤子之心。

    在縣委幹秘書工作久了,看的這一号“條陳”性質的東西太多了,有點麻木。

    所以,看了他們的一些建議以後,感受不到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和啟發。

    春亭、平奇和春躍他們,也拿不出什麼定見,“一切聽你的炮響!”成了班子同志們的口頭禅。

    鄉鎮幹部的副職們之所以習慣聽命于一把手,就是明知道自己的意見并不見得有用,大家沒有必要操心,因此犯不着在大政方針上動腦筋。

     縣裡要搞“愛民富民工程”,鄉鎮就要搞“富鄉(鎮)富民工程”。

    真正做到富鎮富民,談何容易!财政早已切塊到鄉鎮,幹部、教師的工資都是由鄉鎮自籌。

    時下流傳着一個順口溜:“中央領導坐防彈,管他底下亂不亂;省裡領導坐皇冠,管他底下幹不幹;市裡領導坐奧迪,管他底下急不急;縣裡領導坐桑塔納,管他工資發不發;鄉鎮幹部坐吉普,不吃皇糧淨吃苦;大隊幹部‘砰砰砰’,叫他往西偏往東。

    ”這個順口溜實際上給鄉鎮工作的定位十分準确。

    富民是個虛的,富鎮才是第一要務。

    說一千道一萬,一切都是為了錢,沒有錢,什麼都是扯淡!所以,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當家後,才知道過日子說不得空話,唱不得高調。

     我和劉鎮長把财政、國稅、地稅三個所的所長叫來,召集班子全體成員認真開了一次擴大黨委會。

    會上,認真聽取了鎮财政的大盤子彙報。

    國稅、地稅、财政三家,年收入預計二百二十萬元,而實際需求至少是三百六十萬元,缺口近一百四十萬元。

    這缺口從何處彌補?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大多數同志的意見是傾向種煙。

    有一句口号說:“黨政軍民一齊抓,一切為了三十八!”三十八是指煙葉稅率為38%,即老百姓賣上一百塊錢,鄉鎮就可以從煙草公司拿回三十八元的稅款,按說這收益真是不小。

    大家說,種煙見效快,能救急。

    在鄉鎮财政困難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可行性很強的項目。

     不過也有的同志表示反對,他們說出了不能種煙的理由。

    他們說,其他平原、丘陵鄉鎮,土地面積寬,可以組織老百姓種煙,咱們山區土地窄,要群衆種煙,群衆不好接受。

    同時,種煙、炕煙、整理煙,都是在伏天,老百姓非常辛苦。

    可是一到收煙季節,如果收購環節不挑剔,價格高,種煙還是合算的。

    但是,這些年煙草公司為了自身利益,不停地給老百姓和鄉鎮操蛋,到收煙葉的旺季,群衆排了一天隊,他們千刁難萬刁難,給群衆對急。

    鄉鎮的幹部們到了這時候,如同打仗,四路發兵,圍追堵截,逮着煙販子,不僅沒收,還要重罰,一切手段使盡,唯恐煙稅流到轄區之外。

    因此,老百姓傷心透了,對鄉鎮安排種煙任務的抵觸情緒很大。

    鄉鎮沒有别的門路,不管你群衆願意不願意,也得逼着他們種植。

    我們山區群衆沒有這個習慣,許多年來,曆任黨委書記都做過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周